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時強 張翠翠 岳騰
肝癌是一種起病隱匿、侵襲性高、轉移快的惡性腫瘤,因其癥狀不明顯和難以清除的微小腫瘤組織,成為肝癌治療的難點[1-2]。氬氦刀冷凍消融術是通過冷凍隔絕氬氣來切除腫瘤,從而達到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比較先進的技術,具有較滿意的微創(chuàng)特質,但其預后評估中缺乏相應的指標為臨床提供評價依據(jù)。本次研究將納入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萊鋼醫(yī)院肝癌患者,研究此術式治療后患者血小板壓積(PCT)變化。
選擇100例在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萊鋼醫(yī)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接受治療的肝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資料完整滿足研究需要,其具體臨床資料如下:男/女:57/43例;年齡最小33歲,最大69歲,中位年齡51歲;TNM分期均為Ⅱ、Ⅲ期患者,分別47、53例;腫瘤直徑最小2.72 cm,最大8.45 cm,中位直徑5.59 cm;Child-Pugh分級均為A、B級,分別62、38例。
(一)納入標準:(1)經(jīng)影像學及病理學診斷,聯(lián)合判斷后確診為肝癌[3];(2)18~65歲;(3)預計生存期>3個月;(4)各項臨床資料完善。
(二)排除標準:(1)10 cm以上直徑的腫瘤最大徑;(2)合并其他嚴重內(nèi)科疾病等機體嚴重受損情況;(3)特殊人群,意識、理解、語言等無法正常完成研究。
(一)治療方法:CT定位明確穿刺點,根據(jù)腫瘤位置和大小使患者處于仰臥,使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術中患者屏氣,將針插入指定位置,重復進行CT掃描,直至確定位置正確無誤后將冷凍刀刺入,將溫度降到-140 ℃,持續(xù)冷凍25 min。等到氦氣復溫到20 ℃時,調(diào)整刀的角度。重復上述操作,直至腫瘤被完全冰凍后拔出氬氦刀,輕壓創(chuàng)口后完成包扎。采用CT掃描監(jiān)測患者肝臟器官來評估治療后恢復情況。
依據(jù)患者預后情況分別預后良好及不良組,分別61、39例,預后良好組為治療后體征、癥狀基本恢復,未見嚴重異常,無確切好轉或加重為預后不良組。
(二)觀察指標:(1)兩組術前、術后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分別采集術前術后患者PLT數(shù)量,PCT為PLT與平均血小板體積(MPV)的乘積,血小板-淋巴細胞比值(PLR)PLR為PLT與淋巴細胞比值。(2)PCT與PLT和PLR相關性分析:通過Spearman系數(shù)對PCT與PLT和PLR進行相關性分析
預后良好組術后PLT、PCT和PLR與本組術前及預后不良組術后比較,存在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術后實驗室檢查結果比較(±s)
注:與術前比較,*P<0.05
經(jīng)相關性分析,PCT與PLT和PLR呈正相關(r分別為0.342、0.351,P均<0.05)。
氬氦刀冷凍消融術在長期應用中表現(xiàn)出滿意效果,但在評估患者預后時,多依據(jù)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和患者自我感覺評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預后患者血小板相關指標參數(shù)表現(xiàn)出明確不同,其中治療后PLT數(shù)量會降低,其機制考慮可能為腫瘤組織被手術消融,其范圍逐漸在縮小。PLT數(shù)量的增減與血小板生成素(TPO)密切相關,TPO可與造血干細胞受體結合,從而促進PLT水平增高,而腫瘤組織在操作干預后明顯減少,PLT數(shù)量隨之降低;同時腫瘤組織的減少會讓血管更加通暢,黏附在血管內(nèi)皮下PLT會迅速分散開來,PCT就會降低,而PLR為PLT與淋巴細胞的比值,會因PLT降低而降低。鄧梨平等[4]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血小板數(shù)量在冷凍消融后較未治療時降低,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
經(jīng)相關性分析,PCT與PLT和PLR呈正相關,表明PLT與PCT和PLR存在關聯(lián),主要原因為冷凍消融技術干預后,病理改善,其正常細胞逐漸恢復活性促使腫瘤抗原細胞生成,來抑制腫瘤增殖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同時激活PLT相關抗體活性,抑制PLT水平表達[5-6]。
因此,氬氦刀冷凍消融術在臨床應用中表現(xiàn)出一定優(yōu)勢,其干預后患者血小板水平有明顯降低,PCT的動態(tài)變化在肝癌預后評估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