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讓英語教學出現(xiàn)了新的特點和形式。多媒體信息技術下的教學環(huán)境以其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性的體現(xiàn)方式、良好的人機互動關系、及時到位的信息反饋等優(yōu)勢有效地促進著英語聽說教學。本文從多媒體信息技術下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運用背景、存在問題及實施手段等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以期對英語的聽說教學工作提出有效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英語聽說教學
【作者簡介】陳凌,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增城實驗中學。
英語聽說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實際聽說能力,它要求教師盡量縮小課堂教學情景和真實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差距。而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將文字、圖像和聲音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從視覺和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官,突破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英語聽說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背景分析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各類優(yōu)秀的網(wǎng)絡學習平臺、手機程序不斷涌現(xiàn),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無法一對一進行輔導的缺憾,還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受到家長和學生的廣泛認可。新頒發(fā)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積極利用網(wǎng)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因此,信息技術與英語聽說課程的整合已成為當前英語教學值得深入探討的內容。
二、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層次不一。經(jīng)過六年小學的學習,升上初中的學生已形成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以我校為例,我校為公辦普通初中,基礎好的學生能接受教師使用英語授課,并能用英語把自己的看法表達出來,中等程度的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能順利朗讀課文和單詞,回答教師簡單的提問。不能忽視的是,還有一大部分學生由于受小學學習習慣和英語基礎影響,明顯地不能適應初中的英語學習,每到英語課便淪為“啞巴”,自卑心作祟更使得他們消極應付英語學習。如此兩極分化的情況給英語聽說教學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
2.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局限。以我校為例,目前使用的是上海牛津版教材。由于課時有限,教學任務重,教師都把重心放在Reading和More Practice教學上,對于英語聽說的教學只能結合到Speaking或者Listening上。每周只有一次有限的機會到計算機房練習人機對話。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也是根據(jù)中考題型進行設計,對于拓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不一定能起到有效作用。
3.欠缺對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下的聽說教學模式,是離不開先進的設備和軟件支撐的,這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多媒體信息技術。然而只有少數(shù)教師真正能制作出優(yōu)秀課件、網(wǎng)頁或微課,并能熟練操作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大部分教師聽說教學中進行在線指導、線上答疑、師生互動、后臺數(shù)據(jù)分析等還有所欠缺,需要教師去逐步適應新的環(huán)境,加強繼續(xù)教育的力度,不斷提高相關技能。
三、實施手段
1.重視基礎。聽說里最基礎的是發(fā)音問題, 教師可通過網(wǎng)絡尋找音標發(fā)音的動圖或小視頻讓學生學習,堂上或課外利用學習平臺進行錄音,讓學生不斷對比糾正。當學生對此大致掌握后,使用PPT或微課把常見的發(fā)音組合呈現(xiàn)出來,鼓勵學生嘗試拼讀以加強記憶。其次, 對于語調問題,首先要立足于課本,把課文的模仿朗讀常態(tài)化。
2.根據(jù)能力開展分組任務。雖然大班教學會遇到兩極分化的問題,但只要教師實施分層任務,讓練習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符,那么不同層次的學生就都能完成教師下達的自主學習任務,逐步形成獨立獲取知識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以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為例,程度好的學生為A組,日常布置信息獲取、信息轉述、英文趣配音、聽歌填詞等任務;中層生為B組,可布置模仿朗讀、信息獲取;學困生為C組,主要解決單詞和課文的模仿朗讀。所有學生都要求利用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對教師給出的不同任務進行學習并完成相關練習,并接受教師在線輔導與檢查。線下教師還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的數(shù)據(jù),以便在往后的聽說教學中提升各組學生薄弱的方面。
3.滲透語法講解。目前廣州英語中考的聽說題型為模仿朗讀、信息獲取、信息轉述與詢問。經(jīng)統(tǒng)計,我校學生在第三大題信息轉述與詢問上普遍得分較低。學生之所以對第三大題信息轉述與詢問興趣不高, 甚至抵制, 究其原因是對時態(tài),主謂賓的使用和疑問句結構掌握不過關,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相對較低, 學生難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 在教學中可把該題需要掌握的語法和技能化整為零, 利用微課或PPT的形式呈現(xiàn), 分階段進行講解和練習,降低難度,增加學生成功的體驗。
4.善用各資源平臺?,F(xiàn)今眾多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課內外不但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聽說材料,還讓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來選擇不同的訓練材料,如聽說模擬、聽說專項、課文同步、英標學習等,讓學生通過跟讀或角色扮演來糾正錯誤發(fā)音,成績及時量化這種方式準確全面,方便跟蹤保存。豐富的聽說材料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既淡化了學生在學習和測試之間的界限,又能改善了師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創(chuàng)造了很多符合時代潮流的話題情境,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平臺,取長補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信息技術對聽說教學的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以英語知識為載體,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實施英語聽說教學, 使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思維得以活躍,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潘玲梅.初中英語聽說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模式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