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琴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應根據(jù)班主任工作任務和工作特點,精心講究教育工作規(guī)律和工作方法,正確掌握教育工作的技巧和藝術,才能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質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我認為,小學班主任工作,應注重師愛性、公平性、師表性、激勵性,這是符合教育方針的要求、班主任工作任務和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
一、注重師愛性
師愛性是指班主任在工作過程中要自始至終對學生富于熱愛的情感,即通過班主任真摯的愛心去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眾所周知,人都是富有感情的,班主任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別是對小學生,這種感染作用更為突出。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表現(xiàn),是班主任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班主任對學生的愛與關懷,會無形中讓學生感到溫暖、受到鼓舞,激發(fā)學生充滿信心、潮氣蓬勃、積極向上。
相反,班主任如果缺乏愛心,表現(xiàn)出厭惡和責難學生,往往會使學生感到這是班主任對自己的排斥和否定,因而容易產生自暴自棄、不思上進、無心向學的心理,甚至產生抵觸情緒而拒絕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二、注重公平性
班主任在工作中,對人對事都要堅持公允、平等的態(tài)度,在處理問題時要實事求是、公平合理。班主任每天都可能遇到學生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矛盾或問題,需要去處理、去解決,處理解決好了就能正確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學習成績不斷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不斷增強;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甚至為班級管理帶來負面效應。雖然說,班主任要處理和解決好班級中存在的困難或問題,當然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但是有一條很重要的原則就是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合理的原則。班主任處事公道、是非分明、賞罰得當,對學生一視同仁,不會厚此薄彼,學生就會心悅誠服,并贏得學生的尊重。
相反,如果班主任不注重公平性,學生就會不服氣,甚至造成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問題,即使靠班主任的威嚴把問題暫時壓下去,但問題并沒有解決,一有機會學生又會再犯,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造成師生隔閡,這就給班級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班主任在對待學生上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合情合理、不偏不倚,那么,在班級管理上就會得心應手一些。
三、注重師表性
師表性就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時時處處做到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足以成為學生效法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表率。班主任作為學生的直接管理者,要教育和引導學生怎樣做人、怎樣求知,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有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注重身教重于言教。為此,班主任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去正確引導學生,發(fā)揮“身教”的巨大影響作用,因為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正在開始形成的時期,模仿性特別強,而且特別喜歡模仿教師,把教師當作學習的楷模,特別是正如凱洛夫說的班主任無疑是學生模仿的主要對象、學習的楷模。
同時,班主任是教師中接觸學生最多、影響最大最深刻的教師,且與學生朝夕相處,班主任的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影響給學生留下深刻的烙印,有的甚至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班主任要加強自身修養(yǎng),必須做到言行一致,時時處處做好示范。
四、注重激勵性
班主任必須真正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深入了解學生。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關心關愛。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激勵,充分發(fā)揮激勵的效應,以此激發(fā)學生積極追求進步的動力。激勵教育,使學生產生無限的信心和勇氣,“潤物無聲”的效果更加明顯。平時,班主任一個微笑,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贊語,都會使學生產生被重視、被賞識的感覺,從而讓學生信心百倍、豪情滿懷,產生無窮的追求上進的力量。在對待學生問題上,班主任更是要在生活上、學習上給后進生更多的關懷、支持與信任,平時多留意和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及時總結、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懂得自己也有優(yōu)點從而激發(fā)他們樹立起爭取進步的信心和決心。
后進生在班中往往抬不起頭,有的情緒低落、意志消沉,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注意力分散,有時對班主任的批評教育還會出現(xiàn)對抗心理。為此,我與后進生談心的內容,重點放在消除其自卑心理上,并通過平時細心的觀察,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然后在其“閃光點”上做文章。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