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科
蘋果斑點落葉病也叫蘋果輪斑病,在我國各個果區(qū)都有發(fā)生,尤其是環(huán)渤海灣和黃河故道果區(qū)發(fā)生比較嚴重。該病主要侵染葉片,尤其是幼嫩葉片受害較重,發(fā)病嚴重的果園病葉率可達90%。落葉率可達80%,嚴重影響果品的產(chǎn)量、品質以及果樹的樹勢與花芽分化。
1 危害癥狀
蘋果斑點落葉病主要危害葉片,造成早期落葉,也危害新梢和果實,影響樹勢和產(chǎn)量。葉片染病初期出現(xiàn)褐色圓點(圖1),之后逐漸擴大為紅褐色,邊緣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點或同心輪紋;天氣潮濕時,病部正反面均可長出墨綠色或黑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夏、秋季高溫高濕,病菌繁殖量大,發(fā)病周期縮短,秋梢部位葉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葉上常有病斑10~20個,多斑融合成不規(guī)則大斑,葉即穿孔或破碎,生長停滯,枯焦脫落。影響葉片正常生長,常造成葉片扭曲和皺縮,病部焦枯,易被風吹斷,殘缺不全。葉柄、一年生枝和徒長枝上,出現(xiàn)褐色或灰褐色病斑,邊緣有裂縫。幼果出現(xiàn)1~2毫米的小圓斑,有紅暈,后期變黑褐色小點或成瘡痂狀。果實染病,在幼果果面上產(chǎn)生黑色發(fā)亮的小斑點或銹斑。病部有時呈灰褐色瘡痂狀斑塊,病健交界處有龜裂,病斑不剝離,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時皮下淺層果肉可呈干腐狀木栓化。
2 發(fā)病特點
蘋果斑點落葉病以菌絲在受害葉、枝條或芽鱗中越冬,翌春產(chǎn)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從氣孔侵入進行初侵染。以葉齡20天內的嫩葉易受侵染,30天以上葉不再感病。病菌侵染葉片后最快24小時出現(xiàn)壞死癥狀,一般情況下病害潛育期為3~5天,一年有多次侵染。
分生孢子一年有兩個活動高峰。第一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導致春梢和葉片大量染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二高峰在8—9月,這一期間是秋梢快速生長期,且雨水較多,可加重秋梢發(fā)病的嚴重度,造成大量落葉。
春季蘋果展葉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或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田間發(fā)病早,病葉率增長快。在夏秋季有時短期無雨,但空氣濕度大、高溫悶熱時,也利于病菌產(chǎn)生孢子和發(fā)病。
果園密植,樹冠郁閉,雜草叢生,樹勢較弱,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細葉嫩等,易發(fā)病。
不同的品種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抗性有著明顯的差異。品種以紅星、元帥系列易感病;富士系列、喬納金、秦冠等發(fā)生較輕。
3 防治方法
3.1 嚴格檢疫
盡量不從病區(qū)引進苗木、接穗。
3.2 嚴格清園
秋冬認真掃除落葉,剪除病枝,集中燒埋。發(fā)芽前噴施3~5波美度石硫合劑,清除病源。
3.3 藥劑防治
重點保護早期葉片、立足于防。春梢、秋梢旺長期是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的兩個關鍵期。5月中下旬,在陰雨天來臨前噴施一次保護性殺菌劑,7天后噴第二遍藥。8月秋梢生長期噴1~2次保護性殺菌劑,這一期間由于雨水多,可噴施耐雨水沖刷、持效期長的波爾多液。常用藥劑有安泰生70%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9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要注意多藥交替使用。
3.4 加強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性,合理修剪,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合理灌溉,降低果園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