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
張口說話誰都會,但是,說出什么樣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在職場上,這個差異意味著很多東西。
人們普遍有這么一種困惑:不表達,我們很難被看見;表達錯了,很可能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這時候,我們迫切希望自己會說話。我們也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會說話的人,一開口就贏了”。
作為一名職場人,我們進入職場的第一關就是從面試開始,就面臨著如何說話的問題。在面試過程中,如何介紹自己,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其中也可能會涉及我們對待上一任雇主的態(tài)度以及離職原因……這些溝通里,都體現(xiàn)著我們的職業(yè)素質(zhì)和對工作的態(tài)度,也決定著面試官對我們的第一印象。
舉個例子,面試官問及離職原因,應該如何回答?為了順利拿到offer,我們應該首先搞清楚面試官問這個問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時候,你的回答就至關重要了。比起對具體離職原因的關注,面試官更注重的是你對過去雇主以及自己的評價的態(tài)度。一個認為自己有價值、懂得感恩,也能夠看到前雇主優(yōu)點的面試者,顯然更受組織的歡迎。
進入職場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人的工作需要協(xié)作才能完成。其中,溝通又決定著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另外,在職場中,還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比如對上、對下、對同事、對客戶等等,處理這些關系的過程,也都是溝通的過程。
有這么一句話,“智商是淘汰性能力,情商是選拔性能力。”意思是說,如果智商太低你會被淘汰;想要脫穎而出,就需要情商助攻。在工作中的現(xiàn)實情況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智商幾乎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日常工作學習也到不了拼智商的地步。所以,想要在工作中耀眼奪目,需要的不是如何去提高智商,而是情商?!皶f話”恰巧就是情商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所以,“會說話”也可以定義為一種選拔性能力。
就像開發(fā)程序的技術人員,只要技術水平高就可以了。但如果他想要在職業(yè)道路上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比如晉升為主管或者部門負責人,這時,技術好就只是必要條件了,只有加上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這一點,才能構(gòu)成升職的必要充分條件,也才能獲得更多的“被選拔”的機會,進而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既然“會說話”有這么多好處,那我們都從當下開始讓自己變成一個“會說話”的人不是更好嗎?但是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總有一些不愛講話的人。這些人普遍認為,“說得漂亮不如做得漂亮”。從這個角度來說,會不會說話并不重要,關鍵是你的行為所帶來的結(jié)果是不是令人滿意。
那為什么我們還要強調(diào)要“會說話”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說得漂亮”與“會說話”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說漂亮話≠會說話?!罢f得漂亮”更多的是指“說空話”的意思,但“會說話”是指要學會溝通,學會和人打交道。那些一天到晚總想著如何“說漂亮話”的人,早晚自己會深受其害;其次,一個人即便真正“會說話”“會打交道”,也不能代替行動,但是,你在行動的過程中,如果不會溝通,很可能會導致行動的失敗。會說話、行動力強,才是真正的實力擔當;最后,沉默不是金。
從小我們就學過這么一個成語,“沉默是金”,但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在工作中,沉默不是金,而是毒瘤。因為沉默,漸漸失去了表達自己的機會;因為沉默,會議中尷尬至極;因為沉默,丟了合同……所以,沉默到底是金,還是毒瘤?對于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就是“寶貝放錯了地方,就成了廢物”。同樣,在溝通中,“沉默”放錯了地方,才會變成“毒瘤”。要想克服這個魔咒,我們就要知道什么時候應該沉默,什么時候不能沉默。
總之,我們在渴望理解、表達期待、傳遞建議、表達拒絕、尋求支持等需要對他人實施影響的對話中,必須說得“給力”,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編輯 周靜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