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瑩穎
長江三角洲平原的腹地上,柯橋坐落于上海、杭州、寧波的中間點,沐浴了改革開放之后的第一股春風,也在享受“融杭接滬連甬”的發(fā)達便利之余,保留著一絲江南小鎮(zhèn)的平和。
柯橋同時還有一張響當當的“金名片”——中國輕紡城。32年前,紹興輕紡市場成立,開始書寫柯橋中國輕紡城的傳奇。此后30多年的時代浪潮中,這個城市的人們,以個人、家庭為單位,幾乎都在從事著與紡織有關的工作,造就了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獲得了“世界紡織看中國,中國紡織在柯橋”的美譽,誕生了不少行業(yè)翹楚和創(chuàng)業(yè)神話。
過去幾年,伴隨著互聯網、全球化等發(fā)展趨勢,柯橋也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新的發(fā)展階段對這一傳統行業(y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突破現實瓶頸,實現高質量發(fā)展,考驗著柯橋每個紡織人的智慧和能力。
傳承與創(chuàng)新權衡利弊,適應市場結構之變
40年改革開放,柯橋紡織“創(chuàng)一代”從草根起步,靠著自己的努力把紡織事業(yè)做大做強。現如今,這些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是六七十年代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前浪”們,已然到了交棒的時候。下一代能否順利接班,新生力量如何壯大,成為關系到柯橋經濟持續(xù)繁榮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話題。面對變幻的市場,柯橋的新銳力量及“創(chuàng)二代”們的前行之路,有荊棘,更有鮮花。
“我是江西人,十多年前來到柯橋,在一家紡織公司找了份工作,邊打工邊學習。別人朝七晚五,我早上提前半小時到,晚上11點下班?!苯B興美蘭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美牙說。靠著“學習”這兩個字,第三年,龔美牙從打工者成為公司老板,從“追隨者”變成“掌舵者”,在柯橋紡織產業(yè)的版圖上奮力站穩(wěn)腳跟,也為自己的孩子樹立了積極向上的榜樣。
創(chuàng)立自己的產業(yè),著實艱辛。而既要繼承父輩產業(yè),又要創(chuàng)出自己新的天地,則更顯不易。23歲的龔子晨在父親龔美牙面前還略顯稚嫩,正式接班兩年多來,他主要擔任團隊管理的職務。進入公司后,他跟父親聊得最多的是公司以前的樣子,有沒有經歷過失敗或者特別成功的時候,“就好比房子必須清楚哪根柱子承重,哪面墻可以拆掉增加空間,地基打得有多深等等,這樣才能保證接下來的決策對這個‘建筑是沒有損害的。”龔子晨說。
去年年底,有一個老客戶在沒有付定金的情況下,希望公司能夠把產品備好,龔美牙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很是猶豫,但龔子晨當機立斷,認為可以冒一下這個險?!耙呀涀隽耸畮讎嵷浀睦峡蛻羰遣粫榱诉@一單而毀約的。要順利接過父輩的事業(yè),專業(yè)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我的格局、思維、心態(tài),是決定能不能帶領大家走得更遠的核心要素?!?/p>
這與龔美牙對兒子的希望不謀而合。在他看來,“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就是權衡利弊,適應市場的結構之變。把每一件從公司送出去的產品,能夠做到沒有瑕疵,盡自己的努力讓我的服務對象,能夠從客戶的口碑中去賦能?!?/p>
傳承與創(chuàng)新是柯橋紡織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傳統產業(yè)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這群自身條件優(yōu)越并且非常努力的新銳力量,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挑起了企業(yè)傳承的重擔,還有一部分正在為自己創(chuàng)辦的事業(yè)累積能量。新生力量的蓬勃興起,必將是柯橋紡織產業(yè)煥發(fā)光彩的必備要素。
規(guī)模與質量真抓實干,適應經濟格局之變
這些年來,柯橋紡織經歷著由規(guī)模發(fā)展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政府的引導和激勵下,企業(yè)加強產學研用結合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從加工貼牌、市場跑量向原材料開發(fā)、面料設計、流行趨勢發(fā)布、品牌培育、個性化定制等高附加值產業(yè)鏈方向延伸。
作為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每逢旺季,本地的織布廠、印染廠、紡織廠、市場檔口等總是忙得不可開交。如果你是紡織面料生意的初學者,來到中國輕紡城各大市場逛一逛,幾乎能滿足基本需求了。市場門市里邊,擺放著精心布置的樣布,而門口則陳設著最新一季的樣衣,印證著柯橋這個城市的紡織繁榮。
1994年,汪宇來到柯橋做紡織生意,在坯布市場開了一家叫天元紡織的門市?!澳鞘且粋€勤勞致富的年代?!毕肫甬敵趺刻齑虬缴钜沟膱鼍?,汪宇難以掩飾臉上的幸福感,在柯橋,他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的確,中國輕紡城打開了一扇開啟全國乃至全球紡織流通的大門,旺盛的需求蜂擁而至。生意的火熱先行,卻沒有給嘗到甜頭的商家們真正看清市場發(fā)展的時間。好像是在一夜之間,柯橋涌入了越來越多創(chuàng)業(yè)的人,他們看準這個時機,想挽起袖子大干一場。但計劃永遠沒有變化來得快,經過飛奔式發(fā)展,柯橋紡織集群的地位樹立起來,但也同樣迎來了互聯網時代下的困惑與瓶頸。
“一塊面料我賺1塊,同行非要降5毛,只賺5毛。后來大家都開始打價格戰(zhàn),也造成了市場上同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同行的價格戰(zhàn),讓汪宇這樣的老商家有點猝不及防。還好,汪宇認識到,傳統的經營模式需要改變,價格戰(zhàn)并不能走到最后,真抓實干,適應經濟之變才是其中的關鍵。這些年來,汪宇及他的團隊學會從源頭入手進行研發(fā)設計,白坯產品“金銀絲”、“美人條”等始終是市場的暢銷產品;公司開始與上下游企業(yè)合作,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公司還注冊了電商賬號,通過產品配合圖冊打包出售,樹立屬于自己的品牌。
而在新思維的注入之下,柯橋也再次迎來了變革,在一輪又一輪的洗牌之后,紡織企業(yè)從重視沖量出貨朝著提升產品品質、強化品牌意識邁進,柯橋在電商時代的行業(yè)地位得以鞏固。
內生與外延打開格局,適應角色轉換之變
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柯橋紡織企業(yè)嘗試多角度尋找機會、多路出擊贏市場。有的紡企通過電商擴展銷售渠道,觸網之后,不僅產品銷路打開,經營的思路也有所更新;有的企業(yè)則在細化服務方面做文章,開展定制服務,同時緊跟行業(yè)“科技、時尚、綠色”的發(fā)展趨勢把目光投向功能性面料。今年受疫情影響,他們還想著是否能夠依靠“內銷外貿兩條腿走路”來站穩(wěn)市場。
位于天匯廣場的法蘭克紡織無論是品牌、設計、生產還是銷售,處處都在建立與傳統門市截然不同的新體系。記者在其門市看到一本“百科全書”式的色卡本,每一個色卡都配有獨一無二的二維碼,打開手機掃一掃,頁面就會跳出具體的顏色搭配、整體服裝或者家紡產品布置。據總經理徐平介紹,這本色卡本共38個產品、28個色系,每一個產品都是從銷量、后期發(fā)展?jié)摿?、市場區(qū)域分布、民調等方面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取出來的?!皠e看這個色卡本里面的產品不是很多,但是每一個產品公司都會備45萬元左右的現貨?!毙炱秸f。
在大多數人眼中,內銷外貿的互相轉身相當于蹣跚學步,從頭開始,這并非易事。但是在徐平手中,公司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遭遇“水土不服”?!澳壳肮菊w外貿銷售占比60%左右,內銷占40%左右,處于相對平均的狀態(tài)。產品品質肯定是闖市場和站穩(wěn)腳的根本所在,但是不斷學習卻是我能夠帶領企業(yè)走出去的關鍵,類似于中國輕紡城經營戶素質提升工程我每一年都會參加。除了專業(yè)知識不斷加強外,我還會積極關注國際形勢、匯率、商業(yè)知識、生活知識等?!?/p>
徐平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往常門市一天大概會接待5個左右的外國客戶,而不同國家的人則有不同的溝通方式?!跋竦聡蛻粢话阆矚g素色的高品質產品,且交期一定要按時;法國客戶則喜歡設計感強的作品,交期即便遲些也沒有關系;國內客戶可以報與8相關的價格,法國客戶喜歡與7相關的報價……”徐平儼然對這些生意“秘籍”爛熟于心。
在柯橋,這里的紡織人大致被分為三類——傳統、搖擺與變化。以徐平為例的變化派,已經在第一時間趕上了時代發(fā)展的快車,深諳角色轉換之道,打開了事業(yè)的格局??梢钥闯?,在全球化的語境下,不缺專業(yè)的紡織人、良好的經營氛圍、成熟的行業(yè)環(huán)境。企業(yè)要實現更高質量的發(fā)展,需要的是一顆開放包容的心,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鏈接市場。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堅持、有妥協,有沖突、有融合,有困境、有逆襲,處處皆是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