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潤琳
吳麗實,原名吳苓生,字松仙,1899年出生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鄉(xiāng),因革命工作需要曾化名為趙云容、盧一之等。他曾在哈爾濱、長春、沈陽等地從事黨的工作,歷任中共哈爾濱地包黨支部第一任書記、中共哈爾濱特支書記、中共北滿地委書記、滿洲臨時省委組織部長等職務,是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活動家,為東北地區(qū)早期建黨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吳麗實出生于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時代先后在沭陽第一高等小學和鎮(zhèn)江中學讀書。他在讀書期間接觸并逐漸接受了民主科學的新思想,時常因對父親的剝削行為和封建禮教不滿而與父親抗爭辯論,曾成功說服父親,將家中到了上學年齡的女孩都送到學校讀書。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fā),我國各地學校隨之掀起了愛國反帝運動高潮,吳麗實就讀的鎮(zhèn)江中學也爆發(fā)了學潮。吳麗實斗爭立場堅定,領導才能出眾,成為學生運動的領導者,被學校當局開除學籍。吳麗實和其他幾名老師同學一起,于1918年春轉赴北京繼續(xù)求學和革命道路。在北京,吳麗實先后在匯文中學和北京俄文專修館學習,結識了李大釗、瞿秋白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學師友,開始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并于1923年2月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即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秋,吳麗實被黨組織派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冬回國。
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區(qū)委根據革命形勢需要,委派吳麗實前往哈爾濱領導黨的運動。當時哈爾濱工業(yè)發(fā)達,產業(yè)工人集中,黨組織早期派往哈爾濱的陳為人、李震瀛等同志以《晨光報》為陣地和掩護,宣傳馬列主義思想和共產黨的先進主張,發(fā)展黨團員,并成立了東北地區(qū)的首個黨組織——中共哈爾濱獨立組。這些革命活動引起了特務機關的注意,陳、李二人受到監(jiān)視,被迫離開哈爾濱,后續(xù)工作遂由吳麗實接手。
到達哈爾濱后,吳麗實立即展開工作。他對哈爾濱的黨、團組織進行了整頓,成立了黨小組。還同王麟書、劉靜安、姜文洲、王荷波等哈爾濱早期黨員一起,借著招工機會進入地包(機務段的俄語譯音),以小工身份做掩護,與“三十六棚”(中東路哈爾濱總工廠的代稱) 和機務段的工人們共同勞動,利用工余時間開辦工人夜校,借機宣講革命理論,發(fā)展工人黨員,推動工人斗爭。他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平時就住在普通工人住宅,很快便與工農群眾和知識分子打成一片。一位老同志評論他說:“群眾見之,說他是群眾之一,但他是群眾中的先覺者;知識分子見之,說他是知識分子之一,但他又是知識分子中的工人階級戰(zhàn)斗員。”
1925年年底至1926年年初,中國共產黨哈爾濱特別支部和地包黨支部相繼成立,均由吳麗實任黨支部書記。地包黨支部是中東鐵路的第一個黨支部,也是哈爾濱最早的中國共產黨地下工人黨支部。1926年4月,中共哈爾濱特支改組為中共北滿地方委員會,簡稱北滿地委,吳麗實被推選為第一任北滿地委書記。
北滿地委成立后,根據中共北方區(qū)委指示精神,將反帝反軍閥作為主要任務,利用各種形式團結工人、學生、知識分子和自由職業(yè)者,發(fā)展壯大組織力量。吳麗實委托原《晨光報》編輯穆紹武出面創(chuàng)辦了《哈爾濱日報》,報社成員基本由中共黨員或團員擔任。出于安全保密需要,吳麗實未在報社擔任職務,但報紙的宣傳方向和重要文章都由他來審定,有時他還會親自撰寫文章。《哈爾濱日報》對當時日本帝國主義把持南滿、妄圖侵略北滿繼而吞并整個東北的陰謀進行了無情的抨擊和揭露,同時刊載《唯物史觀》等宣傳馬列主義思想的先進著作,傳播革命理論,號召各行各業(yè)的群眾聯合起來,組織工會、農會、婦女聯合會和學生聯合會。報紙創(chuàng)辦后,發(fā)行量不斷擴大,發(fā)行范圍一度擴展到中東鐵路沿線,在傳播馬列主義的思想火種,吸引、團結了一批又一批進步分子的同時,也引起了反動當局注意。吳麗實以高度的警惕性和豐富的斗爭經驗沉著應對,使報紙在重重高壓和困難下得以維持。直到1926年年底,報社編輯在轉載上海《申報》的一篇報道時,不慎將“打倒軍閥張作霖”的口號刊登出來,導致報社被查封。
在辦報之外,吳麗實領導的北滿地委還采取印發(fā)傳單、張貼標語等方式,廣泛宣傳革命思想。在舊社會東北地區(qū)的年關時節(jié),有“送財神碼子”的民俗,窮人家把“財神碼子”送到地主富戶家中,討點吉利錢。吳麗實利用這一風俗,印制了一大批“財神碼子”,正面是“恭賀新禧”,背面則是他親自起草的宣揚馬列思想、號召各界群眾聯合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tǒng)治的宣傳信。大年三十晚上,吳麗實組織了20多名黨團員和積極分子,將這些特殊的“財神碼子”送到哈爾濱各門各戶,在廣大群眾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1927年4月,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國共合作正式破裂,白色恐怖籠罩全國。在一次黨內會議召開時,因混入黨內的特務告密,導致參會人員全部被捕,北滿地委一度遭到破壞。當時恰逢吳麗實代表北滿地委去參加黨的第五次代表大會,得知此事后,吳麗實當即改派其他同志前去武漢參會,自己半路返程回到哈爾濱,力挽狂瀾,總結教訓,重組北滿地委,在白色恐怖重壓之下繼續(xù)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
吳麗實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失敗后,黨中央召開“八七”會議,指出了今后革命斗爭的方向,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狀態(tài)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鞍似摺睍h后,為加強對各地黨組織的統(tǒng)一領導,中央決定成立中共滿洲省委。中共北方區(qū)委指派陳為人再次來到哈爾濱,與時任北滿地委書記的吳麗實一起籌建滿洲省委。1927年10月,滿洲臨時省委成立,陳為人任書記,吳麗實任組織部長兼管農運工作。1928年9月,滿洲省委正式成立,吳麗實仍擔任原職,省委機關秘密設在奉天(今沈陽)。中共滿洲省委的成立,使東北各地的黨組織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標志著東北地區(qū)的革命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在滿洲省委的領導下,東北抗日聯軍得以組建,同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斗爭,牽制日軍70余萬人,為抗日戰(zhàn)爭和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8年12月,吳麗實等14名滿洲省委的同志在一位黨員家中秘密召開會議,由于事先沒有進行周密布置,加上開會地點毗鄰奉天兵工廠,引起了警察當局的懷疑,將參會人員全部逮捕。吳麗實被關押在獄中達半年之久,面對嚴刑拷問機智周旋,咬緊牙關嚴守黨的秘密。黨組織通過“互濟會”從中斡旋,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警察當局最終不得不釋放了吳麗實。
出獄后不久,吳麗實便根據組織安排到山東繼續(xù)從事黨的工作。當時山東臨時省委遭到破壞,吳麗實到達后,化名盧一之,想方設法與前山東臨委部分負責人取得聯系,最終于1928年年末重新組建了山東臨時省委。隨后,吳麗實又奔赴青島等地發(fā)展黨組織,為山東地區(qū)的黨建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0年2月,吳麗實和一名叫李志英的團員外出辦事,在途中被叛徒認出,隨即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吳麗實始終未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和任何黨內機密。最終,國民黨當局羅織了“加入紅匪、居心殘忍、殺人放火、罪大惡極”等莫須有的罪名,將吳麗實等22名同志押往濟南緯八路刑場行刑。吳麗實英勇就義,年僅32歲。
吳麗實犧牲后,遺體被親人帶回江蘇沭陽老家安葬。1956年,沭陽縣將他的靈柩遷入沭陽烈士陵園,立碑紀念,永遠緬懷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