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曉穎 李曉霞 陳寧 邸紅芹 朱桂云 張彥坤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AC)是一種非小細胞肺癌,多起源于支氣管粘膜上皮,多發(fā)于老年群體,且發(fā)病率隨著人口老齡化增加逐漸升高[1]。LAC的早期診斷對患者預后改善具有重要意義,但患者發(fā)病早期缺乏典型癥狀,其診斷及治療仍缺乏較為準確的評估標準[2]。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Ki67是一種細胞增殖狀態(tài)的重要標記物,在多種惡性腫瘤患者體內(nèi)呈異常高表達,有助于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病情評估[3-4]。此外,乳腺癌1號基因相關蛋白1(Breast cancer gene 1-associated protein-1,BAP1)屬于直接與遺傳性乳腺癌有關的抑制基因。研究指出,BAP1基因的突變有數(shù)百種之多,與人體其他多種癌癥都有密切關系[5-6]。但關于兩者在肺腺癌診斷中的價值鮮有報道?;诖耍狙芯繃L試分析BAP1、Ki-67表達與老年LAC患者腫瘤侵襲及預后的關系,旨在為臨床診斷LAC 提供參考。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296例老年LAC患者作為研究組,其中男114例,女182例;年齡60~82歲,平均(67.45±3.72)歲;體質(zhì)量46~80 kg,平均(63.57±8.21)kg;居住地:187例城市,109例農(nóng)村。另選取同期292例良性肺部腫瘤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05例,女187例;年齡60~80歲,平均(66.63±3.31)歲;體質(zhì)量48~83 kg,平均(64.85±8.42)kg;居住地:179例城市,113例農(nóng)村。對比兩組年齡、性別、體質(zhì)量、居住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LAC 診斷標準[7],并經(jīng)術后病理診斷確診;②年齡≥60歲;③檢測前未接受相關治療;④無溝通交流障礙;⑤均行手術治療;⑥患者及家屬知曉本研究,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②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嚴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④心腦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⑤傳染性疾病患者;⑥精神疾病患者。
取所有研究對象術后肺組織標本,由專業(yè)檢測師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測定BAP1、Ki-67陽性表達率,具體操作:常規(guī)行固定、脫水、石蠟包埋處理,4~6 μm 連續(xù)切片后脫蠟、脫水、抗原修復,羊血清封閉10 min 后滴入一抗,于4℃下保存、過夜,采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緩沖液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PBS 緩沖液洗滌3次后加入二抗,常溫下靜置10 min,再次以PBS 緩沖液洗滌3次,加入二氨基聯(lián)苯胺顯色液顯色,采用蘇木素復染后封片。高倍顯微鏡下觀察,每張切片隨機選取5~10個高倍視野,每個視野計數(shù)100個瘤細胞,計數(shù)陽性細胞百分比。按著色細胞百分比分級,<10%為陰性(-),≥10%為陽(+)。
①兩組BAP1、Ki-67表達情況。②探究BAP1、Ki-67與老年LAC發(fā)生的關系。③探究BAP1、Ki-67與老年LAC患者腫瘤侵襲的關系。④隨訪1年,統(tǒng)計研究組預后情況,對比不同預后患者BAP1、Ki-67表達情況。⑤采用卡普蘭-邁耶曲線分析不同BAP1、Ki-67表達情況老年LAC患者的生存情況。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 22.0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KM 曲線分析生存情況,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BAP1陽性表達率低于對照組,Ki-67陽性表達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BAP1、Ki-67表達情況比較[n(%)]Table1 Comparison of BAP1、Ki-67 expres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BAP1、Ki-67與老年LAC發(fā)生顯著相關(P<0.05),見表2。
BAP1、Ki-67與老年LAC患者年齡、性別、腫瘤直徑、大體類型、分化程度無明顯相關性(P>0.05);BAP1與老年LAC患者TNM 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胸膜侵犯顯著相關(P<0.05),見表3。
隨訪1年,失訪8例(其中BAP1陽性表達者3例,Ki-67陽性表達者2例)。根據(jù)預后情況分為生存者、死亡者。死亡者BAP1陽性表達率較生存者低,死亡者Ki-67陽性表達率高于生存者(P<0.05),見表5。
表2 BAP1、Ki-67與老年LAC發(fā)生的關系Table2 Relationship between BAP1、Ki-67 and LAC in old age
表3 BAP1、Ki-67與腫瘤侵襲相關性[n(%)]Table3 Correlation between BAP1 and tumor invasion[n(%)]
表5 研究組不同預后患者BAP1、Ki-67陽性表達率比較[n(%)]Table5 Comparison of positive expression BAP1、Ki-67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rognosis in the study group[n(%)]
KM 曲線分析,BAP1陽性表達者1年生存率較陰性表達者高,Ki-67陽性表達1年生存率較陰性表達者低(χ21=21.580,P1<0.001;χ22=134.200,P2<0.001),見圖1。
肺癌為臨床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5年生存率極低,2018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為18%,是癌癥患者致死的主要病因[8]。LAC 的發(fā)生率約占肺原發(fā)腫瘤的40%,早期隱匿性更強,具有高度浸潤和破壞性生長特征,且易侵犯血管和淋巴管壁,多數(shù)患者確診時已出現(xiàn)血行及淋巴轉(zhuǎn)移,預后極差[9]。因此,越來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求LAC 的早期診斷指標。
近期研究指出,BAP1可影響腫瘤細胞周期與增殖能力,其基因突變和缺失被認為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10]。BAP1屬于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成員,具有去泛素化酶活性,定位于細胞核內(nèi),可與乳腺癌1號基因相互作用,發(fā)揮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侵襲及遷移能力的作用[11]。馬晶晶等[12]通過對41例成年慢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患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BAP1陽性表達率僅為31.70%。Kim SH 等[13]針對局限性腎細胞癌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BAP1陽性表達率顯著降低。此次針對老年LAC患者的研究得出了與上述文獻報道相近的結果,且發(fā)現(xiàn)BAP1與老年LAC患者TNM 分期、淋巴結轉(zhuǎn)移、胸膜侵犯顯著相關,提示BAP1在多種惡性腫瘤及老年LAC 體內(nèi)呈異常低表達狀態(tài),且參與腫瘤的增殖、侵襲及遷移。BAP1能夠去除底物蛋白質(zhì)的泛素化修飾,使底物逃逸“泛素-蛋白酶體”降解途徑,增強其穩(wěn)定性,或影響底物的功能活性,從而調(diào)控相關信號傳導;同時能調(diào)控細胞轉(zhuǎn)錄、表觀遺傳、DNA 損傷修復等;而BAP1表達缺失則使上述作用減弱,最終引起腫瘤發(fā)生、進展[14]。此外,有學者認為,細胞核相關抗原Ki-67 的檢測可指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是否需要進一步開展輔助治療[15]。Ki-67是一種與增殖細胞相關的核蛋白質(zhì),由MKI-67基因編碼,與核糖體RNA 轉(zhuǎn)錄有關。Ki-67 失活可導致核糖體RNA 合成受限,其可以作為反映細胞增殖的標記物,同時可用于判斷腫瘤惡性程度及侵襲力[16]。Yuan X 等[17]研究指出,Ki-67 存在于細胞周期G0期以外的所有階段(細胞增殖的G1、S、G2和M 期),具有半衰期短的特性,脫離細胞周期后會被迅速降解,在反映腫瘤細胞增值率方面的可靠性較高。已有大量研究證實Ki-67與多種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腫瘤惡性生物學行為及預后有關[18]。本研究進一步通過隨訪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檢測BAP1及Ki-67 的陽性表達情況,可能用于老年LAC患者預后評估,有可能成為老年LAC患者治療的新靶點。
綜上可知,BAP1陽性表達率降低及Ki-67陽性表達率升高均參與老年LAC 的發(fā)生發(fā)展,且與LAC 腫瘤侵襲存在密切相關性,早期檢測有助于老年LAC 的診斷和預后評估;它們作為腫瘤的潛在標志物,將會成為推動老年LAC 研究進展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