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文明發(fā)展的歷史,瘟疫從未停止過。歷史學家、雜文家、詩人鄧拓,1932年完成編修《中國救荒史》,這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系統(tǒng)、科學地研究歷代災荒的專著。鄧拓根據(jù)歷史資料,運用統(tǒng)計方法,全面探討了我國歷代災荒的實況,分析了災荒的自然、社會成因及其相互關(guān)系,也記錄了歷代“大疫”。
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從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的2154年里,我國發(fā)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平均6.1年發(fā)生一次。每次瘟疫暴發(fā),導致幾萬、幾十萬人,甚至幾百萬人死亡,這當中不乏社會精英、文化名人。
我國有史記載第一個死于瘟疫的名人,當屬西漢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霍去病。當時,匈奴為了對付漢軍,常常將死亡的牛、羊放入水中,時間久了,引發(fā)病菌,產(chǎn)生瘟疫,很多士兵因為飲水發(fā)病死于瘟疫。據(jù)說霍去病就是因為喝過這樣的水,從戰(zhàn)場上回來不久就病亡,年僅23歲。古人行軍打仗,根本不會講究飲水衛(wèi)生,霍去病死于瘟疫不足為奇。
讓文化名人損失最慘重的瘟疫,發(fā)生于東漢末年。建安二十二年(217),江淮地區(qū)暴發(fā)的重大疫情,在曹植筆下很凄慘:“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彼抉R懿的哥哥司馬朗(171—217),在疫情發(fā)生后,去軍營為士兵治病,不幸染病去世?!敖ò财咦印?,有徐幹、陳琳、應玚、劉楨、王粲五人死于這場瘟疫?!捌咦印敝械牧韮晌灰呀?jīng)提前故去,如果他們活到這個時候,估計也難以逃脫死于瘟疫的宿命?!敖ò财咦印碑敃r站在文學頂峰,這場大疫重創(chuàng)了當時的文壇。
老百姓認為,瘟疫是鬼神興風作浪所致,為求自保,紛紛插桃符“驅(qū)鬼”求平安。曹植感覺很荒唐:“或以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門,若是者鮮焉。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之,亦可笑也?!辈苤舱J為,瘟疫是自然界陰陽二氣失調(diào)導致的,根本沒有什么鬼神。
宋代社會繁榮、文化與經(jīng)濟高度發(fā)達,但兩宋300多年間,天災和戰(zhàn)亂不斷,引發(fā)的疫病大大小小多達200多起。蘇軾的紅顏知己、北宋才女王朝云,就是死于瘟疫。王朝云多才多藝,容貌絕麗,秦觀夸她“美如春園,目似晨曦”。蘇東坡對她百般寵愛,有《浣溪沙·端午》作證,一句“佳人相見一千年”,道出了無限深情。紹圣元年(1094),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jié)度副使,前往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眾多侍妾散去,唯有朝云相隨。紹圣三年(1096)七月,惠州暴發(fā)瘟疫,王朝云感染疫病去世,年僅34歲。
兩宋之交頻繁發(fā)生的瘟疫,加速了北宋的滅亡,也讓李清照失去了丈夫趙明誠?!端问贰酚涊d:“建炎元年(1127)三月,金人圍汴京,城中疫死者幾半。”史書上寥寥幾語。李清照所著《金石錄后序》講述了趙明誠感染疫病而亡的過程:“……途中奔馳,冒大暑,感疾。至行在,病痁。……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屨之意。葬畢,余無所之?!痹瓉?,趙明誠赴任的路上就生病了,虛弱的身體不敵瘟疫的入侵,很快就臥病在床。李清照立刻趕去照顧,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這對恩愛的夫妻就陰陽兩隔。趙明誠的離去,讓李清照失去生活依靠,也失去精神支柱。之后,她一改過去文風,詞作充滿孤獨、悲痛。
明朝末年,北方大旱造成大面積饑荒,老百姓把樹皮、草根吃完了,就捉老鼠吃。要命的是,無處覓食的老鼠體質(zhì)變?nèi)?,自身攜帶的病菌較平時增多,鼠疫桿菌大量繁殖。于是,鼠疫暴發(fā)。明末史學家夏燮在《明通鑒》中記載:“京師大疫,死者無算?!薄八劳稣斫?,十室九空,甚至戶丁盡絕?!睋?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死于明末鼠疫者多達千萬,首都北京幾乎死去四分之一人口。李自成進京時,北京已然“人鬼錯雜,日暮人不敢行”?,F(xiàn)在許多學者認為,明朝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包括鼠疫在內(nèi)的天災、饑荒、瘟疫等非戰(zhàn)爭因素。
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是死于瘟疫。只不過不是鼠疫,而是登革出血熱。清康熙元年(1662)五月,鄭成功偶感風寒,身體發(fā)熱,服用湯藥后病情加重,狂躁不安。半月后,他登臺點將完畢,回至書房,一邊飲酒,一邊誦讀《皇明祖訓》,失聲淚下,捶胸頓足,乃至雙手抓面,自咬其指,大呼而死。鄭成功驅(qū)逐荷蘭,收復臺灣,功績光耀千古,死前如此歇斯底里,讓人驚異之余,無不扼腕嘆息。
提起“天花”疾病,如今多數(shù)人都陌生了,明清時期,天花肆虐,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甚至對清初的施政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據(jù) 《清宮檔案揭秘》記載,清朝入關(guān)后十位皇帝中,順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康熙與咸豐雖然僥幸從天花的魔爪下?lián)旎匦悦?,臉上卻留下了麻子。同治十三年 (1875)十二月初五,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在養(yǎng)心殿駕崩。據(jù)《同治十三年十月萬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記載:“脈息浮數(shù)而細,系風瘟閉束,陰氣不足,不能外透之癥,以致發(fā)熱頭眩,胸滿煩悶,身酸腿軟,皮膚發(fā)出疹形未透,有時氣堵作厥?!卑l(fā)燒,畏寒,出疹,都是天花的癥狀。同治帝的老師翁同龢在其私人日記中記載:同治帝于十月“二十一日,西苑著涼,今日(三十日)發(fā)疹”。又聽說:“昨日治疹,申刻,始定天花也。”同治帝本人也說過:“朕于本月遇有天花之喜。”
肺結(jié)核是一種古老的疾病,有“白色瘟疫”之稱,民間稱為“癆病”,因為患者“面色蒼白、身體消瘦、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這種疾病不僅在勞苦大眾中蔓延,許多名人一樣逃不過這場白色劫難。波蘭著名作曲家肖邦,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契訶夫,德國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席勒,美國哲學家、詩人梭羅,英國詩人雪萊,都死于“白色瘟疫”。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林黛玉所患之病也是“肺結(jié)核”。有學者考證,三國名將周瑜就是染上了開放性肺結(jié)核而死,年僅36歲?,F(xiàn)代名人中,魯迅、蕭紅、林徽因等,都是死于肺結(jié)核。郁達夫,二十幾歲染上肺結(jié)核,差點喪命。瞿秋白因身患肺結(jié)核病,無法隨紅軍主力長征北上,被迫留守南方,1935年被國民黨軍隊逮捕槍決。
“疫,民皆疾也?!弊怨诺浇瘢烈呔褪且粋€社會難題,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戰(zhàn)“疫”的記載。無數(shù)次慘重的教訓告訴我們,瘟疫的出現(xiàn),多非天災,而是人禍。人類必須自我反省,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否則人類遭受的懲罰,會越來越嚴重,最終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