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俊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3月3日,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兵團)火線入黨宣誓儀式在武漢莊嚴舉行,救援隊領隊、臨時黨總支書記、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黨委書記劉鋒,帶領12名預備黨員和救援隊全體正式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對在抗疫一線發(fā)展黨員工作作出明確指示,“對在斗爭一線表現(xiàn)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可火線發(fā)展入黨?!?/p>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戰(zhàn)“疫”一線,抗疫“戰(zhàn)士”的請戰(zhàn)書就是申請書,他們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沖鋒在第一線,戰(zhàn)斗在最前沿。在嚴格把關之下,他們火線入黨,為抗疫一線黨組織帶來新的戰(zhàn)斗力量。
難以忘卻的記憶
第一時間報名、出發(fā)前兩小時才告知家人,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感染科護士陳琛給家人制造了一個不小的“意外”。
八師石河子市確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后,作為一名感染科護理人員,陳琛當時就沖在了一線。當看到國家號召支援武漢的消息時,作為一名“90后”,陳琛覺得自己在這特殊的時刻應該做點什么。父母知道她主意已定,只是不停叮囑,“先保護好自己,才能保護別人”。
“我暫時還沒要小孩,沒什么后顧之憂。”陳琛說,但2月5日凌晨,她抵達武漢后,看到冷清的街道,心里還是不免忐忑,“那晚幾乎沒怎么睡,新的工作地點、新的搭檔、患者情況如何等,一切都是未知?!?/p>
但不安很快就消失了。兩天的緊急培訓后,陳琛就進入東西湖區(qū)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工作,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讓陳琛找到了熟悉的感覺,很快進入角色。
有多忙?剛開始,陳琛和另外6名同事共同負責護理198名患者。因為不想浪費防護服,哪怕再渴再餓,她和同事也不喝水、不吃東西,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照顧患者。回到駐地后,她做好消毒、洗衣服、洗澡等個人防護后,才能休息。
每次出發(fā),陳琛都會和隊員們互相鼓勵?!坝械幕颊吆芙箲],但我們不能跟著一起焦慮,我們得疏導他們,讓他們盡快好起來?!?/p>
“來武漢后,我特別羨慕黨員們說‘我是黨員,我先上。今后再有困難需要我的時候,我也可以說‘我是黨員,我先上!”陳琛自豪地說,火線入黨光榮,也意味著要沖鋒在前、吃苦在前。這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激勵,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在武漢的42天,陳琛面對了很多以前沒經(jīng)歷過的挑戰(zhàn)。這些與疫魔較量的日子,沒有硝煙,但生死的考驗真真切切。對陳琛和更多她的同齡人而言,這都是一段難以忘卻的記憶。
最驕傲的選擇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3月3日,六師五家渠市支援武漢專業(yè)醫(yī)療護理隊隊長張志霞在鮮艷的黨旗下,莊嚴宣誓,成為一名預備黨員。
張志霞記得很清楚,這一天是她來武漢的第28天。
盡管時隔多日,回憶起宣誓的那一刻,張志霞仍然難掩激動的心情。她說:“當‘隨時為黨和人民獻出生命從口中說出時,胸腔里涌起一股熱血。那一刻,我覺得這句話的分量是那么重!”
張志霞所在的護理隊,由來自兵團醫(yī)院、六師醫(yī)院等醫(yī)院的30名護理人員組成。30名隊員分成兩組,每組15人,每班6小時。
“一個班次工作時間雖說是6個小時,但需要提前到,領穿戴防護用品,換衣服,加上交接班的時間,算下來將近8個小時,說不累,那是假的?!睆堉鞠颊f。作為護理組組長,睡覺時她都給自己定鬧鐘,每半小時看一次手機,生怕重要消息沒看到。
每次交接班,張志霞都會在同事們的防護服背后寫上“兵團六師”和他們的名字。每當一筆一劃寫下這些熟悉的名字,張志霞總會眼眶濕潤。她清楚,每一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個醫(yī)務工作者敢于擔當?shù)墓适隆?/p>
張志霞說,剛開始雖然有心理準備,可一進入病區(qū),還是有點懵。電話、對講機、鈴聲到處都在響,氣氛緊張沉重。這樣的陣勢,她從未見過。
為了方便穿脫防護服、防止交叉感染,醫(yī)療隊的姑娘們果斷地把平日里精心呵護的秀發(fā)剪成了“板寸”;醫(yī)療隊最小的護士才24歲,口罩勒得緊,戴久了,鼻梁處的皮膚磨破,耳根生疼,鼻梁上全是深深的印子……可即使這樣,醫(yī)療隊的隊員們也從沒有人說要放棄,他們每天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為的是看見“有病人出院”,那是他們辛苦工作中最開心的事。
在武漢,雖然時刻面臨著危險,雖然也會害怕,但張志霞說,到湖北去,到武漢去,是這個春天她最驕傲的選擇。
方艙里的“蘿卜”醫(yī)生
一封感謝信,讓“蘿卜”醫(yī)生張中宏在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為大眾所熟知。
2月20日,武漢客廳方艙醫(yī)院有一名章姓患者康復出院。離開時,她拿出一封手寫的感謝信,請求醫(yī)務人員轉交給國家緊急醫(yī)學救援隊(兵團)隊員、石河子大學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二科主任張中宏。信中寫到:在這里,我和我的女兒十分感謝來自兵團的“蘿卜”醫(yī)生……
“蘿卜”醫(yī)生,是患者對張中宏的稱呼。每次張中宏查房,患者知道他是從兵團來的呼吸科專家,都會多問問自己的情況,張中宏每次都耐心地給他們解釋病情。為方便患者在線咨詢,很多患者加了他的微信,由于他的微信名叫“倔強的蘿卜”,時間長了,大家就都稱他為“蘿卜”醫(yī)生。
“入黨一直是我的理想,在脫貧攻堅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戰(zhàn)場上,我深切感受到身邊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對中國共產(chǎn)黨有了更加真摯的感情,對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有了更加堅定的決心,希望能以黨員的身份投身到黨的偉大事業(yè)中……”張中宏在入黨申請書中這樣寫道。
佩戴黨徽時,張中宏感動萬分,他說:“在這個特殊時期,火線入黨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今后我會時刻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義不容辭。”
張中宏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方艙醫(yī)院,他最多一次一天巡診患者363名,處理醫(yī)囑400余條,書寫當日病程記錄近310份,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25人次。工作之余,他還利用廣播細心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強患者的健康意識。
“疫情之下,正是需要黨員站出來的時候。在危難面前挺身而出、不計得失,這就是黨員本色。這12名同志奮戰(zhàn)在抗擊疫情一線,在這個時候火線入黨,對他們來說終生難忘?!眲h說,把表現(xiàn)突出的先進分子及時吸收入黨,更能動員激勵醫(yī)務人員保持強大戰(zhàn)斗力,更加激勵一線人員堅定信念、滿懷信心投入到抗疫斗爭中去,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