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McCormack
《攝影之友影像視覺》的特約后期作者,對Lightroom軟件有獨到的認識。
許多年前,我辦過一個濕板攝影培訓班。濕板攝影是19世紀最主流的攝影創(chuàng)作方式之一,攝影師們駕著馬車游走于世界各地,使用這種繁瑣的工藝為我們留下了許多那個時代的影像。
想要得到一張濕板攝影作品,我們首先需要制作感光板,接著完成拍攝,并在拍攝之后的5分鐘之內(nèi)完成照片的沖洗。除了繁瑣的工藝之外,拍攝時還需要特別明亮的光線環(huán)境或者漫長的曝光時間。
濕板攝影由于藥物比例和光線的關系,會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黃色傾向,這讓它擁有獨特的魅力。但如果沒有做好保護涂層的話,這些照片格外容易被劃傷。由于濕板底片需要安裝在支架上拍攝,所以邊角區(qū)域無法曝光。另外在拍攝人像的時候,人物的眼睛會顯得格外明亮。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如何在Lightroom中重現(xiàn)濕板攝影的這些特點。
想要模擬出濕板攝影的效果,對于眼睛的強化至關重要。選擇畫筆工具,雙擊效果按鈕重置所有滑塊,接著將紋理設置為100,曝光設置為+0.33,在人物的瞳孔位置涂抹將其提亮,并增強細節(jié)。
首先我們需要矯正畫面中原本存在的曝光問題。這張照片由于拍攝時環(huán)境光線變換過快,所以略有些欠曝,將曝光設置為+0.90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接著我們將陰影設置為+50,高光設置為-37,擴大畫面的動態(tài)范圍表現(xiàn)。
接下來,在基本面板最下方,將畫面飽和度設置為-100將照片轉(zhuǎn)換為黑白。你也可以在上方將處理方式設置為黑白,或者使用配置文件瀏覽器選擇一款黑白配置文件。
接下來,我們使用色調(diào)曲線功能給畫面加入復古的影調(diào)效果。在這個部分我們需要實現(xiàn)兩個目的,一個是褪色,一個是做舊。首先在RGB通道下將左下角的點向上移動,讓畫面暗部顯得發(fā)灰。接著在兩個三分點上創(chuàng)建調(diào)整點分別上下移動,創(chuàng)建S形曲線增加畫面反差。
接著打開紅色曲線,將左下角的調(diào)整點向上移動;打開藍色曲線,將左下角的調(diào)整點向右移動,得到淡黃色的做舊效果。
接著讓我們使用漸變?yōu)V鏡來模擬邊角位置無法曝光的效果。在畫面角落向外拖動創(chuàng)建漸變線,保證漸變線的起點與終點盡可能接近。然后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提高曝光滑塊的值。本例中我們使用的值為斗+1.7。
接著,在漸變線上單擊右鍵,從彈出菜單中選擇復制按鈕,然后將其拖動至另外的角落,然后將鼠標移動到漸變線上,轉(zhuǎn)變?yōu)樾D(zhuǎn)模式旋轉(zhuǎn)漸變線角度。旋轉(zhuǎn)時按住Shift鍵可以將旋轉(zhuǎn)角度控制為整數(shù)。
最后,選擇畫筆工具,我們將使用它來給畫面手動添加一些劃痕效果。將畫筆尺寸向左拖動到最小值,然后將密度設置為50。接下來,在上方的選項面板中將曝光設置為+1.63,如果需要的話也可以選擇更高的值,然后在畫面上快速拖動鼠標創(chuàng)建一些劃痕效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使用手寫筆完成這個操作。
在創(chuàng)建劃痕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降低或提高畫筆的密度值更改劃痕的明顯與否。對于感到明顯雜亂的劃痕,也可以將畫筆設置為橡皮擦模式擦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