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標 嚴婕華 黃洪發(fā)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中醫(yī)院內一科,廣東佛山 528500
肺栓塞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內科危險性疾病,其中最為常見的是血栓栓塞的狀況,在生活中有著較高的死亡率,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1]。肺栓塞是由于外源性或內源性栓子而引起的肺動脈及主要的分支阻塞,從而影響到肺部的正常循環(huán),是一種急性的心肺血管疾病,極易引起患者突然死亡,且在國外位居導致死亡的疾病排名的前幾名[2]。面對肺栓塞病況,醫(yī)院通常會采用溶栓治療方式,在短時間內溶掉部分甚至全部血栓,最大化的消除肺動脈栓塞,并盡量的恢復肺組織再灌注來降低肺動脈的壓力,降低肺動脈栓塞引起的死亡概率,但這種傳統(tǒng)的溶栓治療方式在短時間內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療效,并且其本身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和引起并發(fā)癥的可能性,并不是十分安全的治療措施[3-4]。近些年運用尿激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華法林聯(lián)合抗凝治療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單純的溶栓帶來的危險性,使患者生命安全性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并且能在短時間內起到顯著治療效果,具有傳統(tǒng)單純溶栓的治療方式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5]。選取我院收治的46 例次大面積肺栓塞患者,采用不同干預措施,探討尿激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治療次大面積肺栓塞的臨床效果,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4 年5 月~2019 年5 月我院收治的次大面積肺栓塞患者46 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23 例。對照組女13 例,男10 例,年齡42 ~57 歲,平均(49.5±1.6)歲,發(fā)病時間3 ~14d,平均發(fā)病時間(8.5±1.6)d;研究組女15 例,男8例,年齡41 ~55 歲,平均(48.5±1.1)歲,發(fā)病時間4 ~17d,平均發(fā)病時間(10.5±1.6)d。納入標準:(1)被確診為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患者;(2)患者和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全部知情;(3)對本次治療無藥物禁忌證患者。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過敏患者;(2)資料不完整;(3)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和家屬?;颊呔椴⑼獗狙芯浚瑑山M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同時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對照組 運用常規(guī)的低分子肝素(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J20130168)和華法林(齊魯制藥有限公司,H37021314)治療。具體治療: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輸入體內低分子肝素,用量為86IU/kg,注射時長為一周,并同時服用華法林4d 左右,在停用低分子肝素后,華法林的用量調整至3mg 左右[6]。
1.2.2 研究組 運用尿激酶(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H34020481)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J20130168)、華 法 林(齊 魯制藥有限公司,H37021314)聯(lián)合抗凝治療的方式。具體治療為:將尿激酶50 萬單位和生理鹽水50mL 微泵靜脈注射,將輸液時長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內,并根據(jù)輸液時長控制好輸液的速度,連續(xù)輸液兩天,注意監(jiān)測凝血四項數(shù)據(jù)[7-8]。第3 天輸入尿激酶之前,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決定尿激酶、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的用法和用量,如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低于2 倍標準值,此時該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輸入體內低分子肝素,用量為86IU/kg,每天注射兩次,在注射低分子肝素的兩天后同時進行華法林的服用,用量為3mg,連續(xù)服用4d 左右;如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在1 ~2 倍的標準值范圍內或者國際標準化比值在2 ~3 的范圍內的時長超過2d,此時可以停用低分子肝素,只服用華法林即可,并根據(j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和國際標準化比值的具體數(shù)值來確定藥物的用量[9]。國際標準化比值的監(jiān)測需要根據(jù)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監(jiān)測次數(shù),在起初的時段內,要對國際標準化比值每天進行檢測,普通患者等治療起到作用后可改為每周1 ~ 2 次,較為嚴重的患者或者需長期治療的患者,國際標準化比值的測量保持在每月一次即可[10]。
分別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3d 和一周后的心率、呼吸頻率、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等數(shù)據(jù),并比較臨床治療效果。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恢復正常,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能力明顯得到提高;有效: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有所降低,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能力有所提高;無效: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較高,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能力無改變[11]。
本研究所得結果應用SPSS17.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兩組患者在治療3d 和1 周后的心率、呼吸頻率等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3d 后的心率、呼吸頻率略低于對照組(P <0.05),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略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3d后各方面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3d后各方面比較
組別 n 心率(次/min) 呼吸頻率(次/min) 動脈血氧分壓(mm Hg)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mm Hg)研究組 23 83.7±1.5 22.5±1.9 71.5±1.0 31.7±1.1對照組 23 85.8±1.3 23.7±0.8 61.7±0.8 28.8±1.3 t 13.858 15.476 17.327 16.358 P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1周后各方面數(shù)據(jù)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1周后各方面數(shù)據(jù)比較
組別 n 心率(次/min) 呼吸頻率(次/min) 動脈血氧分壓(mm Hg)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mm Hg)研究組 23 70.4±1.2 20.5±0.9 88.5±2.0 39.7±1.4對照組 23 79.2±1.5 22.7±0.3 73.7±1.3 32.8±2.1 t 16.523 15.431 17.267 16.532 P <0.05 <0.05 <0.05 <0.05
研究組患者在治療1 周后的心率、呼吸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效果比較[n(%)]
肺栓塞在臨床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急性心腦血管疾病,某些患者會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出現(xiàn)猝死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極高。大部分的患者會由于胸膜等處發(fā)炎而導致出現(xiàn)胸悶胸疼、呼吸困難的病癥,同時可能還會有咳嗽、咯血的情況出現(xiàn),嚴重時可能會延伸到隔胸膜,從而引起肩部等處的疼痛感,對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諸多不便[12]。肺血栓栓塞主要是由于靜脈系統(tǒng)或右側心房血栓阻塞肺動脈,使血液流動受阻,進一步會使肺動脈處的壓力在短時間內迅速增加,從而右心房的壓力隨之增大,最終導致右側心房功能衰竭[13]。在臨床上,通常按照栓塞的面積對肺栓塞進行分類,主要包括大面積栓塞和非大面積栓塞,次大面積肺栓塞屬于非大面積栓塞的類型,且情況比較嚴重[14]。對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治療,首先要在最短時間內最快的溶栓,疏通阻塞,促進血液的正常流動,降低右側心房的壓力,恢復右側心房的正常功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溶栓治療的過程中,極易引起患者體內凝血醇活性的提高,從而會使得血液呈現(xiàn)高度凝固的狀態(tài)[15]。并且溶栓治療并不是具有完全的安全性,在治療過程中也會出現(xiàn)出血的狀況,危險性極高,但如果僅僅只是使用抗凝治療,則來解決栓塞給患者造成的影響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治療一直沒有十分完美的治療方法[16]。近些年來,尿激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華法林聯(lián)合抗凝治療的方式逐漸被列入主要的治療次大面積肺栓塞的名單內,此種治療方法有著時間短、見效快、引發(fā)并發(fā)癥概率低的特點,在對患者的病情起到療效的同時,還能在較高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患者及家屬的認同[17]。在本院的此次研究中,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在治療三天后的心率、呼吸頻率均略高于對照組(P <0.05),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等均略低于對照組(P <0.05),在治療一周后研究組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
在近些年來對次大面積肺栓塞的研究中表明,這種疾病并不會帶來血流的不穩(wěn),所以溶栓以及抗凝的治療對次大面積肺栓塞會起到一定的作用[18]。但傳統(tǒng)的溶栓治療只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溶解掉肺動脈處的血栓,同時也對周圍其他處小的血栓溶解起到了有效的影響,但對整體的效果是較為緩慢的[19]。用尿激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華法林聯(lián)合抗凝治療的方式治療,能在短時間內較為明顯的觀察到肺動脈處的血流在逐漸恢復,心臟負荷減輕,患者的呼吸和心率恢復正常,之前伴隨的胸悶胸疼、咳嗽、咯血等的情況也有明顯的好轉,身體機能的各項數(shù)據(jù)也有所改善[20]。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且在心臟彩超等的檢查后,檢查結果均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肺動脈高壓、動脈血-肺泡氣氧分壓差等的好轉恢復情況均要好于對照組(P <0.05),且研究組患者的臨床出血傾向也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 <0.05),從而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病概率,保證了治療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相對于常規(guī)的低分子肝素和華法林治療方式,尿激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華法林聯(lián)合抗凝治療次大面積肺栓塞的治療方式在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動脈血氧分壓、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等方面的治療上療效顯著,且具有治療時間短、見效快、安全性高的優(yōu)勢,在次大面積肺栓塞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理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