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 侯凱
(安徽路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230000)
隨著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的逐漸推進,越來越多的工程陸續(xù)開建,其中橋梁建設是重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是橋梁中不可缺的部分,一般都處于受力點,對橋的穩(wěn)定性和牢固性起著重要的作用[1]。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裂縫的出現(xiàn)對橋梁質量有著一定的危害,甚至威脅到結構的安全。我國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實際尺寸大于1m 的部位的混凝土稱為大體積混凝土,而西方規(guī)定只要產(chǎn)生溫度影響的混凝土則為大體積混凝土[3]。目前,對于房建及水利工程的裂縫形成原因已有了較深入的研究,然而對橋梁這塊的重視程度稍顯不足。
道路在樁號32+94 處跨越規(guī)劃卓越溪,本橋橋梁以正橋布設。依據(jù)卓越溪規(guī)劃上口寬橋梁規(guī)模確定為:27m+3×46m+27m五跨預應力系桿混凝土板拱橋。
橋梁橫斷面為:2m(中央鏤空帶)+2×0.5m(防撞護欄)+2×7.5m(機動車道)+2×2m(機非分隔帶)+2×3.5m(非機動車道)+2×3.15m(人行道)+2×0.35m(欄桿)=36m。橋梁分四幅橋布置,橋寬均為8.49m,中幅橋之間鏤空處理,中幅橋與邊幅橋之間用縱縫連接(側分帶內)。
上部結構:27m+3×46m+27m 五跨預應力系桿混凝土板拱橋,主拱圈為無鉸拱,腹拱圈為雙鉸拱。
下部結構:樁接拱圈接實體式橋墩和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
該橋主拱圈混凝土采用C50 標號,拱圈厚度為1.2m,拱圈單跨跨徑為46m,全幅配筋相對較密,最小間距為10mm,最大間距為15mm。
圖1 卓越溪大橋立面圖
2.1 拱圈斜面面氣泡嚴重。主要表現(xiàn)為:表面不平整、小坑多,多處地方明顯能看見石子外露;大小坑匯集在一起會形成麻面,嚴重影響外觀,甚至會危害質量問題,影響結構的承載性能,具體可見圖2。
2.2 拱圈側面細微裂縫。主要表現(xiàn)為:拱圈斜側面每個一定距離會有一道細微裂縫,其中有從上拱圈邊緣延伸至側面的,也有從側面出現(xiàn)的縱向裂縫,還有網(wǎng)格狀的裂縫,網(wǎng)格裂縫周邊溫度明顯較高。
2.3 側面明顯出現(xiàn)分層。在混凝土澆筑的過程中,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橫向由外向內,確?;炷琳駬v密實,但是在側面模板拆除時,明顯看見表面形成分層現(xiàn)象,具體可見圖4。
圖2 拱圈斜面
圖3 側面裂縫種類
圖4 側表面分層
2.4 蜂窩麻面。取右幅第三跨南側拱圈某點作出分析,其主要表現(xiàn)為:在腹拱鉸接部位附件出現(xiàn)凹凸不平、表面石子清晰可見,無漿液覆蓋其表面,形狀似蜂窩。
圖5 蜂窩麻面
3.1 表面氣泡。(1)粗細骨料級配不合理,粗骨料偏多,導致細骨料不足以填充其空隙,在骨料之間形成了太多的自由空隙,為氣泡的生成提供了空間[5]。(2)混凝土配比存在不合理之處,例如實際攪拌中的含砂率比理論配比值小,從而各骨料之間的空隙得不到填充;另外與混凝土的水膠比聯(lián)系也很密切,振搗后多余的水會游離出來并貼附在頂模上,形成氣泡[7,8]。一般情況下,水膠比越大,越容易生成氣泡,該結論在混凝土采用不同塌落度進行澆筑后的外觀可以得到證明。(3)模板的表觀質量對氣泡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響,模板的周轉次數(shù)直接影響外觀,通過幾次的混凝土澆筑可以發(fā)現(xiàn),模板的周轉次數(shù)越少,氣泡就越少。在混凝土振搗的過程中,其中的水份會泌出來,貼在頂模、側模內表面,表面如果凹凸不平,就會聚集更多的水份,從而形成氣泡甚至出現(xiàn)麻面現(xiàn)象。
3.2 表面裂紋、麻面。(1)混凝土自身溫縮。橋梁主拱圈采用C50 標號混凝土,其中水泥含量相對較大,因此在反應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水化熱,導致內部溫度急劇上升使混凝土變形,但是內部有鋼筋進行約束,進而生成裂縫。(2)沉降裂縫。主拱圈的設計相對比較保守,箍筋的最大間距為15mm,最小間距為10mm,過程中因綁扎的原因導致部分間距甚至更小。混凝土在振搗的過程中,骨料下降的過程受到鋼筋的阻礙,生成裂縫。(3)振搗問題?;炷恋恼駬v工序也會直接影響質量,甚至會危害整個建筑物的結構。振搗時間一般控制在15s-20s,時間太短,混凝土骨料不均與分布很可能會導致內部出現(xiàn)空洞、裂縫[8]。(4)后期養(yǎng)護不當。混凝土后期的養(yǎng)護時間一般控制在7d-14d,根據(jù)實際工程決定,養(yǎng)護時間過短,內部的水化熱得不到很好的釋放,必然會加劇裂縫的形成,所以在養(yǎng)護期間需要保持表面濕潤且覆蓋保濕、保溫材料,以免混凝土與外界溫度產(chǎn)生太大的溫差[8]。(5)模板安裝緊密性不夠。在澆筑過程中,側模連接不夠緊密,出現(xiàn)漏漿現(xiàn)象,導致表面的泥漿部分流出,留下骨料,拆模過后必然會形成蜂窩、麻面。
4.1 事前控制。在澆筑前,控制材料的配比,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含水率能有效的避免表面氣泡的生成;另外認真檢查模板安裝質量,避免在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跑?,F(xiàn)象。
4.2 過程控制。澆筑過程中,要嚴格按方案施工,其中包括澆筑順序、振搗時間、塌落度調整等,確?;炷翝仓馁|量。
4.3 事后控制。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拆模一般在澆筑完成24h 之后,具體可根據(jù)當?shù)貙嶋H溫度定奪。如果當?shù)貧鉁剌^低,應延長拆模時間,并在拆模過后及時的覆蓋保溫材料進行灑水養(yǎng)護,保持表面濕潤[4,5]。該工程的當?shù)貧鉁匾话?℃-15℃時,因此只在最高氣溫時灑水即可,所以要合理的選擇灑水養(yǎng)護時間。
綜述所述,橋梁中大體積混凝土質量問題主要由自身溫縮及施工操作不規(guī)范所致,施工過程中,操作不規(guī)范,很可能造成質量問題甚至質量事故,威脅工程的穩(wěn)定性,因此我們要嚴格規(guī)范施工流程,按施工交底、施工方案施工,切實提高工程質量,杜絕質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