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庭碧,閆晨陽,陽青青
(三峽大學 材料與化工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工科化學作為大學化學的專業(yè)基礎課程,有較強的知識理論性、復雜性、綜合性、相關性以及系統(tǒng)性等特點,是工科化學專業(yè)學生進入大學的第一門課程。用中國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絕對主導的方式教育來華留學生將會存在著諸多問題,同時也不利于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難以達到相應的教學要求。
思維導圖(Mind Map)又稱腦圖,是由英國“記憶之父”東尼·博贊(Tony Buzan)開創(chuàng)的一種開啟人類大腦無限潛能的思維形象化的方法[1]。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將大腦接受到的零散知識系統(tǒng)化、抽象知識具體化,最終以一種邏輯性的圖文呈現(xiàn)[2]。思維導圖還極大的彌補了人腦在快速記憶方面的缺點[3]。學習的過程就是在大腦中不斷形成知識邏輯結構的過程[4]。思維導圖非常符合這樣的學習規(guī)律,可以用于梳理各種復雜的知識點。學習者也可以在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建立知識框架。現(xiàn)在以化學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系列教材《工科大學化學》第四章第二節(jié)“化學鍵”為例,淺談思維導圖在留學生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tǒng)的留學生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分工很鮮明,教師占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或反應者。這樣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困難,困難(1):來華留學生學習知識背景不同。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中學教育背景有著很大差異,化學知識基礎層次不齊。教師難以安排適當?shù)慕虒W內(nèi)容。困難(2):難以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課堂中。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往往禁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助長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惰性,教師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困難(3):工科化學教學中涉及眾多的化學基礎知識需要記憶,傳統(tǒng)教學不利于學生記憶相關知識點。以上幾點都是傳統(tǒng)模式在留學生工科化學教育中存在的極大問題,這也使得留學生教學質(zhì)量不佳。
故而來華留學生的工科化學教學方法的改變顯得尤為重要,思維導圖教學不僅能跨越語言知識背景障礙,還能表達抽象晦澀的知識信息,并且還有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極大的解決了來華留學生工科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幾個重大困難。
思維導圖是課前知識框架導入的有效工具。一方面,思維導圖能幫助教師建立整個科目知識的框架體系,能有效的進行科目知識資源的整合,使得整個教學設計更加系統(tǒng)、科學。教師通過制作每一章節(jié)重難點思維導圖,能很好的串聯(lián)各知識點,方便于課堂講知識的銜接。另一方面,對于留學生而言,語言講解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很容易混淆,不利于理解,而思維導圖能直觀的呈現(xiàn)概念之間的關系。如“化學鍵”這一概念,傳統(tǒng)的語言解釋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講解“共價鍵”與“離子鍵”的區(qū)別,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lián)系。然而利用思維導圖授課,教師帶領學生從“化學鍵”的概念出發(fā),用對比的方法講解“離子鍵”與“共價鍵”的相關的知識點,再帶領學生逐一畫出如圖1黑色部分所示的“化學鍵”知識結構框架圖。通過此圖留學生就能很快的理解并記憶“化學鍵”的概念以及從化學鍵衍生出的相關知識點。
圖1 “化學鍵”知識結構框架圖
思維導圖的又一優(yōu)點在于能隨時添加插入新的導圖,這也是學生思維發(fā)散的一種方式。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建立知識框架的過程,老師引導留學生從化學鍵的概念發(fā)生聯(lián)想已學過的知識。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不斷思考補充,將上節(jié)課學習的“原子結構與周期性”知識與本節(jié)課的化學鍵知識進行關聯(lián)(如圖1藍色部分所示)。
在分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梳理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并且通過化學鍵的作用引出下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的預習(如圖1紅色部分所示)。課后學生也能簡單清晰的通過制作章節(jié)思維導圖知識框架達到復習、整合知識的作用。
來學留學生的理論課程教學一直存在著“效果不好、效率不高、學生興趣不大”的問題,本文以留學生工科化學為例,在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從課前知識框架導入、課堂討論、課堂總結和學生課后復習等幾個方面講解思維導圖的優(yōu)點??傊瑢⑺季S導圖引入教學不僅能節(jié)約留學生的學習時間、助于學生充分記憶,還利于留學生對整體知識結構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