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青
我們只要留意地方報刊的教育類新聞,就不難發(fā)現(xiàn),每年九月開學時總會出現(xiàn)一些抗災演練的消息。這充分表明學校確實已經(jīng)認識到災難教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但令人遺憾的是,很多學校在完成這個報道后就沒有了下文,并沒有將這些學生安全教育活動常態(tài)化。
近些年,因為社會上各種未知的災難時有發(fā)生,教育部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了《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然而,盡管這類課程出現(xiàn)在學校課表上,但在做學生問卷調查時,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校的《生命安全教育》課基本被語文、數(shù)學課替代。
既然生命安全教育如此重要,那學校為什么在平時的教育中卻忽略了呢?原因不外乎兩個:一個是僥幸心理作怪;另一個則是功利心理使然。
因為教育評價體系和社會認可方式等問題,在各級各類考試中,《生命安全教育》類的課程基本沒有納入考試范圍。受“考什么就學什么”的教育實用主義影響,這些本應必修的課程自然就被劃入選修之列,甚至淪落到有名無實的地步。所幸,現(xiàn)在有些省市地區(qū)中考、高考已將安全教育的知識納入到了考試中。
學校在提高安全教育思想認識的基礎上,更應該關注學生安全技能的形成,提高學生在災難面前自救和他救的能力與技巧。預防火災教育是中小學校必不可少的安全教育項目,但仔細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演練過程中,除了個別學生用滅火器進行現(xiàn)場滅火演示外,其他學生基本上都是觀眾,更有個別學生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躲在一邊做作業(yè)。當火災真正來臨時,我不知道這些學生是否可以安全逃離現(xiàn)場。
學校進行災難教育,首先要夯實《生命安全教育》類課程,讓學生從思想上敬畏生命,遠離網(wǎng)吧、池塘等危險場所,做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在安全實踐操作方面,學校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的自救能力,而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學校進行災難教育,還要與自然學科結合起來。比如,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形態(tài)的單鏈結構、快速遺傳性,很多學過生物的學生都不知其所以然。其實,小學科學和中學生物課本里不僅有關于微生物的知識,也有遺傳與變異的相關內容,而學生可能更多的只是關注與中考、高考考點掛鉤的相關知識,卻忽視了這些知識本身的實際應用。
在歷史、地理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中外歷史上有關傷寒、鼠疫等重大瘟疫史實,蝗災、水災、地震等自然災難,在培養(yǎng)學生歷史唯物觀的同時,更讓學生明白各種災難的不可抗拒性,以及人類定能戰(zhàn)勝災難的信心和決心。
總之,學校一定要把災難教育當作一門不可或缺的課程,不能心存僥幸,更不能漠然視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人,為社會的發(fā)展添磚加瓦。
(作者單位:湖北省大冶市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