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饒陽縣第二中學 張文羨 白艷玲
姐姐要結(jié)婚了,作為妹妹的我既高興又難過,因為這也意味著我與姐姐的分離。情緒低落的我看著屋里裝點氣氛的氣球有些礙眼,踢它兩腳。其中一個氣球飛了起來,我就用手一拍,“啪”的一聲爆裂了。這一下讓我找到了發(fā)泄口,于是我就左手右手輪番拍了起來,氣球跟著又爆裂了幾個。在發(fā)泄過程中我突然想:氣球咋這么不結(jié)實,我手上又沒有尖銳的東西,怎么輕輕一拍就破了呢?而且我發(fā)現(xiàn):用我的左手拍就破,右手拍就不破。這是為什么呢?姐姐婚宴結(jié)束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做出猜想:1.可能是氣球厚度不同;2.可能是拍打力度不同;3.可能是充氣多少不同。
設計實驗:選取四個氣球,分別標記為A、B、C、D,其中A、B、C三個材質(zhì)、大小均相同,薄厚不同;C 和D 完全相同。在A、B、C 三個氣球中充入等量的氣體(用充氣筒計算充氣量),在D中充入比C中量多的氣體。
進行實驗:將雙手洗凈,且確保沒有尖銳處: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拍打A、B、C、D 四個氣球,結(jié)果均未破裂;2.用大于步驟1 中一倍的力再次拍打A、B、C、D四個氣球(與當時發(fā)現(xiàn)問題時的力相當),結(jié)果均未破裂;3.用大于步驟1 中兩倍的力再次拍打A、B、C、D四個氣球,結(jié)果均未破裂;4.分別用左右手且用相同大小的力拍打A(或B、C、D)氣球,結(jié)果均未破裂。
實驗分析:1.對比A、B、C三個氣球在步驟1(或2、3)中的情況,說明當時氣球的破裂與氣球厚度無關;2.對比A(或B、C、D)氣球在步驟1、2、3 中的情況,說明當時氣球的破裂與拍打力度無關;3.對比C和D兩個氣球在步驟1、2、3中的情況,說明氣球的破裂與充氣多少無關;4.步驟4 說明氣球的破裂與左右手無關。
實驗反思:回憶當時的場景,看忽略了什么。忽然想到當時的左手剝過橘子,那是不是橘子的汁液弄破了氣球呢?
再次實驗:1.分別取橘子皮的汁液和橘子果肉的汁液涂在左手上,然后拍打氣球;2.分別將橘皮汁液和橘子果肉汁液滴在氣球表面。
實驗現(xiàn)象:1.涂有橘子果肉汁液的手無論怎樣接觸氣球,氣球都不破裂;2.涂有橘皮汁液的手剛接觸到氣球,氣球就破裂;3.滴桔皮汁液的氣球破裂,滴橘子果肉汁液的氣球不破裂。(見下圖)
實驗結(jié)論:氣球的破裂與用手拍打無關,可能是橘皮汁液里含有使氣球破裂的物質(zhì)。
上網(wǎng)查詢:柑橘類水果的果皮中含有芳香烴類化合物,芳香烴類化合物對橡膠的溶解性很強,而氣球就是用橡膠制成的。當這兩種物質(zhì)碰到一起時會發(fā)生溶脹反應,使氣球表面變薄受力不均,便會瞬間發(fā)生爆裂了。
實驗拓展:依次取柚子、橙子、檸檬、蘋果、梨等水果皮中的汁液進行實驗,結(jié)果滴有柚子、橙子、檸檬皮汁液的氣球都發(fā)生了破裂;滴有蘋果、梨等水果皮汁液的氣球沒有破裂。
通過實驗知道,我們吃柑橘類水果時,一定要遠離拿著氣球的小孩,同時也要告訴他們,在吃柑橘類水果時不要玩氣球,防止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手上涂抹橘子果肉汁液
手上涂抹橘子皮汁液
將橘皮汁液滴在氣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