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辰,李 靜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重慶 400030)
直腸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臨床治療方法是術后進行永久性腸造口,這種治療方式將伴隨患者終生,這將改變患者的排便方式并且患者不能控制,對患者生活工作都帶來極大的影響,患者易出現(xiàn)抑郁自閉情緒[1]。在本文中,筆者選取我院近年收治的80例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臨床資料,基于護理方法差異而設立對比組,旨在分析探討自我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指導在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質量[2]?,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間收治于我院的80例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資料,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對照組:40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3~68歲,平均年齡為(51.0±3.6)歲;實驗組: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為(52.0±4.5)歲。
(1)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主要是記錄患者排便時間、對患者造口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并進行健康宣教等[3]。
(2)實驗組采用自我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指導。即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主要內容包括:
①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通過發(fā)放健康手冊和個性化健康教育形式,指導患者掌握腸造口的護理方法和日常腸道的訓練方法,進一步了解腸造口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負面情緒對患者康復和預后的影響,提高患者對自我情緒的管控和自我護理能力[4]。
②心理干預:通過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用支持性的言語鼓勵患者,并利用多種心理干預方式和手段,例如恢復效果理想的患者現(xiàn)身說法,不斷改變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識和負面情緒,積極指導患者調整心態(tài),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提升患者治療的配合度[5]。
③在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的同時教會患者掌握和運用一定的訓練技巧和心理應對措施,杜絕不良生活習慣和對護理效果的產生影響的生活方式,通過改善患者的行為和認知;加強患者情緒控制訓練,如情緒療法、深呼吸療法、肌肉松弛療法、音樂療法等,為患者牢固樹立正能量[6]。
④家庭支持、社會支持。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解家庭及社會關系對患者預后的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和諧的社會支持可以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心理支持和營養(yǎng)支持,讓患者真正感受到來自家庭、社會的關注和關愛,為患者建立一個家庭社會支持環(huán)境,這是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舒緩心中壓力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
⑤組織患者交流會和造口聯(lián)誼會,讓患者有一個傾訴、交流和互相支持的平臺,更有助于患者消除不良情緒。
記錄分析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SAS自評和SDS自評。其中,自我護理能力評分分為自我護理知識、自我護理概念、自我護理責任、自我護理技巧四個方面,總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護理能力越強;SAS、SDS以50分為界,大于表示存在焦慮和抑郁癥狀。
以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于兩組患者臨床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檢驗,若P<0.05,則表明效果差異顯著。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顯著。對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平均評分
實驗組患者的SAS自評和SDS自評結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對比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自評和SDS自評平均分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不僅要承受身體的痛苦還要承受心理的壓力,極易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對于提升預后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實施自我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指導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評分、SAS自評和SDS自評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的患者,護理效果非常顯著。
綜上所述,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干預聯(lián)合心理指導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不良情緒,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