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一橫
折紙似乎是藝術家或者貪玩的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然而,美國有一位牛人,在計算機上玩起了折紙,他玩著玩著,在21歲時就玩成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史上最年輕的教授。這位愛玩折紙的牛人,就是埃里克·德曼。
埃里克其實并不是美國人,1981年,他出生于加拿大,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yǎng)長大。埃里克的父親是一位藝術家,懂繪畫和折紙,性格奔放,他喜歡帶著兒子在全北美到處旅行。從7歲開始,埃里克便沒有停下過“漂泊”的步伐,他沒有像普通孩童那樣按部就班地接受學校教育,心里并沒有什么勤奮刻苦的學習觀念,整天只想著看書和玩樂。幸運的是,上天賜給了埃里克非凡的頭腦,他實在是太聰明了,書本上的知識,一看就懂,一點就通,根本不需要老師教。12歲的時候,埃里克就自學完了高中的課程,考上了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僅僅兩年,埃里克就拿到了學士學位,又過了一年,他又提前拿到了數(shù)學碩士學位。
15歲便以碩士身份走出了大學校門,埃里克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未成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奈只能回歸玩樂。這時,埃里克的父親已經(jīng)成為著名的藝術家,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了職位,父子倆開始在美國東部定居。在離家不遠的紐約市,那里每年都要舉辦一次“美國折紙大會”,埃里克陪著父親去逛了逛,他看到了許多巧妙的折紙藝術品——活靈活現(xiàn)的昆蟲、豐滿圓潤的兔子、棱角鮮明的建筑等等,他立即對折紙產生了興趣。當然,埃里克的興趣與藝術無關,他只是覺得,看似簡單的折紙,其中蘊含了深奧的幾何原理,如果能夠解開這些幾何原理的神秘面紗,就能創(chuàng)造出不可思議的折紙作品。
埃里克
埃里克設計的曲面折紙
于是,2001年,埃里克來到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系攻讀博士,通過計算機科學和數(shù)學來研究折紙。有趣的是,在這件事上,埃里克和父親成為了很好的搭檔,他教父親計算機科學和數(shù)學,父親教他藝術和裁剪手工,父子兩人合作,做出了很多完美的折紙藝術品,他們可以在數(shù)學理論的指導下,將紙張巧妙地堆疊成帶有圓形褶皺的花朵,或者將紙張扭曲成帶有支撐力的傘狀結構。2008年,紐約現(xiàn)代博物館宣布,永久收藏埃里克與他的父親共同創(chuàng)作的三件“曲面折紙雕塑”,可見這些折紙作品已經(jīng)可以做得像雕塑一樣惟妙惟肖了。
在麻省理工學院,埃里克更關心的當然還是科學理論,他所研究的折紙理論眾多,比如,比較著名的“一刀剪”理論,即一張紙用任意方法折疊若干次,之后只剪一刀,是不是可以得到所有的形狀?埃里克通過數(shù)學演算證明,“一刀剪”確實可創(chuàng)造出各種形狀,比如近似生物、建筑、地貌等一切事物的多邊形,只是復雜的結構可能需要足夠多次的折疊與足夠大的紙張而已。又比如,埃里克在計算機中設計大量的數(shù)學算法,實現(xiàn)折紙的過程仿真模擬,從而推敲折疊真實折紙藝術作品的方法,另一方面,通過創(chuàng)作折紙藝術作品,埃里克也能夠反推改進算法,改進的算法又進一步激發(fā)折紙藝術創(chuàng)作,實現(xiàn)從算法到藝術再到算法的循環(huán)。
沉浸在折紙之中,埃里克成長為出色的科學家,他的博士論文《計算折紙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幫他獲得了麥克阿瑟獎學金。21歲的時候,埃里克便被聘為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他教授的折紙課程被評選為精品課程,該課程被上傳到互聯(lián)網(wǎng)向全世界公開。
埃里克的學生卡夫折出的動物圖案真是出神入化
目前,埃里克的研究已經(jīng)不再停留于理論層面,他開始研究折紙在太空技術以及生物、醫(yī)學等領域的應用,比如,如何折疊太陽能電池板,使其在進入太空后展開出最大的面積;再比如,如何將抗癌藥物中的化學大分子進行空間折疊,減少輸運損失,使其在癌細胞處展開、釋放,這樣既可以提升抗癌藥物的療效,又可以減輕藥物的副作用。在將來,埃里克還打算將折紙理論運用到柔性顯示、建筑打印等其他領域,在他的手上,折紙這樣好玩的游戲,還可以變出更多“科技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