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要 某地鐵礦山法暗挖隧地處城市核心區(qū),下穿高速,沿線重要建筑物眾多,隧道埋深較淺,圍巖巖性較差,如何設計爆破開挖方案,從而控制好爆破震動的不利效應十分重要,本文結合工程具體實例,主要分析地鐵隧道礦山法控制爆破技術方法。
關鍵詞 地鐵隧道;爆破技術
1 工程概況
某地鐵中間風井區(qū)間礦山法隧道,下穿高速,沿線重要建筑物眾多。圍巖級別以Ⅱ~Ⅲ級為主,位于中~微風化花崗巖層中,拱頂埋深約9.8~23.6m。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基巖裂隙水,主要含水層為強、中風化巖帶基巖風化裂隙水,地層分布連續(xù),厚度較大,屬弱~中等透水性地層,并具微承壓性。場地地下水埋深0.80m~5.80m,穩(wěn)定水位標高為3.89~11.70m。
2 豎井施工
2.1 施工方案
爆破器材采用直徑32mm的2號巖石乳化炸藥,1~15奇數段位非電毫秒雷管連接爆破網絡,電毫秒雷管引爆爆破網絡,采用專用起爆器起爆方式。采用YT-28風槍鉆孔,孔徑為42mm,掏槽孔為4孔楔形掏槽,孔深控制在1.2m,傾角70°,炮眼間距、排距控制在0.8~0.9m;周邊孔及輔助孔深度控制在1.0m,炮眼間距0.5m,排距0.6m。爆破開挖時,首先按照方案制定的方式分三次爆破。
設計掏槽眼為楔形多級掏槽,由中向兩側逐漸過渡成垂直炮眼。采用反向裝藥的形式,雷管“對號入座”藥卷入孔后用PVC管將其推至炮眼最底端。炸藥使用2號巖石乳化炸藥,起爆網絡采用1~15的奇數段非電毫秒雷管分段延期起爆,起爆方式為起爆器連接電毫秒雷管起爆。裝藥完畢后用炮泥填塞密實,填塞長度不得小于20cm。裝藥完畢后按照技術交底的要求連接網絡,15~20根導爆管扎成一束,由2發(fā)電毫秒雷管反向綁扎引爆。在裝藥的過程中技術員旁站做好現場爆破施工記錄,用于指導爆破參數的調整。
2.2 施工要點
(1)振動控制。爆破施工前期,爆破參數的設計僅限于理論,炸藥單耗較少(0.74kg/m?),爆出的石渣多為直徑大于50cm的巖塊;解決措施:據爆破振速的監(jiān)測,豎井爆破時周邊建筑物震速均小于1cm/s,故對爆破參數進行調整,輔助孔及周邊孔的單孔裝藥量調整至(0.45kg),炸藥單耗為(0.9kg/m?)。
參數調整完成后爆破后石渣直徑有了明顯改善。
(2)炮孔利用率低。炮孔利用率較低,1.0m深的輔助眼及周邊眼,爆破進尺僅為0.8m。解決措施:根據現場情況,加深掏槽眼的深度為1.4m,輔助眼及周邊眼1.2m,增大單孔藥量(0.45kg),提高掏槽效果。調整后炮眼爆破進尺能達到1.1m以上。
(3)爆破防護。1#豎井采用鋼板井口覆蓋防護效果較好,但24#風井井口較大,無法使用鋼板覆蓋在井口。解決措施:24#風井基坑爆破在13m以下,現場采用布魯克網將整個基坑進行覆蓋。布魯克網固定在第三道支撐上面。裝藥完畢后用沙袋蓋住炮眼,用鋼板蓋在沙袋上方,布魯克網分兩層,可防護2cm直徑以上石塊,效果好。
3 橫通道施工
3.1 施工方案
橫通道位于微風化混合花崗巖層中,巖層整體性好,節(jié)理較為發(fā)育。橫通道尺寸為6.3m×5.0m,施工流程同豎井。
按照設計及方案的要求,橫通道前期的馬頭門施工為臺階法鉆爆施工,上臺階先行進尺5m,在爆破下臺階,上臺階每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1.0m,下臺階每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2.0m。待掌子面進尺大致相同后,開始全斷面爆破掘進,全斷面爆破進尺控制在1.0m。
因臨空面的限制,掏槽眼同樣采用多級楔形掏槽的方式,置于掌子面中央偏下的部位,并比其他炮孔深20cm左右。底板孔口要高出底板設計水平15cm左右,控制底板孔外差角為15°,確??椎讘陀诘装逅?0cm~20cm,孔深宜與掏槽孔相同,以防欠挖。周邊孔間距取45cm,最小抵抗線取50cm;輔助孔間距取55cm,排距取55cm;掏槽孔間距取50cm,排距取50cm。
3.2 施工要點
(1)爆破振速控制。1#豎井橫通道拱頂巖層覆蓋較厚,且離周邊建筑較近,建筑物基礎直接坐落在巖層上面,隧道爆破時,單段裝藥量較大,振動波衰減少,測得爆破振速值大。
(2)解決措施。①將全斷面法改為臺階法。全斷面法單段最大藥量為3.5kg,將臺階法單段最大藥量調整為2.5kg,經現場試驗,爆破振速仍然超標。②降低單孔藥量。采用單段單爆技術,分多次起爆,降低爆破振速。單段單爆技術即指,某個區(qū)域采用不同段位的雷管連接網絡,降低振動的峰值。根據單段單爆的方式設置爆破網絡,共需要分6次起爆(單段最大藥量為1.8kg)。優(yōu)點:爆破振速明顯降低到安全允許爆破振速以內。缺點:爆破耗時較長工作效率低下,每天難以完成一個循環(huán),且工人作業(yè)強度加大。③增加雷管段位。采用孔外延遲技術,降低爆破振速,縮短爆破時間。因第一種方式爆破耗時較長等因素,經會議討論,要求爆破公司提供1~15共15個段位的雷管,采用孔外延遲技術,做到1次完成爆破,縮短爆破時間,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優(yōu)點:降低了爆破震動,縮短了爆破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缺點:對炮眼數量、位置要求較高。一次裝藥段位較多,需多個爆破員輔助裝藥。由于增加孔外延遲造成網絡連接復雜,且段位較多每段間隔時間減小,爆破時孔外延遲雷管連接容易損壞,易造成局部盲炮。
針對爆破振速大的問題,現場采取增加雷管段位的方法,采用孔外延遲技術連接爆破網絡。針對容易產生盲炮:一方面爆破完成后加強盲炮排查,另一方面合理的布置孔外延遲導爆管位置,防止導爆管被爆破產生的飛石打斷。
4 正線施工
4.1 施工方案
1#豎井由于下穿房屋多,爆破振速控制為要點,因場地、設計要求等限制,故四個掌子面采用臺階法進行施工。24#風井埋深較大,隧道正線基本布設在公路下方,沒有下穿的建筑,場地較大,故兩個掌子面采用全斷面進行施工[1]。具體施工流程同豎井、橫通道爆破施工基本一致。隧道正線爆破繼續(xù)采用孔外延遲爆破技術,爆破振速控制較好[2]。
4.2 施工要點
正線隧道采用孔外延遲技術,周邊建筑物震速均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是仍存在其他問題,主要如下:
(1)鉆孔平臺。臺階法施工使用的鉆孔臺架是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鋼筋網片組合而成,臺架搭設較為費時、費工,臺架穩(wěn)定性較差,長時間使用易變形。
項目部及施工隊伍重新設計了一套方鋼組合式鉆孔臺架,臺架易于搭設,較為省時,省工臺架穩(wěn)定性較好
(2)超欠挖控制。隧道正線爆破振速已控制較好,但隧道超挖現象控制較差。
項目部重新調整了爆破參數,將周邊眼的間距從40cm縮短到35cm。經現場驗證,爆破效果較好,隧道輪廓線較為圓順,炮眼殘孔率顯著提高,欠挖控制較好。
5 結束語
近一年的爆破施工,完成了豎井、風井、橫通道、隧道正線530m的鉆爆開挖,積累了大量的隧道爆破施工經驗,總結的經驗歸類為以下幾點:
參考文獻
[1] 陳仕琳.軌道交通工程中巖溶地段隧道的爆破施工技術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fā),2019(03):88-89.
[2] 袁良遠,唐春海,朱加雄,等.高速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鐵路隧道控制爆破技術[J].工程爆破,2016(0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