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地力阿布拉,帕爾哈提·阿布都卡地爾
(1.新疆洛浦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和田 848200;2.新疆民心醫(yī)院,新疆 和田 848000)
膽結石屬于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一般多發(fā)生在中老年人群體。傳統(tǒng)上一般采用外科開腹手術對患者進行治療,但該方法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創(chuàng)傷,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患者康復時間較為漫長[1]。而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在膽結石的治療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因此,本文對高齡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并對其預后效果進行觀察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 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進行治療的70 例高齡膽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治療方案的不同將70例患者分為腹腔組和開腹組,各35例。其中腹腔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59~76歲,平均(66.37±2.48)歲。開腹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60~77歲,平均(66.46±2.53)歲。腹腔組和開腹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經(jīng)比較,無明顯差異。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guī)檢查,并禁止飲食,而后探查患者結石的具體數(shù)量、大小及位置,明確患者具體情況后,進行相應的手術準備。
開腹組: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同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并在其直肌或右肋下緣處取一切口,而后將患者的膽囊切除并切開患者膽總管,清除膽結石,手術結束時,對患者腹腔進行沖洗并縫合,同時設置引流管。
腹腔組:同對照組一樣,使患者保持仰臥位,同時給予全身麻醉,而后在患者臍部下緣處取一1 cm左右的切口并通入CO2,建立氣腹并置入腹腔鏡。經(jīng)腹腔鏡觀察,在患者腋前線與肋弓的相交位置處和肝圓韌帶處取切口對膽囊進行切除,并使膽囊游離,在排出CO2后進行止血結扎處理,最后清洗患者腹腔并縫合,同樣留置引流管。
比較腹腔組和開腹組術中各項指標情況;
對本研究中70例患者的術中指標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統(tǒng)計和處理,且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給予t檢驗,P<0.05說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表1 所示,手術治療后,腹腔組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直徑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腹腔組和開腹組術中各項指標情況的比較(±s)
表1 腹腔組和開腹組術中各項指標情況的比較(±s)
組別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 切口直徑(cm) 胃腸功能恢復時間(h)腹腔組(n=35) 45.37±5.29 5.31±1.59 1.58±0.46 15.05±2.38開腹組(n=35) 94.22±6.84 11.54±2.06 8.49±1.66 30.47±4.53 t 33.422 14.164 23.732 17.826 P 0.000 0.000 0.000 0.000
膽結石患者患病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飲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膽結石患者臨床上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只有少部分患者存在腹部疼痛或腫痛。而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且老年人的身體免疫力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因此高齡群體患膽結石的概率越來越高[2]。
研究表明[3],關于傳統(tǒng)的膽結石開腹手術治療方案雖然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患者切口直徑相對于腹腔鏡手術而言更大,不僅加大了患者的疼痛感,而且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恢復,而腹腔鏡手術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可以在手術中使患者的創(chuàng)傷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可以減小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預后恢復時間,療效確切。而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治療后,腹腔組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切口直徑以及胃腸功能恢復時間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上述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高齡膽結石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可以明顯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胃腸功能的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治療效果優(yōu)越,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