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萍 劉瑞平 陳 楠
(西安市華山中心醫(yī)院 710043)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條件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疾病譜較上個世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年來,隨著國民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生活壓力的加大,使得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的發(fā)病率逐漸攀升,該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社會衛(wèi)生健康均帶來了極大威脅[1]。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常有肢體癱瘓,意識模糊及焦慮,長久臥床,就醫(yī)的依從性也較低,有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需要改善其護理方法,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術后的神經損傷;根據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高血壓腦出血疾病患者行預防護理路徑干預效果顯著。基于此,本文對優(yōu)質聯(lián)合個性化的護理對腦出血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術后神經損傷程度的影響進行詳細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對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均分成兩個研究小組,每組患者49人。其中,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案的患者設定為對照組,該組共有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20人,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為(61.28±2.27)歲;施行優(yōu)質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的患者設定為實驗組,該組共有男性患者23人,女性患者26人,年齡49-78歲,平均年齡為(61.28±3.37)歲;
所有患者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颊叩囊话阗Y料組間對比均無明顯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經過本院科學診斷確診高血壓腦出血,并且都進行了規(guī)范合理的抗壓治療。
對照組患者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施行優(yōu)質聯(lián)合個性化護理路徑干預,采用從頭到腳的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1.2.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交流,掌握患者實際病情,同時詳細記錄患者既往病史,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強化對患者的病情監(jiān)測,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其概況。完善查房記錄,交接班及護理過程中要將床單元查看到位,包括呼吸機,監(jiān)護儀,吸氧裝置,臺面,靜脈輸液通路,檢測有創(chuàng)動脈檢測裝置,患者從頭到腳的情況,排除安全的隱患,對患者的病情心中有數(shù)。
1.2.2與患者進行親切交流,時刻確認患者的意識,了解患者焦慮的原因,采用共情的方法,消除患者恐慌情緒,通過鼓勵、贊揚的方式引導患者保持平靜心態(tài)接受治療,觀察治療后的效果,減輕患者的治療壓力,檢查約束帶的固定及皮膚的情況,定期吸氧,完善吸氧流程,及時根據患者情況調節(jié)吸氧量,檢查呼吸機情況,檢查監(jiān)護儀是否正常運行,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發(fā)現(xiàn)下肢情況變化應迅速通知主管醫(yī)生,采取相應的治療。
1.2.3維持患者居住環(huán)境的安逸,保證患者的作息規(guī)律。完善飲食習慣,通知康復醫(yī)師指導患者進行相應運動,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康復指導方案,逐步提升肌肉收縮力,防止肌肉萎縮。多做翻身運動,必要時可穿戴彈力襪,并與護理人員家屬配合。
使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神經功能缺損(ESS)量表評估不同組患者經差異化干預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經功能差異,患者測評得分越低,代表以生活能力及神經功能缺失越嚴重;此外對患者的殘疾情況做出統(tǒng)計,殘疾度分3個等級,良好,中度,中度。殘疾率=中度殘疾+中度殘疾/總人數(shù)。
本次研究的實驗數(shù)據采用SPSS20.0進行相關的整理以及計算,計量資料組間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表示形式是(x±s),用t-test,計數(shù)資料患者殘疾率的比較選取卡方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P<0.05時差異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
經差異化護理干預之后,實驗組患者以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高于另一組患者,P<0.05,詳見表1。
?
干預完成后,統(tǒng)計患者的殘疾情況,實驗組患者殘疾率為32.65%低于對照組57.14%,P<0.05,詳見表2。目前,高血壓已經成為中老年群體中一種常見疾病,該疾病有著病程長以及易發(fā)展為高血壓腦病等特點,因此需要長期的干預治療,其主要危險在于高血壓腦出血,而腦出血患者下肢血栓形成的風險又較大,這離不開醫(yī)護與患者的共同努力。以往對于治療后患者一般采用普通護理干預方案,但取得的效果卻并不十分令人滿意,護理干預后患者治療后并發(fā)癥改善情況較不明顯,不能有效延緩再出血及重度殘疾的發(fā)生。本次研究選擇優(yōu)質護理路徑對患者進行干預[3],包括掌握患者基本信息,加強醫(yī)護溝通,確認患者的意識,觀察治療后的效果,檢查約束帶的固定及皮膚的情況[4],定期吸氧,檢查呼吸機情況,檢查監(jiān)護儀是否正常運行,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并做到及時與醫(yī)生溝通,根據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確定康復計劃,使得護理干預更有針對性。
?
實驗組患者干預后ESS及ADL評分明顯低于另一組,該組患者的殘疾率為32.6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殘疾率57.1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綜上,對進行治療的腦出血患者施行預防護理路徑干預方案,利于治療的開展,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減少重度殘疾,同時提高患者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促進醫(yī)患關系的和諧健康發(fā)展,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