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儉 蘇志強 駱杰爐
慢性淺表性胃炎主要指的是胃黏膜發(fā)生慢性炎性病變,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腹部不適、返酸等,病情遷延難愈,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臨床認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酒精、濃茶、過冷過熱食物均可造成胃黏膜物理損傷[1]。奧美拉唑是一種質(zhì)子泵抑制劑,是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用藥,單獨使用臨床療效受限。本文重點分析阿莫西林與奧美拉唑聯(lián)用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對其胃腸激素水平及PGE2、EGF水平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76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按照奇偶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觀察組中男18例,女20例;年齡最大70歲,最小25歲,平均年齡(46.7±7.8)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6個月,平均病程(2.8±0.8)年。對照組中男17例,女21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46.8±8.1)歲;病程最長5年,最短8個月,平均病程(2.7±0.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內(nèi)科學》中慢性淺表性胃炎診斷標準[2];②臨床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胃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滲出物增多、輕度糜爛[3];③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目的、方法詳細了解,簽訂同意協(xié)議書。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功能異常;②合并消化性潰瘍;③對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
1.2方法 對照組行奧美拉唑(悅康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577)治療,20 mg/次,2次/d。觀察組行阿莫西林(湖南安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2245)與奧美拉唑聯(lián)用治療,奧美拉唑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阿莫西林500 mg/次,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4]: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顯示胃黏膜恢復正常,幽門螺桿菌監(jiān)測陰性為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黏膜恢復正常,幽門螺桿菌監(jiān)測陰性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部分改善,胃黏膜癥狀改善≥50%,幽門螺桿菌監(jiān)測陽性為有效;未達以上標準為無效??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采用0~3分的4級評分法,臨床癥狀包括胃脘痛、納差、嘔吐清水、大便稀薄,得分越高提示癥狀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胃泌素、胃動素)水平,應用放射免疫法檢測。④比較兩組治療前后PGE2、EGF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測。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胃脘痛、納差、嘔吐清水、大便稀薄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脘痛、納差、嘔吐清水、大便稀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對比(±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胃泌素水平為(213.36±18.06)ng/L,對照組患者胃泌素水平為(213.67±18.32)ng/L,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7,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泌素水平為(71.90±10.95)ng/L,低于對照組的(113.75±10.77)n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6.80,P<0.05)。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胃動素水平為(257.90±30.88)ng/L,對照組患者胃動素水平為(257.75±30.59)ng/L,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2,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動素水平為(330.00±30.09)ng/L,高于對照組的(268.88±30.14)n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85,P<0.05)。
2.4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GE2、EGF水平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PGE2水平為(25.06±5.46)pg/ml,對照組患者PGE2水平為(25.12±5.53)pg/ml,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5,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GE2水平為(33.98±5.02)pg/ml,高于對照組的(29.86±5.44)pg/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43,P<0.05)。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EGF水平為(4.54±1.11)ug/L,對照組患者EGF水平為(4.67±1.07)ug/L,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52,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EGF水平為(2.02±0.55)μg/L,低于對照組的(2.75±0.59)μ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58,P<0.05)。
慢性淺表性胃炎由多種致病因素引發(fā),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人,如未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則可能發(fā)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胃癌關系密切,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目前臨床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以胃黏膜保護劑、抗菌藥物為主,但疾病遷延難愈,治療周期長,不良反應較多,部分患者無法耐受,需進一步尋求治療方案,近年來聯(lián)合用藥成為臨床治療新方向。
本文統(tǒng)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4.74%高于對照組的7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脘痛、納差、嘔吐清水、大便稀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奧美拉唑和阿莫西林共同使用可顯著提升臨床療效,癥狀改善更為明顯。過去相關學者指出,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胃泌素水平偏高,而胃動素偏低,據(jù)此推測胃泌素水平升高、胃動素分泌不足可能是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引發(fā)因素之一[5]。本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泌素水平低于對照組,胃動素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奧美拉唑屬于弱堿性藥物,進入機體后直接作用質(zhì)子泵,抑制胃酸分泌,抑制氧自由基釋放,防止胃黏膜損傷,12 h內(nèi)可使胃液酸度顯著下降,緩解泛酸、燒心等癥狀[6]。阿莫西林主要起到殺菌效果,具有強效殺菌能力,同時可改善胃內(nèi)酸堿環(huán)境。兩種藥物共同使用可起到增加藥效的作用,抑制尿素酶活性,增加幽門螺桿菌清除效果[7]。PGE2是一種細胞生長調(diào)節(jié)因子,可促進胃黏膜血管擴張,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8]。EGF是一種蛋白因子,可促進黏膜細胞增殖,是評價胃黏膜損傷程度的常用指標,胃黏膜發(fā)生損傷,EGF水平明顯升高[9]。本文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GE2水平高于對照組,EGF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姲⒛髁峙c奧美拉唑聯(lián)用治療可有效保護胃黏膜,促進損傷的胃黏膜修復,兩者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抑制離體的幽門螺桿菌生長,減輕胃上皮細胞炎癥反應[10]。
綜上所述,阿莫西林與奧美拉唑聯(lián)用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臨床療效,減輕癥狀,同時可改善胃腸激素水平及PGE2、EGF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