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來
(河南經貿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食用菌以其口感良好營養(yǎng)美味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重要食物,也是除肉類外優(yōu)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同時一些食用菌還具有藥用保健價值,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保健作用,對治療高血壓、腫瘤等病癥有一定的療效[1]。
近年來,世界食用菌產業(yè)格局正在發(fā)生著變化,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食用菌產量趨于穩(wěn)定,而中國的食用菌產量增長迅速;在食用菌品種上歐美等國家主要以雙孢菇類為消費主力,而亞洲周邊國家則以金針菇、香菇等為主要消費品種[2]。隨著世界范圍內興起的飲食健康熱潮,食用菌飲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食用菌產品的結構也從傳統(tǒng)的腌制、水浸和罐裝產品轉向了生鮮食用菌產品,在2016年~2017年間僅美國貿易市場鮮菇消費的比例就接近90%[3]。而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中出口數(shù)量雖有所增長,但食用菌產品出口貿易中罐頭類食用菌占據(jù)了主要地位[4]。2018年出口的罐頭類食用菌產品就有24.5萬噸,貿易額達5.8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出口亞洲占比最高,其次為歐洲,這兩個地區(qū)的出口食用菌罐頭貿易合計占到了總量的近80%[5]。
全部數(shù)據(jù)均來自聯(lián)合國商品與貿易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庫(UN comtrade database)[6],查詢時間自 2014 年~2018年共5年的出口食用菌貿易數(shù)據(jù);查詢的商品分類主要以H4和H5為主,查詢的食用菌商品代碼及名稱如表1所示;查詢的出口貿易地區(qū)為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和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
表1 查詢食用菌商品代碼及名稱Tab.1 Commodity code and name of edible fungi
2014年~2018年5年間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從貿易總額上來看,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地區(qū)的食用菌出口貿易額占比很小,主要以中國大陸為主,占到了總額的98.4%,5年間出口貿易額呈現(xiàn)穩(wěn)步增長態(tài)勢;中國香港地區(qū)在2016年~2018年貿易額雖然也在穩(wěn)步增長,但增長速度有所放緩,2016年中國香港出口貿易增速為85.8%,2017年為58.4%,2018年為31.6%;而同期中國大陸增速分別是 4.8%、19.6%和 16.6%;總體來看出口貿易額在2017年和2018年增速較快。
表2 2014年~2018年中國食用菌出口貿易額Tab.2 Export trade volume of edible fungi in China from 2014 to 2018
2014年~2018年中國食用菌出口商品種類主要涉及H4和H5類食用菌,涉及70951等10種商品代碼,統(tǒng)計出口貿易國家和出口貿易額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從出口貿易國家數(shù)量來看,H4類較H5類食用菌出口國家總數(shù)多,主要差別在71239、200310、200390等幾種食用菌商品類型上,總出口貿易國家的總數(shù)上來看,也是71239和200310品種數(shù)量最多,即新鮮食用菌、罐頭等食用菌品種上出口貿易國家數(shù)量較大,這也反映了人們對生鮮食用菌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2014年~2018年中國出口食用菌商品種類出口貿易額變化情況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H4類和H5類食用菌中的71239、71232、200310和出口貿易額位居前三,這三種食用菌的出口貿易額占總量的比例達到近70%;而且在2017年和2018年增長速度較快,除這三種外的其它食用菌種類近五年內變化較小,基本處于平穩(wěn)期;這也更進一步驗證了國際市場對中國新鮮食用菌的需求在不斷增長。
按出口貿易額統(tǒng)計2014年~2018年中國食用菌主要出口貿易國家排名如表4所示。
表4 2014年~2018年中國出口貿易國家排名Tab.4 Ranking of China’s export trade countries from 2014 to 2018
從表4可以看出,無論是歷年排名還是總排名,以越南、泰國、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為主的幾個國家是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的主要國家,近五年來這幾個國家的位次除越南外有一些變化。這些國家均處于亞洲,除日本、韓國外其它三個國家均為東南亞國家,再加上總排名第8的新加坡,東南亞國家在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中所占比重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主要是亞洲為食用菌主要消費國,以香菇、金針菇、平菇等為主要品種的食用菌在產量和消費量上都很大,這也就造成了這幾類食用菌的國際貿易數(shù)量和貿易額都居高不下,成為了目前國際食用菌市場的主力品種,而以東南亞等亞洲國家為主要食用菌消費國的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定型,這從近五年我國食用菌的出口貿易額排名上也可以看出。2014年~2018年中國出口食用菌主要出口國家前5名的出口貿易總額變化情況見圖2。
從圖2可以看出,越南近5年來食用菌需求一直高居不下,而且在2017年和2018年兩年間還在高速增長,呈現(xiàn)出強勁的勢頭,而泰國也在2018年增速有所提高,其他3個國家相對比較平穩(wěn),近五年出口貿易額基本維持在合理的水平。同時,我國食用菌的前10位出口貿易國家中,以美國、俄羅斯、意大得和德國等歐美國家為主要消費國的出口貿易額近來變化不大,也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出口貿易總額上有微小的下滑,如圖3所示。
圖3反映出歐美食用菌市場基本處于飽和狀態(tài),消費能力增長緩慢,對我國食用菌消費的品種也主要以雙孢菇為主,其它我國產量較大的香菇、金針菇等品種因消費和飲食習慣不同,消費能力有限。
從近年來的食用菌出口貿易情況看,傳統(tǒng)的歐美市場無論是需求量還是貿易額近年來都處于飽和狀態(tài)。而近年來東南亞市場、日本和俄羅斯市場的開拓就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中國食用菌還需要開發(fā)新的出口貿易市場,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興市場和非洲、南美洲等市場?!耙粠б宦贰毖鼐€國家在歷史上就與我國有比較頻繁的商貿往來,沿著絲綢之路中國的許多商品與沿線國家進行交易,食用菌出口貿易也應沿著這條古老的絲綢之路。我國與沿線的吉爾吉斯斯坦、巴勒斯坦、哈薩克斯坦等許多國家還處于發(fā)展階段,農業(yè)特別是食用菌產業(yè)發(fā)展還比較緩慢,我國可以利用食用菌的技術優(yōu)勢為這些有農業(yè)傳統(tǒng)的國家?guī)ヒ恍┬碌氖秤镁耘嗪图庸ぜ夹g,一方面為他們的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另一方面,也有效緩解了我國食用菌產能過剩的問題??梢圆扇≡诋?shù)亟◤S的方式,投資食用菌產業(yè),由于當?shù)貏趧恿Τ杀据^低,生產出的食用菌產品在國際市場有價格優(yōu)勢;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絲路沿線國家投資建廠,如中亞地區(qū),食用菌可以直接通過陸地運輸出口到歐洲、俄羅斯和非洲等國家,比從我國空運或海運在運輸成本和時間上都有優(yōu)勢,極大地增強了我國食用菌出口的市場競爭力,對擴大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大有益處[7]。
而南美洲也是一個亟待開發(fā)的市場,古巴、智力等國家與我國近年來的貿易往來也比較頻繁,智力的“車厘子”已經遠渡重洋來開拓中國市場,也要將食用菌推向南美的市場。
非洲市場的開拓也需要加以重視,但在具體的市場開發(fā)上,需要考慮當?shù)氐纳鐣贫?、經濟法律、文化和飲食習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非洲炎熱的氣候環(huán)境和雨季旱季的季節(jié)變換情況,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適應當?shù)厍闆r的食用菌品種進行栽培。在非洲培養(yǎng)一批食用菌的消費人群,讓他們也能夠有機會體驗到食用菌的美味營養(yǎng)。
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上看,2014年~2018年我國食用菌出口貿易國家約為160個左右,這個數(shù)據(jù)基本比較穩(wěn)定,無太大變化。通過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也發(fā)現(xiàn),這些國家中幾乎沒有新增的國家,均是傳統(tǒng)上與我國有食用菌貿易往來的國家,這也說明了近年來我國食用菌新興市場開拓的不足。因此,有必要拓展食用菌的新興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新興市場。
根據(jù)上述食用菌出口貿易的結構特征分析結果,中國食用菌企業(yè)應該在出口貿易方面積極采取措施,采取一定的國際市場營銷策略,來應對這種貿易結構的變化。從戰(zhàn)略的角度來說要采用食用菌出口貿易的國際營銷策略,找準方向,擴大食用菌出口貿易的總量,優(yōu)化食用菌出口貿易的結構。目前重點的方向應是新興市場的開拓,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興市場的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