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
一、根據教育理念,手指激發(fā)幼兒大腦發(fā)育
《指南》的“說明”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庇變旱奶攸c是"做中學“意思是動手操作,直接經驗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振聾發(fā)聵地倡導;“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安辉谧錾嫌霉Ψ?,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陳鶴琴先生針對幼兒教育的弊病,也強烈地主張“非從‘做做起來不可”。還把凡幼兒能做的,讓他們自己做作為他的“活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
由于我國幼兒動能力的發(fā)展水平與世界幼兒的差距較大,因此極需要教師和家長充分認識到“動手做”“做中學”對幼兒的意義,為幼兒創(chuàng)造充分動手動腦的機會與條件。有這樣一句諺語“手拉手——心連心",這就是說手指的重要性。
想要擁有一雙巧手,古人云 “兩手十指,為一生巧拙之關?!斑@就讓我們要擁有一雙巧手,巧手得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手動起來,從小做起,從簡單到復雜,把十個手指頭都讓他的靈法自如起來,同時也可以開發(fā)大腦,正如家長們所盼望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才能得以實現。
現代的社會是高科技時代,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讓我們的手變得越來越笨拙,有很多事情不用我們去動手就能完成,如我們從老一輩傳下來和面做飯、手洗衣服、織毛衣等,而現在不用動手就能把面條做出來,太簡單了,全自動一會功夫就洗完了、毛衣只要有錢想要什么款式就能直接買下。處于這個時代的幼兒就更是如此,他們一個個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多的是怕孩子受一點點的苦,只要是大人能做的,絕對不讓孩子們幫忙,讓孩子們生活在了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環(huán)境中,生活中的日常活動也簡單起來,無需孩子幫忙完成,更多時候家長都已經干完了。所以這就違背了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讓孩子自己動手勞動,操作才能讓他感受到手不只是用來畫畫和寫作的,還是用來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我從現在開始讓孩子從小有雙巧手吧!
玩是最好的學習和成長,隨著孩子生理上的發(fā)育,大動作和精細動作,手眼平衡及肢體協調能力也逐漸發(fā)展。說到玩,對于孩子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并不是刻意練習的技巧,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大玩家”或許某種游戲在一定時期內會成為孩子玩耍的主旋律。在有限的科學面前,孩子無限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好奇心才是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并不是因為學了理論才懂得玩,而是因為玩需要了才得以了解這個世界.讓孩子玩出來,笑出來才是最好的。
二、在手指活動中,提高幼兒大腦思維
幼兒的肌肉中含水分較多,蛋白質,脂肪和無機鹽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肌肉細嫩、柔軟、收縮力差,容易疲勞和損傷,特別是手指、手腕上的肌肉,發(fā)育遲緩,使手指不能運用自如。
其實教育孩子是要抓住時機的就像每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他都有屬于自己的敏感期一樣,如果我們捕捉到了這個時期,對孩子來講受益終身。如果沒有捕捉到,則對我們來講將是一個非常遺憾的事情,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有口和手的敏感期,在面對孩子們的時候,最好抓住這個時機,去點化的孩子。我們就先來抓住孩子手來做一做,讓他們的小手變得更加靈巧。
首先從1—12個月說起,當嬰兒出生五六個月時我們就伸出一根手指和他做游戲時“蟲蟲飛”家長的手指和嬰兒的手指碰在一起時,嘴里說“蟲蟲飛,蟲蟲飛”然后和我們嬰兒的手分開后說“飛走了”(收回手指)。雖然剛開始玩的時候,孩子有些不太明白,但只要家長和他天天玩,如:女兒小時候我經常和她一起玩,她一醒便在哪里東瞅西看好像在找什么,我手指一伸她便開心的把手指伸出來,我張嘴說蟲蟲飛,她的手指和我的手指碰撞起來,還會發(fā)出咯咯的笑聲。只要我們持之以恒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到嬰兒十個月時,我們可以逐漸變難一點,游戲名稱為“握拳放開”,這時我們手指張開(為放開)拳頭緊握(為握拳)家長喊得慢一點,一個一個依次來減,讓嬰兒有思考的機會,日積月累,我們的喊聲以越來起快。讓嬰兒更加靈活地運動。
其次從1—3歲,玩的游戲是讓幼兒把五個手指順利伸出來,名稱為“排隊”大拇指是爸爸,伸出(大拇指)食指是媽媽(伸出食指)中指是哥哥(伸出中指)無名指是姐姐(伸出無名指)小指是自己(伸出小指),先從簡單的伸手指(從爸爸到自己的順序來伸指),再來就是難一點的(隨意的叫到誰就伸出來)也可以讓孩子和家長來伸手指頭.幼兒喊(變換角色)從而鞏固對手指的認識,也能使十個手指頭越來越靈巧。(兒歌"手指謠" "五檔歌”)
最后是3—6歲,游戲變換手指的數目,兩手相反來做,如《我的手指頭》伸出兩手的食指,變成小羊,伸出食指、中指,變成小兔,伸出中指、無名指、小指,變成孔雀,伸出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變成小鳥,伸出五指,變成大老虎。
曾經有哲學家說過,手是人體的大腦,手部動作的發(fā)展,代表了人的腦部發(fā)展。手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重要器官,活動每個手指,手腦齊動,可以刺激大腦皮層的腦細胞,而且以手為輔助工具的游戲開展起來方便。
三、親子共同活動,充滿樂趣
父母與孩子之間平等交往對孩子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讓家長欣賞孩子表演的手指操,并進一步體驗到手指操帶來的樂趣,手指操具有便捷,靈活的特點,于是我運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把手指操和孩子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為幼兒一生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讓孩子們變得更加心靈手巧。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下一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手指動起來。
實踐證明:手指游戲不但促進了孩子手部肌肉的發(fā)育,增強了手指的靈活性,而且,在此類游戲活動中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鍛煉和發(fā)展。
四、結語
手指操讓孩子們的大腦更加靈活,手指更加靈巧,讓孩子對動手這件事情更加感興趣,為祖國的花朵打下良好的基礎。有興趣的伙伴們不妨和孩子們試一試。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李季湄、馮曉霞主編
2.《玩法養(yǎng)育讓父母不焦慮的輕松育兒法》晴天媽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