趙楊
在小學階段語文常見的文體主要有以下四個:記敘文、說明文、童話、古詩。下面我們對以上四種文體中的記敘文進行分析。
一、記敘文的含義
記敘文是以真人真事為主要內容,以敘述和描寫為主要表達方法的一種文章體裁。記敘文是小學階段學生最熟悉、最常見的一種作文體裁。記敘文的從內容上有寫人和記事兩種,從形式上來說種類則較多,常見的有:消息、通訊、回憶錄等等。
二、記敘文具有三個主要的特點
1.形象性,記敘文是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事件進行具體的敘述和形象的描寫,以此表達中心思想。
2典型性,記敘文寫的是真人真事,所寫的人物和事物又都是不平凡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以敘述、描寫為主,其中穿插抒情和議論的部分,以此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三、記敘文的結構?
記敘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因而它的組織結構也是多式多樣的。
1.開頭和結尾
記敘文開頭常用的方法:
概述內容,提示要點——使讀者對整個事件先有一個總的認識,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談原因,后談結果——顯出因果關系,使文章脈絡清楚。
描寫環(huán)境,渲染氣氛——為人物的出場作鋪墊,有助于烘托英雄人物的形象。
記敘文結尾常用的方法:
首尾呼應、作一小結使文章結構嚴謹,有助于深化中心思想和突出英雄形象。如:《撈鐵?!?。
作出評價,闡明意義——起到點明題意,加強文章思想性的作用。如《綠色的辦公室》
提出號召,展示理想——有些記敘文用戰(zhàn)斗性、概括性強的話來結尾,給人以教育和鼓舞。如《珍貴的教科書》。
2.段落和層次
從內容來說,文章的段落也就是層次。文章的一段又可以由一個自然段或者兩以上的自然段組成。要學習記敘文,首先是要給課文分段。分段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層次地表現(xiàn)出來,使文章顯得眉目清楚,幫助讀者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段的要求,是要使所分的段要有完整性和單一性,以說完一層意思為尺度。
3.先說和后說
記敘文在安排材料時,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順敘有利于把事情發(fā)展的脈絡交代清楚,較容易看出人物不斷成長的過程,如《西門豹》。倒敘的目的是為了突出要寫的人物和事件,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記敘文在記事情時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一般都要把記敘文的“四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情)交待清楚。
4.詳寫和略寫
記敘文是圍繞中心來選擇材料的。因此能夠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材料就詳寫,否則就略寫或不寫。文章寫得詳略得當,才能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5.過渡和照應
寫記敘文往往要用過渡句或過渡段來連接上下文,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前一層的意思和后一層意思連貫起來。 寫記敘文前面交待的,后面要有照應,使文章前后連貫,結構緊湊,完整、清楚地說明事件的前因后果。
四、記敘文的教學
了解記敘文的特點和結構,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記敘文的教學。教好記敘文,對學生思維發(fā)展及語文學習有重要作用。如何做好記敘文的教學呢?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理清文章層次,明確中心思想。
2.記敘文是圍繞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的。所以,抓住中心思想,能透徹地掌握文章的內容。如何才能夠理清、歸納課文中心思想呢?要從記敘文的特點及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可以從結構上、記人敘事上去探索;還可以從題目啟示、開頭提示、議論或文章的結尾等方面研究。
3.先談從結構入手歸納中心思想。這種方法是先按照文章順序分段,弄清各段內容,寫出段意,點明其包含的思想;然后將各段所體現(xiàn)的思想進行統(tǒng)一、歸納,就得出中心思想。但是,用這種方法,學生往往會把課文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混淆。我們要引導學生把兩者區(qū)分開來。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關系,是材料和觀點的關系,兩者雖然關系密切,歸納中心思想時也把主要內容寫進去,但兩者并非一回事。通常所指的中心思想,不是指主要內容,而是指文章的主要內容體現(xiàn)出來的最基本的、最突出精神、思想。
4.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以從記人或敘事方面去歸納。通過記人或記事表明作者對人或事的觀點、態(tài)度,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也是記敘文最基本的特點。如果寫人為主的文章,就要著重分析人物的形象。聯(lián)系人物的身份、行動、語言、以及作者要表現(xiàn)人物哪一方面的高貴品質。這些品質便是作者向英雄人物學習的東西,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是記事的文章,就引導學生找出它的情節(jié),遵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guī)律,領會作者寫這些事件所宣揚的什么觀點。把事件的主要內容和宣揚的文章所宣揚的思想、觀點結合起來,就歸納出中心思想。
5.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不只用一種方法,我們還可以從文章的題目、文章開頭的啟示、作者的議論和文章的結尾入手去歸納中心思想。因此,領會和歸納中心思想應結合各種方法,在教學每一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在每一段具體分析中,要引導學生邊分析內容邊揭示所包含的思想,進而歸納出中心思想來。
6.記敘文往往要突出人的因素。寫事也是為了寫人。課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過人物來體現(xiàn)的。分析好人物,就可以用人物的品質來教導學生。 分析人物,就要從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活動等來分析。分析好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外貌,就能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
7.抓住寫作特點進行分析。
內容是通過形式去表現(xiàn)的。抓住文章的寫作特點進行分析,對深刻理解思想內容有很大的作用。在記敘文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人物的塑造、材料的選擇和語言的運用等特點進行分析。一篇好的記敘文,總是把人物放在矛盾中去塑造,總是站在矛盾的最前面,緊扣中心,詳略得當?shù)剡x材,人物語言的運用也具有鮮明和獨特的個性。講清記敘文的寫作特點,就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人物形象,并使他們逐步掌握寫記敘文的基本方法。
五、記敘文寫作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記敘文則是小學生最常用、最熟悉的體裁。因此,小學階段教好記敘文寫作是習作的最主要任務。了解記敘文的特點、體裁、學好分析記敘文,就是為了讓學生寫好記敘文。教學記敘文,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思想寫作,克服普遍存在的“流水帳”現(xiàn)象。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去寫作,使學生懂得寫文章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和中心,以自己的所見所聞,真情實感為線索貫穿全文。作文時,引導學生動筆前,先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寫作提綱。然后根據(jù)提綱一步一步地展。
2.要求學生在寫作文時寫得具體些、生動些、克服“空話連篇”的現(xiàn)象。在學生作文中,通常會存在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就是喜歡用一些籠統(tǒng)的句子去代替具體的內容,結果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為了扭轉“空話連篇”的現(xiàn)象,要求學生作文時寫得“具體、生動、讓事情說話”。在寫作時,要選出幾件比較好的事件,然后根據(jù)自己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來選擇最典型的材料來寫,并且要做到詳略得當。
3.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克服“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有部分學生雖然知道如何寫才好,但是在下筆時始終都毫無頭緒,半天也擠不出半點來。要改變這種現(xiàn)象的最好方法是要熱愛生活,細心觀察身邊所發(fā)生的每一件小事。如每天回校時看見螞蟻時停下來想一想,每天堅持認真、觀察它們的在各種環(huán)境的活動。晴天、陰天、雨天時螞蟻的具體表現(xiàn)如何;捕食時團結合作……這樣,他們就能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中,看出不平凡的意義,并且做到每天都記錄所觀察到的東西和每天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在寫作文是,選材選能表達中心思想的材料,加上教師的具體指導,就可以比較熟練地寫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