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岳
6月10日,杉杉股份(600884.SH)發(fā)布《重大資產購買預案》,擬以現金收購LG化學旗下LCD偏光片業(yè)務及相關資產,交易基準購買價為7.7億美元。
本次收購完成后,杉杉股份將跨入LCD偏光片領域,并形成服裝、鋰電池材料、光伏、電子材料四大業(yè)務板塊。
自上市以來,杉杉股份累計募集資金132.13億元,其中直接融資66.67億元;累計分紅11.02億元,約占直接融資金額的16.53%。
2019年,杉杉股份實現歸母凈利潤2.7億元,同比下滑75.81%;扣非后凈利潤為1.61億元,同比下滑46.88%,公司期末凈資產收益率(扣除/平均)為1.43%。
外延擴張式的多元化發(fā)展策略推動杉杉股份營收規(guī)模持續(xù)增長,但對公司利潤影響甚微,再度“跨界”的杉杉股份能否扭轉業(yè)績頹勢?
根據杉杉股份與LG化學及其子公司簽署的《框架協(xié)議》,LG化學將在中國境內出資設立一家持股公司,杉杉股份以增資的形式取得該持股公司70%的股權,LG化學持有30%的股權。
本次交易涉及的資產包括北京樂金100%股權,南京樂金、廣州樂金、臺灣樂金LCD偏光片業(yè)務以及LG化學直接持有的LCD偏光片資產和與LCD偏光片有關的知識產權。標的資產的基準購買價為11億美元,對應70%股權的基準購買價為7.7億美元。
雙方約定,在上述70%股權交割完成后1-3年,杉杉股份應分別收購持股公司5%、10%和15%股權,最終實現對交易標的100%持股。
本次交易采用全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對此,杉杉股份計劃通過非公開發(fā)行股份方式募集資金31.36億元,發(fā)行價格為9.31元/股。
交易完成后,杉杉股份將成為國內偏光片行業(yè)的重要參與者。
根據非公開發(fā)行預案,2018年,LG化學偏光片業(yè)務營業(yè)收入規(guī)模約為1.7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0.41億元(匯率以最新報價1:171.58測算);2019年,LG化學偏光片業(yè)務營業(yè)收入約為1.67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7.28億元,同比下滑3.12%。
同時,杉杉股份披露,2018年和2019年,LG化學偏光片業(yè)務的EBIT(息稅前利潤)分別為1546.65億韓元和2452.4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01億元和14.29億元;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分別為2493.41億韓元和3356.44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53億元和19.56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息稅前利潤和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均不是LG化學的實際盈利數據,因此,公司偏光片的真實盈利狀況或與上述數據存有較大差異。
按照業(yè)務構成劃分,LG化學的信息電子材料事業(yè)部主要進行LCD用偏光板和玻璃基板、OLED用膜、半導體材料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年報數據顯示,2016-2018年,LG化學信息電子材料事業(yè)部實現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為2.49萬億韓元、2.74萬億韓元和2.7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45.17億元、159.83億元和159.99億元。同期,公司該部門實現的營業(yè)利潤分別為-549.65億韓元、1114.45億韓元和-282.97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6.5億元和-1.65億元。
根據LG化學發(fā)布的債券募集說明書,2018年,受產品售價持續(xù)降低因素影響,公司信息電子材料和材料事業(yè)部門發(fā)生虧損。
收購預案中,杉杉股份表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LCD市場;受益于中國下游面板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作為面板的核心材料之一的偏光片需求量穩(wěn)步增長;公司通過本次收購進入全球僅由少數幾家公司主導的LCD偏光片市場,并繼續(xù)維持原LG化學在LCD偏光片市場的領先地位,利用其關鍵解決方案及技術來擴大市場占有份額。
資料顯示,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上游原材料,由聚乙烯醇(PVA)膜和三醋酸纖維素(TAC)膜經拉伸、復合、涂布等工藝制成,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液晶顯示面板產品。
按照杉杉股份預計,假設中國LCD面板在建和已投產線均處于滿載情況下,中國LCD偏光片合計需求將達到4.38億平方米≥而根據IHS數據,截至2020年,中國本土偏光片產能約為2.07億平方米,供需缺口達2.31億平方米,中國LCD面板產能增長與偏光片產能之間的供應缺口為公司未來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遇。
顯然,本土替代和在建產能滿負荷運營,是杉杉股份對未來業(yè)績預期的基礎性假設。
但值得關注的是,根據IHS統(tǒng)計數據,截至2016年,全球偏光片產能為6.38億平方米;2019年,全球偏光片產能約為7.15億平方米。
同時,IHS還預計,到2022年,全球將有10條偏光片生產線投產,預計促使偏光片產能超過需求的24%,轉為產能過剩。
從全球供需格局來看,目前,偏光片供需關系處于緊平衡狀態(tài)。同時,基于本土化替代產生的市場占有率競爭,國內偏光片產品的價格競爭激烈。
根據年報,2019年,本土偏光片生產企業(yè)利潤率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據年報,2019年,三利譜(002876.SZ)實現營業(yè)收入14.51億元,同比增長64.3%;實現凈利潤5125萬元,同比增長85.04%,但公司毛利率由上年的18.06%下滑至16.67%。
2019年,深紡織A(000045.SZ)旗下深圳市盛波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盛波光電”)實現營業(yè)收入18.4億元,較上年增加8.86億元,同比增長48.15%,凈利潤8903萬元,同比下滑10.86%。
年報中,深紡織A表示,偏光片產品售價在2018年大幅下降后一直低位運行,主要產品訂單結構調整未達預期,加之TN/STN產品受終端產品市場銷售萎縮影響售價大幅下降,以及人民幣匯率貶值所帶來的采購成本上升和匯兌損失增加,抵消了公司銷量上升對凈利潤的貢獻。
杉杉股份此番“接盤”LG化學偏光片業(yè)務,意味著未來的本土競爭中將再添一角。但從公司過往的經營數據來看,杉杉股份的營運能力尚有待提升。
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通過持續(xù)的外延擴張,杉杉股份經營范圍由最初的服裝和負極材料逐步擴大至服裝、鋰電池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光伏電站等多個業(yè)務板塊。
受各類新業(yè)務推動,杉杉股份營業(yè)收入由上市前的5.56億元增至86.8億元,年均增長13.31%;但凈利潤由5732萬元增至2.7億元,年均增幅為7.3%。
2019年,杉杉股份實現營業(yè)收入86.8億元,同比下滑1.96%;實現凈利潤2.7億元,同比下滑75.81%。
報告期內,公司其他收益金額為1.95億元,投資收益金額為2.1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凈利潤為1.61億元,同比下滑46.88%,凈資產收益率由2.87%下滑至1.43%,投入資本回報率由8.57%下滑至3.18%。
與同行業(yè)上市公司相比,杉杉股份表現出毛利率偏低、期間費用占比相對偏高的顯著特點。
根據年報,2019年,杉杉股份正極材料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36.74億元,約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總額的42.33%,毛利率為12.84%,較上年減少4.28個百分點;負極材料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25.44億元,約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總額的29.31%,業(yè)務毛利率為25.8%,較上年提升1.40個百分點。
2019年,當升科技(300073.SZ)的正極材料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21.47億元,產品毛利率約為17.7%,高出杉杉股份4.86個百分點。
同期,貝特瑞(835185.OC)負極材料業(yè)務實現營業(yè)收入29.3億元,產品毛利率為39.13%,高出杉杉股份13.33個百分點。
根據年報,2019年,杉杉股份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金額分別為4.93億元和4.89億元,約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5.68%和5.64%。同期,公司財務費用金額為2.72億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3.56%。
2019年,當升科技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3306萬元和5128萬元,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45%和2.24%;貝特瑞的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分別為1.15億元和1.65億元,約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2.59%和3.77%。同期,當升科技和貝特瑞的財務費用分別占當期營業(yè)收入的-0.12%和1.82%。
在未來本土偏光片產品競爭中,杉杉股份能否帶領LG化學“舊部”重返巔峰?
針對文中所涉問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已向杉杉股份發(fā)送采訪函,截至發(fā)稿未得到公司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