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瓊
語文是學科教學的基礎構成科目,在學生人格的養(yǎng)成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語文中占有較大比重的是作文,要寫出一篇好文章,離不開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因此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本文從現(xiàn)階段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出發(fā),為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提出幾點建議。
一、提高學生想象能力的障礙
1.教學內容單一,缺少探索交流的環(huán)境
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主要是教師單向傳輸,主要包括學生認識生字詞、理解重點語句。而作文的基礎是閱讀,需要學生深入理解每篇文章背后的深刻含義和蘊藏的豐富情感。教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就不能為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大多數(shù)教師教學形式單一,沒有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環(huán)境,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也不能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2.缺少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生活是寫作素材的最佳來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寫作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達到成年人的水平,缺少對事物的深刻認識,也不能自主有效地獲取外部信息。教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不組織相關的觀察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一直無法提高,就不能提高獲取寫作信息的能力。缺少觀察,缺少實踐,不利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更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3.學生課外閱讀較少且閱讀效率較低
閱讀是激發(fā)學生想象力,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閱讀是課本知識以外,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現(xiàn)在教師與家長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導致教學帶有功利性,學生的課余實踐被各種各樣的補課班、興趣班占據(jù),心理負擔較重,缺少課外閱讀時間。同時,學生的課外閱讀通常是教師布置的閱讀作業(yè),學生只是忙于應付作業(yè),沒有認真品讀和感悟,更有甚者直接從網(wǎng)上摘抄閱讀感悟,根本沒有發(fā)揮想象力,閱讀效率低下。
4.教師不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作文的完成情況與學生的思維能力息息相關,只有提高了思維能力,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課本上的內容,一味地向學生灌輸自己的觀點,直接分析文章,沒有提出任何深入的問題供學生發(fā)散思維,使得學生的思想固化,長期下去,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消失了,寫作時大腦空空,不知道寫什么。
二、提高學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1.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學習環(huán)境
單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缺少探索交流的環(huán)境,這些都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想象氛圍和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發(fā)揮想象力。同時,針對課本上的知識,教師要開展多層次的教學,避免學生被固有的答案束縛,還要加強對重難點語句的教學引導。教師要豐富教學形式,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工具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學《觀潮》時,教師可以先有激情地朗讀文章內容,讓學生充分熟悉文章,然后出示潮水的圖片并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在圖片與視頻的雙重沖擊下,充分體會到文字描述的畫面感,感受文字的魅力,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教學《坐井觀天》時,教師可以先提出這樣的問題:“假如你在一個狹窄的井里,你會看到什么呢?”然后提出第二個問題:“若走到井外,你又會看到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想象井內井外的差異,加深學生對文章蘊含的深刻含義的理解。
2.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
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有利于學生獲取豐富的信息,積累寫作素材。寫作素材就像人的骨架,有了基礎支撐,才會有后來的想象能力的提高。學生缺少生活閱歷,書本是他們接受人生教育、樹立正確三觀的重要依據(jù),教師要舉辦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將生活與書本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例如,學校舉辦秋游活動,教師可以在活動前布置寫作任務——“我的秋游活動”,讓學生記錄秋游過程中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帶著這樣的寫作目標,學生在秋游時,會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為寫作積累素材,回家后加工潤色,一篇作文就完成了。教師還可以不定期布置家庭作業(yè),譬如“我家的小花”“我的爺爺奶奶”“我最喜歡的動物”等,幫助學生觀察身邊的美好,提高觀察能力。
3.重視課外閱讀,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是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教材的知識是有限的,在學生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教師要教會學生閱讀文章的方法,以更好地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義。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可以將閱讀方法用于實踐,提高閱讀的效率。有效的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增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例如,教學《飛奪瀘定橋》時,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具體的文章閱讀方法,提供一些圖片讓學生深入思考,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教師可以布置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作為閱讀作業(yè),并按照教師教授的方法閱讀,了解文章背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將有疑問的部分標記出來,試著給出自己的理解,還可以向教師請教,這些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4.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
現(xiàn)實是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的基礎,通過現(xiàn)實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是提高想象力的重要途經(jīng),教師要注重在課堂內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在課堂上,教師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出發(fā),保持思維的敏捷,發(fā)揮想象力。
例如,教學《春節(jié)童謠》時,教師可以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延伸,并設置一些與春節(jié)相關的問題。譬如,我國春節(jié)的起源、發(fā)展歷史、相關習俗以及“你在春節(jié)都做了什么”等,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思維能力,發(fā)揮想象力。
綜上所述,小學是寫作的基礎階段,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提升想象能力的氛圍。同時,要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增加課外閱讀量,不斷提高思維能力,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