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境”在語文課程中備受關注,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征決定了語文學習、考查離不開情境。情境化考查成為語文考查常態(tài),而構建在場情境成為語文考查新趨勢。在場考查情境有單列的專題式情境、閱讀中的嵌入式情境,以及設計成整卷的完整學習情境。在場考查情境涉及擬真生活與想象生活。在場考查情境具有真實有效、任務明確、主體突出、注重學習策略的特點,教學中應轉變課程理念、課堂形態(tài),整合優(yōu)化情境,開展探究活動。
關鍵詞:中考語文考查在場情境
當下,“情境”在語文課程中備受關注。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征決定了其學習活動離不開情境。語文學習要“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學科素養(yǎng)需要在真實的語文學習任務情境中綜合考查”,“考試、測試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以典型任務為主要內容”。因此,情境化考查逐漸為語文中考所重視。
一、情境化考查成為語文考查常態(tài)
前幾年,情境化考查出現(xiàn)在少數(shù)地區(qū)試卷的個別試題中,是一種萌芽,屬自發(fā)嘗試。2018年1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高中課標”)頒布,其中“情境”一詞出現(xiàn)34次,語文教學、考查與評價情境化遂成為共識。2018年,中考情境化考查大量增加,呈現(xiàn)出集體探索、理性探索之傾向。2019年6月,全國多地完成統(tǒng)編教材的第一輪使用,中考進入統(tǒng)編教材時代。高中課標與統(tǒng)編教材倡導的情境化理念形成疊加效應:2019年中考情境化考查成為常態(tài)。筆者對該年全國各地56份中考語文卷逐份、逐題分析統(tǒng)計,其中,設計情境化考查題的有36份,占樣本卷的64.3%。36份試卷共設計考查情境75個,共設題149道(含14道大作文,5道小作文),設題總分值達1325分。平均每份試卷設計2.1個考查情境,4.14道考查題,賦36.8分。
情境化考查的設計主要有兩種:考查內容的情境化,考查過程的情境化。語文學科知識點多、分布廣,傳統(tǒng)考查以知識立意,按知識考查點布題,各題之間殊無關聯(lián)。情境化考查多用主題(或專題)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將考查內容在情境中呈現(xiàn),實現(xiàn)對知識點的整合,形成結構化考查。2019年浙江衢州卷第一板塊“語文生活”就創(chuàng)設“媽媽和文文在江邊散步”的情境,嵌入對古詩文名句、對聯(lián)、錯別字(以宣傳標語圖片為素材)、語言交際(以微信內容為素材)的要素,情境中實現(xiàn)多內容的結構化考查。情境中呈現(xiàn)的過程考查主要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前后銜接的活動展現(xiàn)考查過程,如陜西卷“我與青春有個約定”的主題由四項活動構成,山西卷“青春,因經(jīng)典而精彩”的情境由三項活動構成,活動推進就是過程展現(xiàn);另一種是通過情境追問展示過程,如寧夏卷第8題第①小題要求“根據(jù)上面圖表的主要信息,得出一個結論”,第②小題則要求“對這個結論進行簡要的解釋說明”,邏輯分明,思維清晰。
二、構建在場情境成為語文考查新趨勢
分析75個情境、149道情境考查題,與以往情境考查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在場考查情境成為新趨勢。
情境是指人、事、物在具體場合所呈現(xiàn)狀態(tài)的總和,可分為非在場情境與在場情境。對考生而言,2015年全國高考卷Ⅰ作文題就是非在場情境:多次勸說無果后,大學生小陳舉報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接打電話的父親。試題指出:“對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以“明華”為寫信人,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你”(明華)是考生模擬身份,“你”并不在現(xiàn)場,只是事件的評判者。所謂在場情境,即“你”是在場當事人,是情境構成的要素,參與“總和”建構。如2019年南京中考作文題:
端午節(jié),奶奶像往年一樣送來了端午食品——綠豆糕,你卻不領情,對奶奶說:“這是你喜歡的,不是我喜歡的?!笔潞?,這引起了你的聯(lián)想和深思……你以“你的和我的”為題寫了一篇文章,向??陡?。
此題中“你”是情境當事人,也是寫作任務執(zhí)行者。
中考卷寫作部分將“你”設計為情境構成者,“基礎與閱讀”部分亦然。衢州卷的例子即為基礎知識情境化考查的典范。南通卷以“你們一家人來到南通科技館”為情境,考查科技類圖表文本、非連續(xù)性文本情境化閱讀。
分析36份試卷,發(fā)現(xiàn)其中28份設計了在場考查情境:“你”成為專題活動、閱讀與寫作等各類情境的當事人、參與者。構建在場考查情境,“以情境任務作為試題主要載體,讓學生在個人體驗、社會生活和學科認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學習任務”,已成為中考命題自覺的、集體的探索。
三、在場考查情境的類型
從呈現(xiàn)方式看,在場考查情境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專題(主題)式情境,以單列板塊呈現(xiàn)?;A知識部分多圍繞某一專題(主題)設計綜合性學習活動,如陜西、山西卷,這種設計為多數(shù)試卷所采用。閱讀部分考查也有采用專題(主題)情境設計任務的:或先創(chuàng)設情境,再提供命題素材,最后揭示任務,如南通卷;或先提供命題素材,再創(chuàng)設在場情境,形成任務,如南京卷古代小說閱讀。二是嵌入式情境,穿插在閱讀中呈現(xiàn),即用一兩道閱讀題嵌入“你(你們)”的學習活動來構成情境,設置“你(你們)”必須完成的任務。杭州卷第11題、徐州卷第16題、山西卷第15題的第(2)題均為不同文本閱讀嵌入的在場情境。三是整卷設計成一個大的學習情境,嘉興卷、南京卷是代表。嘉興卷全卷120分、16題,試卷所有試題全部設計一個整體情境,完成對基礎知識、閱讀與寫作所有內容的考查。南京卷全卷120分、18題,除第2題外,“基礎與閱讀”考查全部設計在一個整體情境中,這一部分考查分值達64分。嘉興卷與南京卷在整體在場情境設計上,有兩方面的共性:形成了本地區(qū)的文化場域,建立了研學探尋小組。整卷在場情境系2019年中考首次出現(xiàn),是情境考查的最新探索,值得關注。
從生活角度看,在場考查情境涉及模擬真實生活與想象生活兩類。模擬情境可指向時代生活。長沙卷“天下家國”、山西卷“二青會”、南通卷“南通科技館”、宿遷卷“宿遷節(jié)水”等情境指向國家、地區(qū)當下重大生活,引導學生關注并參與時代生活。模擬情境還可指向學校生活。圍繞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專題學習創(chuàng)設考查情境最為常見。青海卷“低碳生活,從我做起”、長沙卷“走出青春迷?!?、山西卷“青春,因經(jīng)典而精彩”、昆明卷“多彩課堂·伴我成長”、揚州卷“珍愛漢字,傳承文化”……這些情境脫胎于教材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有的直指學科認知情境。紹興卷、金華卷都以討論課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插圖中人物身份為素材建構在場學科認知情境,讓作為學生的“你”(紹興卷)或編輯的“你”(金華卷),給疑問者答疑、回信。這是學習情境的移植。想象情境則多出現(xiàn)在作文中。北京卷、海南卷、溫州卷等都設計了想象情境的寫作任務,讓身處情境中的“你”完成寫作任務。
四、在場考查情境的特點
2019年中考卷所呈現(xiàn)的在場考查情境,具有以下特點:
考查情境真實有效。用于考查、測評的情境,多為模擬情境,真實且與學生生活緊密關聯(lián)者為佳。在場考查情境擬真度高,與學生個人體驗情境(已有的、當下和未來所需的)、社會生活情境、學科認知情境聯(lián)系緊密。在場考查情境或呈現(xiàn)當下國家、考生所在地區(qū)熱點,或呈現(xiàn)語文學習必須開展的活動情境,學生置身其中。以“一位忠實的讀者”之身份與作者交流(江西卷),向劉慈欣提問(山西卷),以小記者身份向被采訪者提問(南京卷、貴陽卷),設計演講開場白(甘肅卷),寫兩個演講之間的串場詞(長沙卷),都是語文學習活動在場情境的再現(xiàn)。寧波卷小作文考查情境設計頗具匠心又令人忍俊不禁:“《寧波晚報》的《今日新聞》欄目需要新聞稿件,請以今天(6月14日)‘寧波市2019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為背景,挖掘新聞素材,寫一則消息?!边@完全是當時的社會生活情境、學科認知情境,其創(chuàng)設使考試的消息寫作成為現(xiàn)場報道,真實性、在場性不言而喻。有的所用情境就是學生的生活場域。杭州卷小作文、淮安卷作文都以初三畢業(yè)季為情境,或寫紀念相冊的解說詞,或為紀念集某個欄目寫文章。寧波卷大作文要求向《家鄉(xiāng)風味》《家鄉(xiāng)風光》《家鄉(xiāng)風俗》《家鄉(xiāng)風尚》中某個欄目投稿;衢州卷作文要求寫一篇游記,以“吸引更多的朋友來衢州旅游”。畢業(yè)季生活、家鄉(xiāng)生活為所有學生共有,以其作為情境就突出了在場性。嘉興、南京兩地試卷設計的情境就是學生所在地的文化場。
考查情境任務明確。高中課標談及考試評價,指出要“設計典型任務”,“典型任務要多樣、綜合、開放”??疾榍榫车娜蝿斩嘣?。山西卷在“做一個善問者”研討情境中,整合了圖文信息轉換、現(xiàn)場提問以及辯論等多項任務。演講開場白、演講串場詞、向刊物推薦優(yōu)秀作品、現(xiàn)場消息報道、用文章宣傳家鄉(xiāng)……這些任務指向明確。南京卷、寧波卷等作文明確要求向刊物、報紙投稿,衢州卷作文要求“吸引更多的朋友來衢州旅游”,不僅明確了任務,而且明確了任務達成的標準。
考查情境突出主體。好的情境能突出學生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完成考查任務。將答題者置于情境之中,是突出主體的一種方式。許多在場情境試題,采用與考生對話形式,將“你”置于情境之中。構建學習小組是又一方式。南京卷明確指出“你和小伙伴們組成探訪小組”,共同完成任務,從第3題開始,“你”和小伙伴始終出現(xiàn)在每道題所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中。嘉興卷亦然,要求“你”與學習伙伴小舟、小嘉、小禾一同開始南湖研學之旅,并一道解決問題。
考查情境注重學習策略。情境化考查從知識立意轉向能力、方法、策略立意,利于考查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熬图o實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實說話這一點,你從斯諾的寫作過程中得到怎樣的啟示?參考目錄,結合你的閱讀體會,加以闡述?!睖刂菥磉@道試題,既考查紀實作品的閱讀策略,又考查寫作策略,指向方法而非信息。類似的還有南京卷第17題:
讀書,可以逐章閱讀,也可以根據(jù)專題進行選擇性閱讀。下面是小明的專題探究讀書報告的提綱,你也從初中語文教科書重點推薦的12部名著中選擇一部,寫出你的專題閱讀報告提綱。(提綱不少于三條,7分)
專題名稱:在《儒林外史》中讀南京。
報告提綱:
①書里有濃濃的南京味兒,如,鮑文卿請倪老爹吃飯,特地點了鴨子。
②書中的南京人很有魅力,像荊元這樣的普通市民也有名士的風度。
③書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南京由衷的喜愛,如,讓名士杜少卿選擇南京隱居。
專題名稱:。
報告提綱:。
這道名著考查題指向整本書閱讀策略——研究性閱讀、選擇性閱讀策略的考查,實現(xiàn)從“讀了什么”向“如何讀”轉變。
五、教學應對
情境化學習、情境化考查的先進理念能夠引領教學,同時,教學也面臨如何適應在場情境化考查的挑戰(zhàn)。教學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應對:
轉變課堂形態(tài)。情境化考查理念下,語文教學首先要轉變課堂理念、課堂形態(tài),將傳授型課堂轉變?yōu)榘l(fā)現(xiàn)型課堂,進一步突出學習者主體地位。雖然“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已成為常識,但知行并未合一,語文課堂客觀上還存在偏重教師主導的現(xiàn)象:學習內容仍為抽象化知識,將課堂學習理解為聽教師講解,課堂仍屬傳授型情境。只有實現(xiàn)從教師“講堂”向學生“學堂”轉變,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地位才能實現(xiàn)。設計發(fā)現(xiàn)型課堂成為當下必需。知識是發(fā)現(xiàn)的對象,課堂推進是發(fā)現(xiàn)過程的展開,學習方法、學習策略在發(fā)現(xiàn)過程中被學生掌握。教師的主導,不再體現(xiàn)于對知識的講解,而是體現(xiàn)在幫助學生確定學習任務、指導學習方法、優(yōu)化學習策略、調控學習過程等方面。
整合優(yōu)化情境。語文學科認知情境是當下存在,學習者個人體驗情境是已有存在,社會生活情境或作為學習的對象而存在,或被學習者內化為學習工具而存在。三種情境關系多維復雜。要將個人體驗情境與社會生活情境整合至當下學科認知情境中,三者才能形成有機整體。三者不是簡單并列,而是互相作用:學科認知情境要能喚醒個人體驗情境,讓學習者形成主動建構的積極心理;將社會生活情境加工成可用的學習支架、工具,服務于學習者學科認知。三種情境都能夠融入在場,共同作用,因而,整合與優(yōu)化學習情境殊為重要。
開展探究活動。知識可以被告知、被記憶,但語文能力、學科素養(yǎng)卻必須在探究活動中得以培養(yǎng)。探究活動貫穿課內課外,涉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諸多方面。設計任務明確的探究活動,采用具體形式,并從時空、資源、智力支持等各方面予以保障,探究活動才能有效實施。譬如,閱讀不再是教師告知學生信息,而成為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文本密碼,熟練運用方法、形成技能并掌握閱讀策略的過程。如,南京卷第17題,答案并非被告知所得,而是以豐富的閱讀探究活動作為保障。若閱讀只為獲得信息,甚至采取替代式淺閱讀,形成專題名稱就已經(jīng)困難重重,遑論完成研讀提綱了。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諸定國.對中考語文情境化考查的理性審視——以2019年浙江嘉興中考卷為例[J].語文建設,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