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鶴
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在高中學習中,語文與歷史學科在教學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歷史元素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文學內容與歷史文化在很多情況下是"互通”的,高中語文學科中,選擇了大批量記錄了歷史知識的傳統(tǒng)文學,比如說,《左傳》、《史記》等各個歷史時期的許多代表性文學作品及文學體裁。
語文教師適當引入歷史元素,并將二者有效融合,可以在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的同時,増強學生語文閱讀鑒賞的能力,提升語文課堂實踐教學的效果。
然而,由于歷史涉及到不同時期社會各個方面的內容,而大多數(shù)學生們對人類歷史的了解甚微,在課堂教學中, 如何處理文史相關知識,銜接學科知識的交叉內容,提高課堂教學及學習效率,就成為教師們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
在內容設置上,高中語文教材包含了古代詩歌與散文、現(xiàn)代詩歌與散文、小說、新聞,以及論述類文本論文等內容。在這些內容中,與歷史學科相關的內容,大致包含:文獻作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數(shù)據背景,以及文化知識等。
下面,我們以表格的形式,比較分析,高中語文與歷史學科中的交叉性內容。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歷史學科的學習重點,是探析歷史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語文學科則在分析文學形式的特點的同時,也要分析寫作特色,及作品、作者的情感、社會現(xiàn)實意義。但是,即使研究側重點有所不同,他們之間的相互交融與相互輔助的關系,卻是不可以被忽視。
比如說,語文教材中大量的歷史元素,《詩經·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痹佻F(xiàn)了古代“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戀愛文化,反映先秦時代歷史元素。再如《史記》在具有大量的歷史元素的同時,對人歷史人物的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妒酚洝肥峭ㄊ分鳎膶W色彩更濃,司馬遷將史料進行了藝術的加工,更突顯了文學藝術結構性特點。唐代,文人詩詞歌賦盛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盛唐時期的社會政治清明、經濟繁榮,以及科舉制的推動。同樣,晚唐及南宋時期的詩詞作品,憤懣哀怨情緒居多,主因是社會動蕩、邊關戰(zhàn)亂頻仍,詩詞筆墨成為報國無門的文人士子們在無奈之中拿起的刀槍劍戟。到了明清時期,小說的世俗化,則是市民階層興起的重要顯現(xiàn),更多的知識分子將目光投向與“廟堂”相對的“江湖”,從社會發(fā)展來看,明清時期激烈的民族沖突和社會矛盾為小說的權興起提供了廣泛的素材和社會心理,知識分子們對傳統(tǒng)社會文化的反思使這一時期的小說蘊含了一種新的價值觀,即:反封建的思想觀念。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文學屬于一定時期的歷史,同時,歷史也只能以文學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文學與歷史都存在著虛構與想象的成分,這正是所謂“文史不分家”。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適當?shù)难a充史實,對于學生理解作品內涵、感受作者情感、把握作品主題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對學生突破課文中難點有著重要意義。
比如說:教師們對古詩文的講解,不僅要幫助學生疏理詩詞大義,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更要幫助學生了解作品所處的歷史史實,從而更準確地把握作者觀點。而要達到這些教學目標,就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將歷史知識做到一定融合,促進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掌握,幫助學生認識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
文學是作家對社會生活現(xiàn)實的一種反映,文學中滲透著作家對所處時代的社會認識、對人生的看法。語文教師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將歷史人物或事件引入到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更加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從歷史角度、文學角度等多角度賞析、評價文學及文本的綜合能力。如果能將歷史學科知識運用到語文的作文教學中,將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作為寫作的素 材,能夠促使學生有意識理解歷史人物,擴大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的范圍,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史為鑒,提升學生們的辯證思維能力。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將不再會僅是夢想而已。
當然,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歷史元素的引入也不可以過多過重,畢竟,我們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文學的綜合鑒賞的能力。過分引入歷史元素,語文課程就成為了歷史課。
語文教學中歷史元素的適當運用將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 興趣。但歷史知識講解是為了語文教學能夠得到更好效果,他是我們走進文學大門的一個突破口,然而,我們卻尤其不能忽視語文學科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可以將語文課上成歷史課。我們的語文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在運用歷史知識時,要簡潔,要簡明,不能使學生的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歷史上。
以聯(lián)系的眼睛看待萬物,在區(qū)分中看到共性,在平行中看到碰撞。我們的學科教育,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引導學生學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以“遷移延展”的方式,為學生們打通任督二脈,提升教學效果,提高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