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捷姬
[摘要]為了將日漸式微的非遺文化——扎染引入到小學中傳承,而探討扎染課程在小學課堂中開展的多種策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扎染的歷史和文化、體會扎染工藝的制作特點,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關鍵詞]扎染;小學階段;策略;家校合力
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勤勞的中華民族在生活勞作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藝術文化,扎染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扎染在民間又稱為“扎纈”“絞纈”和“撮花”等,在面料上按設計意圖以針縫線扎,染色時其局部因機械防染作用而得不到染色,形成預期的花紋。扎染的種類名目繁多,代表品種有“鹿胎纈”“魚子纈”“醉眼纈”等,其制作簡便,風格樣式大方,有單色染和多彩染,花紋圖案暈色浪漫,變化多端。“花”和“底”之間往往呈現(xiàn)過渡性漸變的效果,自然天成,具有令人驚嘆的藝術效果。
一、扎染藝術在社會中的現(xiàn)狀及在小學階段開展的意義
隨著中國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大機器生產、流水線操作擠占了扎染工藝的生存空間,我們不能任由它就此消逝。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扎染課程,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扎染技藝,通過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方式去理解扎染文化。讓扎染的藝術成果潤澤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保護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意識和責任感。
二、在小學開展扎染教學的策略
(一)通過欣賞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扎染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事物,只有通過恰當?shù)匾龑?、認識、欣賞才能使學生產生向往的情感和學習的興趣。利用欣賞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要做到以下幾點:
1.欣賞作品的時候要結合適當?shù)闹v解和評價,讓學生學會理解扎染作品,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2.盡可能利用扎染的實物開展欣賞教學,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欣賞中,直觀的感受扎染作品的面料、手感、肌理紋樣的獨特魅力,有助于提高欣賞的有效性。
3.把扎染作品運用在生活中,感受其對生活的裝飾效果。扎染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虛幻的樓閣,把它運用在生活中,用它裝飾窗簾、抱枕、袋子、衣服,讓扎染藝術與生活一起提高審美情趣。
(二)巧用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開扎染的大門
1.游戲法,以保持興趣。扎染應用的很多方法需要多次嘗試才能較好的掌握,為了避免學生由于困難不能一下子突破而失去興趣,最好是采取游戲的方法讓學生對扎染學習持續(xù)保持興趣。
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設計不同的游戲尤其重要,例如,游戲(1):《我是魔術師》就適合在一、二年級進行。在白布包扎玻璃珠子的時候引導學生想——師:像什么?學生:像棒棒糖、蘑菇.……師:今天我們都來做個魔術師,看誰能變出更多的小蘑菇、棒棒糖。在游戲的氛圍中學生們都積極的參與到扎花的“魔術”中,邊制作邊交流:“看我的這個棒棒糖是不是好大!”“我這邊種的都是小蘑菇?!?/p>
游戲(2):《接龍游戲》,高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比較強,我就設計了小組進行扎捆的接力比賽,讓學生在緊張、歡樂的氣氛中進行練習。
2.對比法,以啟發(fā)思維。在扎染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對比觀察材料、捆扎、溫度等元素的變化對花紋效果的影響??梢越M織學生分組,用同樣的材料采用皮筋纏繞的粗細、松緊有別的方法對比花紋所產生的變化;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捆扎方法不同的折法,染好后再一層一層的展開布料,對比觀察花紋的位置、形狀的差別。對比法的運用讓學生直觀感受效果變化的緣由,摸索出扎染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開創(chuàng)性的思維。
3.多技法結合,以促進創(chuàng)新。在學習創(chuàng)作中引導學生將不同扎染技法的結合運用或扎染與其他的美術技法的結合運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將捆扎法和針縫法結合隨意與具象的效果別具一格;再如:將扎染與繪畫、刺繡結合。先用浸染的方法分層做出由淺到深的藍色,然后用在深藍的分界線繡出日出的太陽,鮮紅的太陽在迷蒙的藍色背景下別有風味。
(三)善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提高教學效率是必然的趨勢,扎染教學也不例外。扎染教學的主要涉及傳統(tǒng)扎染實踐技藝的傳授,需做大量的實踐演示,僅僅依靠口傳心授效果難以保證,因而善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尤其重要。技能型的微課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是為訓練學生掌握某種特定技能,通過演示操作步驟讓學生掌握某種技術能力和方法的微課。通過微課把扎染技藝的各種技法和染制效果向學生播放,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智慧教育的推進智慧教育平臺在提高扎染教學效率方面也發(fā)揮了其獨特的功力。借助其移動終端、交互學習平臺突破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拓展扎染課堂的深度與廣度,為教學助力。
(四)家校合力,弘揚扎染傳統(tǒng)文化
扎染的教育與傳承僅僅依靠學校的單方付出很難構建完善的學習環(huán)境,必須與家庭、社會加強合作形成家校合力,定期組織扎染課程的相關活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出良好的氛圍。
在一年一度的“跳蚤集市”活動中開辟“扎染專區(qū)”聯(lián)合家長開展愛心義賣,讓學生既能收獲勞動的成果也體驗到扎染成功感,同時還是扎染作品的“大秀場”,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了解這一門傳統(tǒng)的文化技藝。還可以通過與社區(qū)合作在社區(qū)活動日中開展扎染工作坊,讓學生現(xiàn)場演示扎染的技藝,引領社區(qū)的人參與到實踐中來,由學生帶動家長、家長帶動社會,全方位的傳承扎染文化遺產。
只有利用好各種的教學方法、手段、資源,構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領學生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源泉、在實踐創(chuàng)造與眾不同的扎染作品去裝扮生活、在扎染活動中體驗到快樂和成就感、體會到扎染的魅力。這樣,離實現(xiàn)扎染藝術文化的傳承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