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 付敬
臨床實踐中,血液透析患者絕大部分時間在院外生活,但其院外體力活動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群[1]。老年患者若沒有足夠的體力活動,可能影響其心血管功能、動靜脈內(nèi)瘺血管充盈度下降、肌肉萎縮、透析充分性下降、出現(xiàn)透析相關疲乏[2]。由此可見,血液透析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體力活動與其健康結(jié)局與生活質(zhì)量密切相關[3]。本研究調(diào)查了解我院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再根據(jù)影響因素探討提升其體力活動水平的相應策略,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90例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糖尿病腎病、慢性腎小球腎炎等腎病終末期患者[4];于我院開展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年齡40~80歲;初中或以上文化水平,閱讀、寫作等能力基本正常;每周規(guī)律性透析1~3次。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認知、神經(jīng)功能嚴重受損者;殘疾、骨折史等影響活動能力者。男48例,女42例。年齡41~72歲,平均(56.23±7.54)歲。透析時間1~10年,平均(3.61±1.02)年。合并高血壓14例,合并糖尿病26例。平均抑郁評分(38.76±6.34)分。透析齡3~7年,平均(5.23±0.54)年。體質(zhì)指數(shù)22~27 kg/m2,平均(24.01±1.03)kg/m2。平均鍛煉益處/障礙評分(34.12±4.12)分。平均精力評分(68.12±6.98)分。
1.2 方法 隨機選擇某次透析結(jié)束后進行調(diào)查,項目包括性別、年齡、透析時間、合并癥、抑郁評分、透析齡、體質(zhì)指數(shù)、鍛煉益處/障礙評分、精力評分,通過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影響院外體力活動的相關因素。院外體力活動采用人類活動概況量表(HAP)[5]評價,包括自理(8分)、娛樂/社交(16分)、個人/家務(25分)、獨立鍛煉(28分)、上肢活動(28分)、下肢活動(50分)、背部使用(12分)、起立/坐臥(27分)8項,總分194分,分值越高活動能力及水平越好,分值超過130分表示活動能力良好,同時計算各子項及總分的得分率,即(得分/總分)×100%。抑郁評分參照Zung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總分80分,分值越高抑郁癥狀越嚴重[6]。透析患者鍛煉益處/障礙量表(DPEBBS)評價患者對于鍛煉益處及障礙的主觀感受,得分越高越認為鍛煉有益處[7]。精力評分參照簡明健康狀況調(diào)查表(SF-36)中精力維度[8],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精力越好。
2.1 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現(xiàn)狀 90例尿毒癥患者HAP總分(111.80±7.76)分,其中獨立鍛煉得分率最低(27.23%),自理得分率最高(86.88%),見表1。
表1 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現(xiàn)狀
2.2 影響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以HAP評分為因變量,抑郁評分、年齡、透析齡、鍛煉益處/障礙評分、精力評分、體質(zhì)指數(shù)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見表2。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年齡、鍛煉益處/障礙評分、精力評分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首要方法,大多數(shù)患者需要定期入院透析治療,其生活、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患者不喜歡運動,甚至長期臥床,不僅容易出現(xiàn)各類并發(fā)癥,還可能影響腎病病情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尿毒癥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現(xiàn)狀值得我們關注[9]。有研究顯示[10],慢性病患者需要保證一定的體力活動水平才能維持基本的活動能力、完成相應的臨床治療與護理。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90例尿毒癥患者HAP總分(111.80±7.76)分,說明活動能力處于低水平,其中獨立鍛煉得分率最低,主要因為有氧運動、抗阻運動等強度較大,具有較高的體力要求,患者難以單獨完成;自理得分率最高,表明尿毒癥患者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后生活自理能力受損不明顯,能基本完成生活相關的自理活動。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年齡、鍛煉益處/障礙評分、精力評分是影響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這為我們制定相應的干預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持。年齡對活動能力的影響主要原因在于隨著年齡增長,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縮、活動耐受性降低,其活動能力自然受到影響,甚至部分老年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更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11]。因此針對老年患者,我們需要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gl-Meyer下肢運動功能評分量表評估其運動情況,為其制定太極拳、八段錦等個性化鍛煉內(nèi)容,以增加體力活動水平。此外,隨著糖尿病腎病的進展,患者的體力活動障礙會逐漸加重,還可能出現(xiàn)視網(wǎng)膜病變、外周神經(jīng)病變等其他并發(fā)癥,進一步限制了患者的活動能力及范圍[12]。因此,在積極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同時,還需要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例如足保健操配合足浴預防糖尿病足,家庭式推拿、抗阻運動等預防糖尿病外周神經(jīng)病變[13]。鍛煉益處/障礙評分越高表明患者對鍛煉的積極感受越高,當感受到鍛煉能提高生活質(zhì)量、愉悅身心時患者會更加主動進行體力活動。因此我們需要對尿毒癥患者的院外活動制定指導意見,利用社區(qū)、家庭、公園等設施開展一定的體力活動,并針對鍛煉益處和障礙的認知情況進行評估,掌握阻礙患者鍛煉原因后進行相關健康教育。精力越旺盛表明疲乏程度越低,SF-36中精力評分是量化患者精神與體力的重要工具[14]。而當患者精力下降時,通常更傾向于靜養(yǎng)、休息,體力活動水平會明顯降低,對于治療與護理的積極性也會相對降低。因此對于精力較差者需要檢查血紅蛋白水平,若較低,可補充適量促紅細胞生成素提高體力儲備;更要關心患者精神上的疲憊感,定期開展患者聯(lián)誼會促進患者交流、提高治療信心;通過微信、釘釘?shù)榷嗝襟w工具促進患者參加體力活動[15-16]。
綜上所述,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院外體力活動不理想,且受到年齡、鍛煉益處/障礙感受、精力程度影響,應給予針對性心理干預、健康教育、信息支持等,以提高其體力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