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潤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中有不可缺少的新鮮素材。根據(jù)“學以致用”的原則,從教、學、做中找到結(jié)合點,不僅能豐富教材資源,更能讓教學過程充滿新鮮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該理論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應以學生的生活認知、體驗和實踐為根本,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闭Z文教學更應該以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為基點,注重從教材、教法中挖掘生活經(jīng)驗,感受生活真諦,唯有這樣的語文教學才真正符合學生的感受,符合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
一、活化教材,發(fā)現(xiàn)生活味道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知識的載體,要想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認知體驗,應該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搜集足夠的素材,在探索的過程中豐富情感。從生活中挖掘可探究學習的資源,對延伸教材和增強認知感悟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靈活利用教材,讓學生有了更多的實踐機會。如,在四年級下冊《云雀的心愿》教學中,我沒有讓學生直接閱讀課文,而是要求他們運用自拍的形式,拍出家鄉(xiāng)鳥雀生活的場景。于是,學生紛紛用手機、相機等不同的設備拍攝,圍繞“生活中的鳥兒”主題進行深入表達。有的同學認為鳥兒孤獨,提出了“它們并非無家可歸,而是人類讓它們沒有家園”。有的學生運用寫生的手法,畫出了各種鳥兒,讓其他同學能真切感受到它們親切、可愛的形象。有的學生從自己經(jīng)歷過的事情說起,深刻剖析鳥兒的心理活動。如此,學生在主動融入課堂中找到更多有趣的內(nèi)容,在主動參與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更多有意義的素材。
從靈活運用教材角度出發(fā),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認識文本,在深入體驗感知的觀察中找到更多的素材。教師要關注學生對生活中情景、事物等不同素材的理解,引導他們主動搜集相關的內(nèi)容,讓教材學習更有效率,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圍繞教材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從生活中體驗更為豐富的感受,有利于他們深化理解,獲得更多不一樣的認知體驗。
二、創(chuàng)境導學,關注生活熱點
應該圍繞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更多認識生活的機會。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輪椅上的霍金》,為了幫助學生感受霍金四肢僵硬的感覺,我要求學生搬一把椅子,模仿霍金坐輪椅的動作,獲得真實的感受。一位同學自告奮勇上臺模擬,坐了大約5分鐘,便說“這樣的感覺太難受了”。學生嘗試后,我設置了這樣的思考題目:這確實讓人痛苦無比,但霍金先生憑借不懈的努力勤奮向?qū)W,在研究的領域獲得了更多的研究成果?;艚鹣壬〉萌绱舜蟮某删?,靠的是什么?有的同學認為霍金身殘志堅讓自己深受啟發(fā),頑強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讓他有了更多探索發(fā)現(xiàn)的動力。有的同學則以“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將為你打開一扇門”為話題,闡述了自己從霍金身上得到的啟發(fā)。以學生生活認知為起點,創(chuàng)設相似的情境引導他們主動探學,定能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為作文教學開好頭,定能使學生在感同身受的過程中學有所得、思有所得,讓教材中的重點內(nèi)容在生活中找到“倩影”,舞出動感十足的“舞姿”。用真實的生活還原教材內(nèi)容,定能讓學生在似曾相識的探索中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發(fā)現(xiàn)。
三、互動探索,體驗生活
語言的交際性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找到更多有價值的信息。用真實的生活引導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大膽探索,更利于其強化認識和感悟。
互動探索,讓課堂更有生機活力。如,教學六年級上冊《船長》時,圍繞1870年3月17日夜晚的“諾曼底”號輪船發(fā)生沉船事故,可建議學生通過同桌交流的形式就“你若是被救援的人,想怎樣表達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很多學生以船長指揮船員逃生為故事原型,表達了對其沉著冷靜和視死如歸的肯定和贊揚。然后,可建議他們就“你若是船員,會怎樣配合船長指揮游客逃生”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有的學生說會主動與船長合作,認真維持好秩序,讓游客有序逃生。有的學生說會做好監(jiān)督工作,按照船長的指示指揮人們按順序離開游船。
以學生的認知難點為根本,提供相應的思考題目,讓他們在主動閱讀感知和仔細觀察中獲得相應的認識。還可以圍繞不同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觀察,在深入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深度體驗與認識。
四、多樣展示,掌握生活本領
“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边@是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理念,他還認為,“教育不能創(chuàng)造什么,但能啟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以從事創(chuàng)造工作”。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舞臺,帶領他們在主動展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讓課堂教學生成無限精彩和活力。
多樣展示,讓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獲得更多體驗。如,教學五年級下冊《二泉映月》時,可邀請會拉二胡的學生上臺表演《二泉映月》,讓學生獲得更深刻的感知。有的學生以主題演講的形式,圍繞“阿炳——眼不見心卻永遠敞亮”提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則運用頒獎詞的形式,認為雖是流浪街頭的賣唱藝人,但他不向命運低頭,用自己的行動向人們展示了具有頑強意志的藝人形象。有學生借阿炳之口訴說自己的悲慘身世,讓我們在同情之余更多思考如何關注這些苦命的民間藝人,等等。通過這樣的展示,讓學生在不斷觀察生活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認知切入口,拓寬了思維想象空間。
尊重學生的想象,多給他們搭臺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在獲得更多感悟體驗的過程中深化理解。用激勵評價法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讓他們在不斷被欣賞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的信心。
綜上所述,讓語文課堂回歸自然,就是要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素材,在主動探索中發(fā)現(xiàn)更多有價值的內(nèi)容。遵從陶行知先生倡導的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活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在主動自學和積極探索中找到更多新鮮材料,生成敏銳的語感,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