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是高中教學核心科目,英語課程是學生提升英語素養(yǎng)的主要渠道。英語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能力、知識、文化等多個方面,其目的在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從整體上看高中英語教學,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升偏重于知識與能力方面,文化素養(yǎng)提升不足。高中英語文化主要以人文素質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能夠培養(yǎng)學生宏觀英語思維,加深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理解,助力于學生綜合英語能力提升。文章將從人文素養(yǎng)概述與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兩個方面分析,旨在促進高中英語教學水平提升。
【關鍵詞】人文素養(yǎng);高中英語;能力均衡
【作者簡介】韓梅,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定遠中學。
素質教育開展多年,在各個中學都受到推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實際教學中迫于英語考試壓力,教師并沒有均衡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只注重學生英語知識與能力,忽視了人文素養(yǎng)滲透,這不利于學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體會英語國家人文風情,使學生欠缺完整的學科思想,英語知識進步緩慢,缺乏英語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分析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人文素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文素養(yǎng)概述
1.定義。人文素養(yǎng),是指精神、知識、思想等多方面綜合素質,體現了人的氣質與底蘊。對于高中英語教學而言,人文素養(yǎng)以英語為依托,表現在英語文化理解、英語思維形成、英語知識、英語文化認同等多個方面。
2.作用。高中開設英語學科,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英語知識掌握程度,幫助學生了解優(yōu)秀文化,具備國際交流思維,打破封閉的文化思想,在認同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中對于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幫助學生定位個人文化價值認識觀念,塑造學生精神。英語語言本身就是一門人文學科,語言依托于文化而產生,又承載了文化內容,教師在教學時注重滲透人文素養(yǎng),可以豐富語言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加立體的了解英語知識,這既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長效學習興趣,也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符合英語教學新趨勢。
二、高中英語教學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1.跳出固化思維,突破教學困境。長久以來高中英語都是高中重要學科,英語試卷分數是評定學生英語知識水平的主要方式,這也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英語語言、單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充分講解教材知識點,讓學生在考試中盡可能取得高分,但忽略了對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诖朔N現狀,高中英語也在積極突破英語教學困境,提出多維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將人文素養(yǎng)列入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需求當中,在閱讀、寫作等考試模塊中增加人文素養(yǎng)題型考查模塊。高中英語教育形勢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英語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新的英語培養(yǎng)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跳出固化思維,將人文素養(yǎng)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
例如:在《Mind Your Manners》教學中,以往教師多從虛擬語氣、單復數、時態(tài)上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其中的人文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從人文素養(yǎng)角度入手,選擇“ Mind Your Manners”作為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切入點,并設置“Which behaviors are common in China but considered impolite in the west?”“Which behaviors are considered polite in the west, but are considered impolite in China?”兩項問題,讓學生在組內進行討論。學生紛紛列舉“詢問年齡”“親吻臉頰”等。最后,教師以此作為素材開展虛擬語氣教學,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
2.深挖人文素養(yǎng),結合文化背景。語言形成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承載了一定的語義與人文特色,學習語言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學習文化則可以理解語言構建方式。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為了在規(guī)定課時內教授更多的英語知識,會從情境對話、閱讀中直接提煉語法知識點進行教學,脫離了原有的語境。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從人文角度去理解知識內容,只是單一化的進行知識背誦,學習效率不高,再加上母語文化負遷移作用,進一步阻礙學生學習英語?;诖耍⒄Z教師要重新審視教學內容,再次將英語知識點歸于語境當中,從中挖掘人文素養(yǎng)作為培養(yǎng)切入點,并結合學生文化背景,幫助學生尋找文化共通之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人文素養(yǎng)知識,加深其對于英語知識點的理解,以此達到一舉多得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Clean Machines》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 Machine culture”作為教學切入點。多數學生雖然喜歡機器,但對于機器文化理解較少。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Clean Machines”工作視頻與某衛(wèi)視機器人大賽視頻,激發(fā)學生對于“Machine”的興趣。同時,教師以“Chinese machine culture”作為人文素養(yǎng)背景,選擇“木牛流馬”等中國古代機器雛形進行人文素養(yǎng)滲透,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知識。最后,教師讓學生對比中西方“Machine culture”差異,并讓學生談一談個人感受。
3.英語情境教育,再現人文素養(yǎng)。英語是高中生學習的第二語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文化隔閡,因此教師在進行人文素養(yǎng)滲透的時候往往事倍功半,效果差強人意。多數高中英語教師缺乏海外留學背景,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方式與英語母語國家的人有一定差異性,僅依靠教師個人文素養(yǎng)進行教學,難度相對比較大。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現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出原汁原味的英語情境,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英語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多談論個人觀點,幫助學生在交流中對于英語人文素養(yǎng)有更深的理解。
例如:在《Sea Stories》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Myths about the sea”作為情境構建主題。教師選擇海神“Poseidon”的影視作品進行人文素養(yǎng)滲透,讓學生了解西方關于“Sea Stories”的神話故事。視頻內容來源于美國影視作品,人物對話原汁原味,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記憶語句。同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模式分享觀看視頻后都有哪些感受,列舉中國有哪些同類神話故事。最后,教師讓學生利用視頻進行英語配音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英語口語輸出能力。
三、結語
“教需有法,學無法則”,人文素養(yǎng)滲透教學有一定的模式,但實際應用過程中只需要把握人文滲透精髓,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理解人文素養(yǎng)即可,不必固守于固定教學模式,要變革傳統(tǒng)教學思想,借助信息技術、英語教材為學生構建英語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情境,真正地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王世秀.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5):51.
[2]黃春玲.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策[J].求知導刊, 2019(31):28-29.
[3]李海俠.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 2019(87):110-111.
[4]鄭媛瑛.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J].新東方英語,2019(10):192.
[5]李偉.試論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30):96.
[6]張楠.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海外英語(下), 2019(7):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