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俞瑞林 汪萍 汪潔
1.景德鎮(zhèn)陶瓷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2.浮梁縣湘湖鎮(zhèn)古田小學3.浮梁縣第三小學
景德鎮(zhèn)是御窯所在地,是歷史上的產(chǎn)瓷中心,霽藍釉和灑藍釉均屬于景德鎮(zhèn)創(chuàng)燒的藍色系的釉:霽藍釉釉色瑩潤,猶如海洋深處的那一抹暗藍,又如高貴的藍寶石;灑藍釉猶如雪花飄落在藍寶石上,欲蓋彌彰,彌足珍貴。這兩種藍釉有很多相似之處,又有更多的不同點。霽藍釉的工藝傳承發(fā)展得較好,但灑藍釉的工藝傳承相對較弱,論文通過對兩種藍釉進行對比,分析兩種藍釉的異同之處。
霽藍釉創(chuàng)燒于元代,又稱霽青、藍釉、祭藍,這些名稱都是有來歷的。
《南窯筆記》中記載:“宣窯……霽紅、霽青、甜白三種尤為上品?!毙熘狻讹嬃鼾S說瓷》:“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币虼?,霽藍又稱霽青、藍釉等。
《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各放其器之色?!睆挠涊d中可看出,古時祭祀所用器物與所要祭拜的對象顏色相似,其中祭天用的是藍色的玉,《明實錄·明太祖實錄》記載:“洪武二年八月:今擬凡祭器皆用瓷?!钡搅嗣鞔?,祭祀所用的禮器放棄了先前的金屬器和玉器,全部改用瓷器。而且在《大明會典》中規(guī)定了祭祀的瓷器顏色,“定四鄰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黃色,日壇赤色,月壇白色。行江西饒州如式燒造解。”圜丘又名圓丘,明清時被稱為天壇,皇帝為百谷祈求膏雨的祭天禮儀在此進行,而祭天所用的青色瓷器即指霽藍釉瓷器,故霽藍釉又稱祭藍。
灑藍釉根據(jù)其施釉工藝,又稱為吹青釉;根據(jù)其藝術(shù)型態(tài),也稱為雪花藍、魚子藍釉?!赌细G筆記》中記載:“吹青、吹紅二種本朝所出?!碑敃r灑藍被認為是清代所創(chuàng)燒的。但首都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元代宣德年間的灑藍缽,從而將灑藍的歷史向前推進了至少200年。在《東方收藏》中,講了一個《從皇帝玩物到流落民間的“雞食盆”》的國寶故事:宣德皇帝特別喜愛斗蛐蛐,從景德鎮(zhèn)御窯燒制大量的蟋蟀罐可以看出宣德皇帝對此的喜愛程度,他除了斗蟋蟀還喜歡擲色子游戲,并讓御窯創(chuàng)造專門擲色子的器物,于是灑藍釉缽便問世了。
從釉面來看,霽藍平滑,灑藍凹凸不平。
霽藍釉較為常見,眾所周知,霽藍釉表面平滑,灑藍釉雖博物館有收藏,但無法去感觸?!秶鴮殭n案》中專門有一集介紹了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鎮(zhèn)館之寶——宣德灑藍釉缽,描述其:“遍體的凹凸不平的雪花藍釉、內(nèi)釉為白色泛湖水的藍綠色、平底玉環(huán)圈足、缽底的中心稍稍內(nèi)凹、胎底無釉。”由此可見灑藍釉表面凹凸不平與霽藍釉的釉面平滑有所不同。
1.施釉工藝
元代的霽藍釉面瑩潤平整,大明宣德年間的灑藍釉面凹凸不平。在2012年,翁彥俊、江小民在中國文物報上發(fā)文對景德鎮(zhèn)落馬橋窯址出土的元瓷進行了描述,其中對兩件霽藍釉瓷的描述為:“白胎極其細膩,胎體有薄有厚……釉色光潤,底部無釉。”由此可見霽藍釉面瑩潤平整,可以推斷出霽藍的施釉工藝為浸釉。
而灑藍的釉面凹凸不平,為何會如此呢?在《南窯筆記》中找到了答案:“吹青、吹紅二種本朝所出。”這個“吹”字體現(xiàn)了施釉工藝?!短找眻D說》中記載了吹釉工藝:長7寸,直徑過寸的竹筒,一段蒙紗,蘸釉向坯上吹,少的要吹三四遍,多的要吹十七八遍。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中寫道:“由于吹青效果沒有浸釉或刷釉那般均勻,所以有薄厚、深淺的不同,呈雪花的斑片,所以又稱‘雪花藍’?!庇纱送茰y出灑藍釉的施釉工藝為吹釉。因此,霽藍釉、灑藍釉的施釉工藝不同,前者為浸釉,后者為吹釉。
2. 燒成工藝
霽藍的最高燒成溫度是多少呢?在藍浦的《景德鎮(zhèn)陶錄》中記載:“霽藍釉用青料配釉合成?!蓖茢囔V藍釉是用青料做呈色劑與石灰堿釉混合而得,因此霽藍為高溫石灰堿釉,燒成溫度應(yīng)在1280℃至1300℃。
北京故宮博物院呂成龍說:“灑藍釉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顏色釉?!迸_北故宮博物院顧問廖寶秀認為:“灑藍是一種以氧化鈷作為著色劑的低溫釉。”在《鄧希平專訪記錄》中,鄧希平大師闡述說:“該藍色比較深,藍色容易遮蓋白色,白釉經(jīng)過特殊處理使之與藍釉融在一起,同時不會被遮蓋,是一次上釉,一次高溫燒成。明代以后是藍色顏料混合配置的釉上灑藍,不是高溫燒成?!睘⑺{釉究竟是何溫度燒成,是一次燒成還是二次燒成的呢?中國社科院張紅燕和北京大學胡東波對景德鎮(zhèn)御窯窯址出土的宣德灑藍釉瓷片,用現(xiàn)代科學儀器進行了測試和研究,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灑藍釉的熔融溫度約1100℃,說明宣德灑藍釉是一種低溫釉;而其內(nèi)部所施白釉的燒成溫度是1250℃左右,屬于高溫釉范疇。
由此得出結(jié)論:霽藍釉瓷為高溫一次燒成的;明宣德灑藍釉瓷為低溫二次燒成的。
3.釉料成分區(qū)分
對于霽藍,《陶政》中記載:“瓷器無分圓琢,其青花者,有宣、成、嘉、萬之別。悉藉青料為繪畫之需,而霽青大釉亦賴青料配合?!薄赌细G筆記》記載:“霽青用元子料配釉?!痹恿鲜菄a(chǎn)青料中的上品,青料即青花料。由此可見,霽藍釉由青花料來調(diào)制釉色,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高溫寶藍色釉。吳軍明在《歷代官窯霽藍釉瓷的化學組成無損分析》中測得,元明清三代的霽藍釉中:CoO含量0.3%-0.6%,還含有一些Fe元素及Mn元素。
中國社科院張紅燕和北京大學胡東波測定了御窯窯址的宣德灑藍釉瓷片的成分:“灑藍釉中含有大量呈色元素Cu,CuO含量達6%以上,CoO含量0.3%左右,堿金屬氧化物接近20%,故屬于高堿釉?!?/p>
綜上所述:霽藍釉和灑藍釉含有的呈色元素也不盡相同,前者的呈色元素主要為Co,而后者的呈色元素為Cu、Co。
表1 霽藍釉與灑藍釉的對比
霽藍釉和灑藍釉都是有著重要歷史地位的藍釉,在當今時代,霽藍釉工藝技術(shù)的傳承與發(fā)展仍保持著獨一無二的地位和輝煌,但灑藍釉的工藝技術(shù)迄今為止依舊有爭議。通過對相關(guān)歷史的梳理及現(xiàn)代檢測技術(shù)的應(yīng)用,能夠使霽藍、灑藍這兩種美麗的藍釉傳承并發(fā)展,這也是作為陶瓷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