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川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在臨床上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是較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并且現(xiàn)階段患者人數(shù)呈現(xiàn)出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在臨床上主要采取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該疾病,能夠促進患者心肌缺血狀況的有效改善,同時對患者冠狀動脈血運恢復起到有利促進作用[2]。本研究選取我院接診的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分別在手術后實施綜合心臟康復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的各項心功能指標(LVFS、LVEF、LVESD、EPSS、E/A)、復發(fā)心臟缺血情況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觀察與對比?,F(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診的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給予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對照組中男33例,女30例,年齡47~81歲,平均(58.63±2.01)歲;實驗組中男35例,女28例;年齡49~82歲,平均(58.92±2.15)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之后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在術后及時告知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并且做好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工作,促進患者與家屬對康復治療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從而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減少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的危險因素,促進患者能夠早日康復[3]。實驗組患者同時給予綜合心臟康復治療,綜合性評估患者的運功能力以及病情,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具體內(nèi)容如下。首先,詳細為患者介紹介紹手術以及疾病的相關知識,并告知患者康復治療的具體方法與作用,對患者合理飲食進行有效引導,保證患者能夠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體重、血液以及血糖等變化情況給予定期監(jiān)測,改善患者預后,促進患者得到迅速恢復[4]。其次,早期康復治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術后十二小時下床適當活動的展開進行指導,告知患者每次活動之間在十分鐘左右最佳,并且要在適當休息之后再繼續(xù)進行活動。再次,中期康復治療。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實施三天之后進行一些強度較低運動的合力展開,例如走廊內(nèi)以及室內(nèi)步行,按照患者恢復情況對其運動量進行控制,每次活動控制在十分鐘左右,每天至少活動兩次[5]。低強度運動實施一段時間之后逐漸向上下樓梯運動過渡,每天進行三次以上的活動,若患者在運動中發(fā)生胸痛以及胸悶等情況需要及時停止運動。最后,恢復性訓練。在患者手術之后一個月,護理人員應該適當?shù)脑黾佑柧殨r間及強度,提升患者步行的距離與速度,可以展開體操、太極拳、自行車等運動,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6]。并且在運動之后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姆潘蛇\動,促進患者心率以及血壓能夠恢復到正常值,每周進行三次以上的運行。若患者運動中出現(xiàn)心律失常、頭痛、意識紊亂、心率超過每分鐘一百次、氣短、暈厥等現(xiàn)象需要立即停止運用,并接受治療。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心臟功能變化情況,包括LVFS(左室短軸縮短率)、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EPSS(二尖瓣前葉舒張期E峰到室間隔距離)、E/A(二尖瓣舒張期血流E峰速度/A峰速度),并且觀察患者發(fā)生心臟缺血性事件的情況。將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十分滿意,100分為滿分,不滿意為低于70分,滿意為70~89分,十分滿意為90分以上。
采用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行x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康復治療后的L V F S、L V E F、LVESD、EPSS、E/A指標分別為(27.01±3.02)%、(59.97±5.43)%、(29.41±2.87)(L/mm)、(7.59±1.05)(L/mm)、(0.98±0.05),對照組患者的LVFS、LVEF、LVESD、EPSS、E/A指標分別為(24.52±2.61)%、(54.27±4.31)%、(35.02±2.90)(L/mm)、(8.76±1.57)(L/mm)、(0.87±0.05),實驗組患者的LVFS、LVEF、LVESD、EPSS、E/A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心臟缺血性事件復發(fā)的人數(shù)分別為12例、2例,復發(fā)率分別為19.05%、3.17%,實驗組患者結果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04%,顯著高于對照組(82.3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因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很容易出現(xiàn)心肌缺氧缺血、壞死的情況,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致死率,對患者生命安全產(chǎn)生了嚴重威脅[7]。臨床上通常使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該疾病,但是這種手術方法雖然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效果,但患者依從性較低,無法進行合理的用藥與進食,并且自身運動鍛煉的意識較低,嚴重影響了預后效果[8]。所以在術后需要針對性的對患者實施康復治療,促患者認知功能、語言功能以及肢體功能等的康復。綜合康復治療屬于一種綜合性的康復治療措施,護理人員在實施前需要對患者認知狀況以及實際情況進行結合,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促進患者對疾病誘因、治療中注意事項以及疾病預防措施等進行了解,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及飲食習慣[9]。護理人員在康復訓練中藥指導患者主動進行軀體訓練,促進機體功能能夠得到快速恢復。后期康復訓練中可以通過進行有氧運動促進患者耐受力的增強,防止發(fā)生心臟不良事件[10]。在康復運動實施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對其安全性給予高度關注,正確評估患者運動能力,一旦出現(xiàn)異常立即停止運動,并實施針對性的治療干預措施。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LVFS、LVEF、LVESD、EPSS、E/A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復發(fā)心臟缺血率與對照組結果比較顯著較低,且患者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患者中行綜合心臟康復治療具有顯著臨床效果,能夠促進患者心功能的顯著改善,減少心臟缺血性事件的發(fā)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滿意度,構建良好護患關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