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坤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仍然會被這部十八世紀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所打動。這是一部時間無法磨滅的作品。小說的故事很簡單,講的是冒險家魯濱遜為了尋求財富遠航非洲,但不幸遭遇風暴,孤身一人困守荒島28年。這期間,他自己種植農作物,建造房子和獨木舟,飼養(yǎng)山羊,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養(yǎng)活了自己;這期間,他生過病,陷入過絕望,但他沒有放棄求生的欲望;這期間,他解救了星期五,改變了一個野人,把人間的正義帶到野蠻的荒島……
讀這本書的第一印象就是魯濱遜好像總是有事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干。他自己加固柵欄,砍倒堅硬的鐵樹,建造獨木舟……一個生活在荒島上的人生活是如此精彩。這都源于他的勤奮。勞動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源泉,要是魯濱遜停止了雙腳,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他也就住不上自己蓋的房子,喝不上自己釀造的葡萄酒,點不了自己做的蠟燭了,只能任荒島的環(huán)境處置他,而不是他改變荒島。世界上所有的可能都在雙手里,只要肯動起手來,就有無限可能。
魯濱遜能夠成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在絕境里總能看到希望的光芒。剛流落到荒島時,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個毫無希望的絕境,魯濱遜也有過絕望和迷茫,但他列了一個生命清單,把自己處境的好與壞寫了上去,并以此安慰自己。他是一個如此樂觀的人,一個能從常人看不到希望的絕境中絕處逢生的人。困難是關住悲觀者和懦弱者的囚籠,但它不忘給樂觀者和勇敢者一把逃生的鑰匙。
人類為什么能立足于這個世界?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類有像魯濱遜一樣的冒險精神。那些敢于冒險、敢于嘗試的人在世界的邊緣闖蕩,尋找著未知的答案,或許是財富,或許是文化,又或許是另一種認知。魯濱遜是一個愛闖蕩的人,他不想陷入安穩(wěn)舒適生活的循環(huán)里,同時也是為了追求更多的財富,所以踏上了遠航的征程。但是冒險總會有出乎意料的代價,魯濱遜因為自己的冒險而困守荒島,但是對他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段非常有意義的人生呢?沒有哪次探險是沒有風險的,只有化風險為動力,才會有更寶貴的收獲。我認為這是魯濱遜最大的精神光輝。
幾百年過去了,魯濱遜的精神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或許現(xiàn)在的大海上已經沒有了未知的荒島,但人生的航海中卻有更多新的挑戰(zhàn)。我們要向魯濱遜學習,勇敢地面對各種挑戰(zhàn),探索未知,樂觀地對抗挫折,就能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無價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