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蒙文通一生治經(jīng)史之學,著作頗豐,但他曾說自己學問最深處,恰恰是不著一字的宋明理學。蒙先生指導研究生,上來先是兩句話。第一句引陸象山言:“我這里縱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钡诙涫撬约旱男艞l:“一個心術(shù)不正的人,做學問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p>
②蒙文通以教書為業(yè),卻曾兩次遭遇未被大學續(xù)聘的尷尬。一次是上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他在歷史系任教年余,卻始終未去院長家拜訪過一次,因而被同事稱為“此亦稀有之事也”。據(jù)說此事弄得院長非常難堪,以致置北大隋唐史無人授課一事于不顧,也不再續(xù)聘蒙文通,而蒙文通也處之泰然,仍我行我素。后轉(zhuǎn)至天津一女師任教,與“領(lǐng)導”交往依然如故。
③另一次是上世紀40年代在四川大學,由于學閥玩弄手腕,蒙文通未被文學院續(xù)聘。但一干學生傾倒于他的學識,請求他繼續(xù)授課。他說:“我可以不拿錢,但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庇谑亲屧敢馍险n的學生到自己家里,繼續(xù)傳授。
④曾經(jīng)有川大學生回憶蒙先生:“先生身材不高,體態(tài)豐盈,美髯垂胸,兩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來長的葉子煙桿,滿面笑容,從容瀟灑地走上講臺,大有學者、長者、尊者之風。”⑤他講課有兩個特點,第一是不帶講稿,有時僅攜一紙數(shù)十字的提要放在講臺上,但從來不看,遇風吹走了也不管;第二是不理會下課鐘,聽而不聞,照講不誤,每每等到下堂課的教師到了教室門口,才哈哈大笑而去。
⑥他的考試也頗有趣味,不是先生出題考學生,而是由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考生的題目一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如學生的題目出得好,蒙先生總是大笑不已,然后點燃葉子煙猛吸一口,才開始詳加評論??紙霾辉诮淌遥诖ù笈赃呁瓨枪珗@竹叢中的茶鋪里,學生按指定分組去品茗應試,由蒙先生掏錢招待吃茶。
⑦蒙文通曾對兒子蒙默講,自己對問學者一向是知無不言,就像鐘,“大叩之則大鳴,小叩之則小鳴”。他的學生常晚上登門問學,他總是熱情接待,有問必答,侃侃而談。夜深,學生告辭,他常不準走,非等他燃過兩根抽水煙的紙捻后才放行。
⑧他的學生吳天墀說:“先生豁達大度,不拘小節(jié),行乎自然,喜交朋友,對社會上的三教九流,一視同仁,所以有不少和尚、道士跟他有交情。喜歡上街坐茶館,和人作海闊天空的閑談,也愛邀熟人上餐館小吃一頓?!?/p>
⑨另一位學生隗瀛濤回憶說,一次,遇見蒙先生坐三輪車去學校。蒙先生一眼看見他后高聲喊道:“隗先生(對他的戲稱),我家有四川近代史資料,你快來看了寫文章。我的文章發(fā)表了可以上耀華餐廳(成都著名的西餐廳),你的發(fā)表了也可以吃一頓回鍋肉嘛!”
⑩許多學者都曾慕名到成都拜訪蒙文通,交往過后,他們往往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讀先生的書,以為只是一個恂恂①儒者,沒想到先生還這么豪邁?!?/p>
(作者徐百柯,選自《求學》2017年第39期,有刪改)
【注】①恂恂:恭謹溫順的樣子。
1.從蒙先生做人的角度看,你認為他兩次未被續(xù)聘的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
2.蒙先生的“豪邁”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文段具體內(nèi)容進行簡要分析。
【解析】
第一題考查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分析理解能力,也就是透過人物描繪看人物的內(nèi)在品質(zhì)的能力。第二題,要求結(jié)合文段分析蒙先生的“豪邁”,是在考查學生根據(jù)材料分析人物,讓學生理解“豪邁”在文中的真正內(nèi)涵:博學多識、智慧幽默、剛正不阿、不拘小節(jié)、誨人不倦、慷慨大方等優(yōu)秀特質(zhì)。本題有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也有知識的積累拓展。讓學生在完成閱讀題的同時,也受到了美好人格的熏陶和感染。
參考答案
1.第一次是因為蒙先生不會阿諛奉承,討好“領(lǐng)導”;第二次是因為蒙先生為人光明磊落,不搞陰謀詭計。
2.豪邁的具體表現(xiàn):智慧幽默,剛正不阿,不拘小節(jié),誨人不倦,慷慨大方……示例一:慷慨大方,考試時掏錢招待學生吃茶,愛邀熟人上餐館小吃一頓。示例二:剛正不阿,在歷史系任教年余,始終未去院長家拜訪過一次。
閱讀記敘文,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對其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1.重視人物特征。人物的身份、地位、經(jīng)歷、教養(yǎng)、氣質(zhì)等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的性格。
2.分析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人物所做的事來分析人物形象。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詮釋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正面描寫抓肖像、抓語言、抓動作、抓心理、抓神態(tài)(細節(jié))。側(cè)面描寫抓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通過正襯、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人物關(guān)系。
4.分析環(huán)境描寫。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分析人物就應該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分析。
5.注意作者對人物的直接介紹、評價和作者在作品中借其他人物進行評價的語句。
對于文章中人物情感(或作者的情感)的理解,則要注意:
1.依據(jù)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過文章內(nèi)容表現(xiàn)出來的。
2.依據(jù)帶有感情色彩的語句。文章是通過語言來表情達意的,作者總會在字里行間表露出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有時甚至直接用抒情、議論的方法表達情感。
3.結(jié)合文章的主旨,有機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作答時要有針對性,所寫的感想必須來自文章的本身,必須與人物緊密相連,不能憑空揣摩。
有一位裹著頭巾的老婦人,正在安靜地打掃著凝結(jié)在祭壇下面的燭油!她起碼有六十歲了,她掃燭油時腰是佝僂的,直身的時候腰仍然是佝僂的,足見她承受了歲月的滄桑和重負。她身穿灰藍色的長袍,戴藍色的暗花頭巾,一手握著把小鐵鏟,一手提著笤帚,腳畔放著盛燭油的撮子,一絲不茍地打掃著燭油。她像是一個虔誠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窩深陷,臉頰有兩道深深的半月形皺紋,微微抿著嘴,表情沉靜。教堂里偶爾有游客經(jīng)過,她絕不張望一眼,而是耐心細致地鏟著燭油,待它們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掃到鐵鏟里,倒在撮子中。她做這活兒的時候是那么虔誠,手中的工具沒有發(fā)出一聲刺耳的響聲,她大概是怕驚擾了上帝吧。
(作者遲子建,選自《視野》2007年第24期,有刪改)
閱讀選段,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老婦人的形象特點,說說作者對她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老婦人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生活樸素、信仰虔誠的人。作者對她有一種喜愛、贊賞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