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羽彤
相信每個班里都總會有幾個讓老師傷腦筋的孩子,他們各顯神通,經(jīng)常會做出讓老師很頭疼的事,讓原本性格和藹的老師變的像換了一個人,老師也為這樣一群孩子貼上了“淘氣”的標簽,而導致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各種不利因素。這些障礙包括自我消極評價、來自老師和同伴的成見,及這些成見給幼兒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班心心就是這么一個孩子,他不愛說話,但很有自己的想法,有的時候很明白知道跟隨老師一起活動游戲,有的時候則會做出逆反的行為,在班中開展活動的時候經(jīng)常會脫離大家的視線,自己一個人去個地方,做些他想做的事情。讓你束手無策。起初我們用各種吸引、說教的辦法引導他,都不太管用。那么教師怎樣針對這樣的幼兒進行相應的指導,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呢?
一、第一步:用心地觀察與了解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關鍵前提
有一次在睡眠室里老師正準備請小朋友們到活動室吃加餐,心心和一小朋友發(fā)生了爭執(zhí),還動手打了他,然后他獨自待在睡眠室不出來。當我得知這一消息時,特別生氣,便想叫他到活動室來好好批評批評。但又一想,這種方法已經(jīng)嘗試過好像沒什么效果,只是治標不治本,還會傷害他的內(nèi)心。所以,這次我改變了策略,想用“心”的了解了解,觀察觀察,看看怎么回事再做決定。當我了解到當時老師請所有小朋友小便、洗手準備吃加餐時,因為先后順序的事心心就動手打了一位小朋友,害怕老師說他,打完后就跑進了睡眠室不出來,任憑老師如何說都無動于衷,甚至還會在睡眠室內(nèi)滿屋子跑。當時的我走進睡眠室實在忍不住了,兩手一叉腰直接說了一句話:“你就是在逃避,一點兒都不是男子漢!”我表現(xiàn)出很生氣離開的樣子,其實我在一處默默地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過了一陣兒,他一副很糾結的樣子,扭躡著身體向我走來,用特別小的聲音說:我知道做錯了。原來在心心的心理,也是希望自己是個很正義的男子漢形象的。
《指南》中指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基本途徑??吹剿@個樣子我既生氣又心疼又有點不解,覺得孩子之所以這樣肯定是有原因的,當即我就決定要先從他的家庭入手,了解他的生活環(huán)境。原來他是生活在離異家庭,經(jīng)常和爸爸住在一起,晚上爸爸接,白天的時候媽媽送。在與心心爸爸幾次交談中發(fā)現(xiàn)爸爸平時很少陪著兒子游戲,尤其是當心心犯錯的時候,他就只會簡單的嚷幾句或者打幾下,對于教育孩子方面就是一張白紙。問題也就出現(xiàn)了,分析孩子之所以會如此的逆反,一部分原因是與家庭缺少愛和教育方式有關,一個4歲的孩子正是需要家長無時無刻關注、陪伴的時期,而心心得到的卻很少。為此,當我發(fā)現(xiàn)了這一問題后,決定在班中多給予他關注和陪伴。
二、 第二步:必要的關注與鼓勵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在一次魔尺游戲中,心心用魔尺拼出了小狗,特別的開心,當時其他小朋友還不會用魔尺拼小狗,我抓住了心心的這一優(yōu)勢,當時把心心的作品擺放到了展示區(qū),并在分享環(huán)節(jié)請心心向小朋友們介紹作品,心心特別高興,很有成就感。在班里見到小朋友就會說我會用魔尺拼小狗,你看!一邊說著,手還一邊指著。展示作品的這一天心心在參加每一個活動的時候都很專注,眼睛始終看著老師,特別認真,沒有亂跑的行為。當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心心的變化后,借此時機,我特意又在分享游戲的環(huán)節(jié)專門的表揚了他,想法很獨特。讓他更擁有了自信。
擁有自信后的心心做起事來變得開始有原則、甚至平時發(fā)現(xiàn)別的小朋友做的不對時還會去提醒。
三、第三步:適時地引導是促進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關鍵點
自從成為了榜樣后,心心開始想找屬于自己的朋友了。由于原來的蠻橫行為很多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兒,怕被欺負。現(xiàn)在呢?心心想交朋友了。
在一次班級升旗的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心心特別喜歡站在一個小朋友身邊----天天。還總用小手時不時的要拉一下天天,但是天天并不樂意。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匕嗪笤谖覀兊臅循h(huán)節(jié)中,每名小朋友都要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進行閱讀分享,我看出了心心想和天天一起看書,但是天天好像并不樂意,天天走到哪兒心心就跟到哪兒,這可愁壞了可憐的心心了,我看著都著急,于是我想推波助瀾一下?!靶男?,來,我想我可以幫你哦.你想不想知道怎樣辦?”心心身體貼得我可緊了,眼睛直勾勾看著我,連忙點頭?!澳阋牒退珊门笥?,你就要跟他說出來,問他愿意不愿意跟你成好朋友,要不他不知道你什么意思”心心開始一步步照著我說的做了起來,起初心心不敢張口說,只是一味的往天天身上湊,天天一臉的懵,然后心心看了看我,好像一下子有了信心,小聲地說:“我想跟你成好朋友?!比缓罂焖俚谋ё×颂焯?,天天開始表情上有了變化,原本嚴肅的臉有些微笑了。就這樣,心心開始有了他的第一個朋友——天天。有了朋友的心心,做事情便開始越來越有愛了。
中午的營養(yǎng)水孩子們都是自己倒,學會為自己服務。這一天中午也不例外。“啊,老師!您看心心?。?!”糟糕,心心肯定又闖什么禍了,我一看,桌子上撒滿了營養(yǎng)水,幸好孩子們的衣服沒有濕?!霸趺椿厥??”我沒有上來直接說心心的不對,因為我相信心心不會故意的去傷害小朋友?!拔覜]讓他倒營養(yǎng)水,他就往我杯子里倒,一下就撒了!”心心看著我,我明白了心心是好心想幫助小朋友倒營養(yǎng)水,沒倒好,卻撒了?!靶男?,是想幫你倒,沒倒好撒了,你能原諒他嗎?”“好吧?!边@時的心心,感覺到了自己的錯,拿著布連忙給小朋友擦,還連說對不起。此時的心心已經(jīng)懂得知道做錯了事情及時道歉,貼心的照顧小朋友。
四、我的思考
作為教師,我們總是以給孩子貼標簽多,平心靜氣觀察、傾聽少,對于孩子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于成人的不客觀、不公正,憑主觀解讀他的言行。許多孩子在成人面前都會有各種“作”的表現(xiàn),比如不肯吃、發(fā)脾氣等,其實大多數(shù)是因為他們需要成人的關注。如果這時成人能多花些時間走近他、觀察他、了解他、支持他、陪伴他、引導他,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應付他,效果可能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