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瓊
(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qū)蒲家中心衛(wèi)生院,四川 達州 635028)
慢性胃潰瘍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胃腸粘膜被胃液自身消化從而造成粘膜肌層損傷。該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嘔吐、胃部反酸以及上腹部疼痛等,如不及時治療伸直導致胃穿孔,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于慢性胃潰瘍除了常規(guī)治療之外還需要進行飲食干預,因此本次重點分析慢性胃潰瘍病人的飲食護理要點。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間我科室收治的80例慢性胃潰瘍病人為研究對象,兩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腹部疼痛、黑便等,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胃潰瘍,同意本次護理干預;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胃部疾病。根據(jù)隨機數(shù)據(jù)原則分為對照組及研究組,對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19~78歲,平均(46.3±3.6)歲;研究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0~76歲,平均(47.1±3.1)歲,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不顯著。
兩組對癥治療措施一致,對照組采取一般性護理干預,比如用藥護理、生命體征監(jiān)測、健康教育以及飲食指導等,研究組加入個性化的飲食干預,具體干預模式如下:(1)健康飲食指導。根據(jù)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年齡、職業(yè)、經(jīng)濟狀況等開展相應的飲食教育模式,對于年輕患者說明熬夜損傷胃部情況、健康飲食對于疾病康復重要性;壓力對于疾病發(fā)展貢獻等,提高樹立健康飲食以及正確生活方法。對于年老患者說明輕松愉悅精神狀態(tài)對于身體好處,需要按時服藥,按時就餐重要性,以流食為主,一般飽脹程度為7分。(2)飲食分階段干預。根據(jù)患者病情采取分期分階段干預,對于疾病程度較輕的患者可通過飲食調(diào)整,保持良好習慣即可;對于中度潰瘍患者需要食用溫和不刺激食物,發(fā)生嘔吐及反酸等情況時使用維生素高但堿性低食物;對于重度患者需要重點干預飲食,按時食用一日三餐,三餐食物少堿,并需戒煙戒酒。(3)飲食控制。每人制定飲食計劃,患者需按照計劃食用相應食物以及分量,避免暴飲暴食,加重內(nèi)胃部壓力。
1.3.1 臨床療效
顯效:反酸、嘔吐、黑便等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顯示胃潰瘍面愈合;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胃鏡檢查顯示潰瘍面積減小明顯;無效: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甚至加重。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2 生活質(zhì)量及疼痛評價
生活質(zhì)量評分采取綜合評定問卷,總分為40分,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視覺疼痛模擬量表(VAS)評價疼痛程度,0~10分,得分越高說明疼痛越明顯。
組件數(shù)據(jù)均在統(tǒng)計分析軟件SPSS 20.0中分析,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x2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檢驗標準α=0.05。
對照組40例患者中,顯效15例,好轉(zhuǎn)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0.0%(32/40);研究組顯效25例,好轉(zhuǎn)1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0%(38/40),兩組差異顯著(x2=6.23,P=0.031)。
研究組生活質(zhì)量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效果比較[(±s)分]
表1 兩組效果比較[(±s)分]
組別 生活質(zhì)量 疼痛程度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12.3±1.6 24.5±1.2 6.5±1.2 3.0±0.2研究組 12.0±1.0 33.8±1.2 6.0±1.6 2.0±0.1 t 0.015 3.25 0.019 1.38 P 0.68 0.031 0.73 0.047
慢性胃潰瘍是指發(fā)生在賁門至幽門之間的潰瘍,臨床發(fā)病原因尚未明確,可能與胃液自我消化相關。該疾病發(fā)生后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反酸、灼熱等癥狀,并伴隨嘔吐及便血[1],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于胃潰瘍的護理若采取常規(guī)護理則對于飲食方面?zhèn)戎夭幻黠@,因此需要強調(diào)飲食,因飲食對于患者的胃部情況以及潰瘍相關[2]。本次研究組患者強調(diào)飲食護理,并采取針對性飲食護理措施,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等飲食開展針對性的飲食教育以及指導,經(jīng)相應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生活質(zhì)量高于對照組、疼痛程度低于對照組,提示個性化飲食干預可提高潰瘍的治療并降低壓力、改善生活質(zhì)量,值得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