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曦文 吳海林
摘 要:猶太民族在西歐社會被視為劣等民族,在社會各方面都受到限制乃至迫害。直到以人文主義為中心的文藝復(fù)興時期,德國劇作家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敢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種族觀念,創(chuàng)作了喜劇劇本《猶太人》。劇中正面的猶太人形象使猶太人的文學(xu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本文旨通過分析《猶太人》中的主人公形象,透視猶太民族文學(xué)形象的解放。
關(guān)鍵詞:萊辛;猶太人;猶太人文學(xué)形象;解放
一、引言
文藝復(fù)興初期,人性的光芒開始照耀西歐社會。但中世紀(jì)西歐社會對猶太人的偏見卻遺留下來。百年來,猶太人在社會的夾縫中求生,但他們追求自我解放的腳步卻從未停歇。萊辛作為德國啟蒙運動時期的重要作家,力圖以寫作的方式揭露和抵制偏見,并教育大眾。《猶太人》中,他給公眾塑造了一個高貴的猶太榜樣,以此回擊當(dāng)時社會中的反猶偏見。猶太人的身份接納,便從他們文學(xué)形象的轉(zhuǎn)變開始。
二、喜劇《猶太人》
啟蒙運動旨在追求理智和真理,消除偏見。在啟蒙運動的思潮下,萊辛于1749年創(chuàng)作了喜劇劇本《猶太人》(Die Juden)。劇中的猶太人出乎意料地成為了正面角色。劇中兩個基督徒、一邊打著猶太人的名號搶劫殺人、一邊侮辱猶太人;而真正的猶太人是卻兩次將男爵“從危險中解救出來”的機智而正義的化身。最終,男爵放下了對猶太人的偏見,用自己的方式感謝了這位猶太旅者。
喜劇《猶太人》中,“萊辛顛覆了典型的(猶太)傳統(tǒng)角色,塑造了在舞臺上毫無瑕疵的猶太人。”劇本發(fā)表后,社會上對這部作品的主流評論幾乎都指向了“在現(xiàn)實中幾乎找不到這么一個正直和高貴的猶太人”的觀點。但萊辛并沒有因此放棄創(chuàng)作,相反的,他堅持為猶太人形象在文學(xué)領(lǐng)域中的解放而奮斗。創(chuàng)作階段后期的萊辛以猶太人門德爾松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戲劇《智者納坦》,塑造了納坦這一智慧與寬容并存的猶太智者形象,將猶太人在文學(xué)作品中的形象進一步提升。
三、《猶太人》中的主人公形象
《猶太人》中,萊辛違背猶太角色的塑造傳統(tǒng),通過仁慈、財富和智慧三個維度,創(chuàng)造出舞臺上近乎完美的猶太人形象。
首先,猶太人仁慈的形象與《路加福音》(10:30-37)中善良的撒瑪利亞人相呼應(yīng):一位平民遭殺人犯搶劫而半死,路過的牧師和利未人都對其視而不見。唯獨路過的撒瑪利亞人愿意醫(yī)治并照料他。《猶太人》中的男爵遭同為基督徒的劫匪襲擊,危急時刻一名路過的旅者救了他。這名旅者,即猶太人,扮演了《圣經(jīng)》中撒瑪利亞人的角色。他沒有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而見死不救,而是不求回報地幫助有需要的人。他這樣做,正因為遵從了自己的良心和道德。
其次,旅者的財富狀況顯而易見:他有一名仆人,有漂亮的手表和鼻煙壺,還有繼承的財產(chǎn)。但他并沒有因為擁有大筆財富而貶低任何人,更沒有像文中的劫匪一樣貪圖不屬于自己的金錢。男爵要將自己所有的財富贈與他時,他明確地表示拒絕:自己從父親處繼承的不僅是財富,更繼承了慷慨而善良的靈魂。一系列事件后,隨從對他的態(tài)度也從剛發(fā)現(xiàn)主人的猶太人身份時的憤怒與厭棄轉(zhuǎn)變?yōu)榘l(fā)自內(nèi)心的尊敬,并表示愿意繼續(xù)追隨他。猶太人自古善于經(jīng)商,但因為基督教社會的經(jīng)濟限制,他們背負著沉重的賦稅。面對男爵的財富,猶太旅者沒有放棄內(nèi)心的道德,最終贏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最后,除了善良和慷慨,旅者更是一名有智慧的猶太人。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在旅途中以書為伴,且內(nèi)容涉獵廣泛。他通過微小的細節(jié)發(fā)現(xiàn)了男爵管家的偷盜行為,最后揭露了管家就是蒙面強盜之一的真相。除此之外,他在遇到反猶言行時也表現(xiàn)得很得體。在男爵表達對猶太人的偏見時,他并沒有生氣和反駁,而是站在中立的立場,認為任何民族中都有好人和壞人。他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證明,“臭名昭著”的猶太人中也有善良和智慧的人。
《猶太人》是第一步以堅決捍衛(wèi)宗教和種族寬容為先決條件的作品。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為他后期的思想劇《智者納坦》指明了道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待猶太人的態(tài)度逐漸趨于理性。新一代的猶太人已不再像他們的祖輩那般沉默,他們開始利用自己的筆表達自身的感情和訴求。多位猶太作家也因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而將這個獨特的民族帶入更多人的視野。猶太人在歷史的發(fā)展中最終得到了自身的解放,在現(xiàn)代社會和文學(xué)之林中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萊辛. 李健鳴譯.萊辛劇作七種[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2] Theodor Pelster. Lektüreschlüssel: G. E. Lessing Nathan der Weise [M]. Der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 Stuttgart, 2003.
[3] Cheferedaktion. Rudolf Radler: Kindlers neues Literatur Lexikon, LA-MA Band 10 [M]. Kindler Verlag GmbH München.
[4] Wolfgang Kr?ger. Literaturwissen: 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M].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Stuttg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