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摘要:當今社會,教學不僅僅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其具備符合個人發(fā)展、社會發(fā)展的技能為目的,同時還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yǎng)。美術教學是德育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在中職學校的美術課堂上開展德育,有利于豐富學生的道德體驗,健全其人格,有利于提升其綜合素質。因此,教師要在中職學校的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以便提升學生的思想文化水平。
關鍵詞:中職? ?美術? ?德育功能? ?措施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140-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科知識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已經不是唯一評判學生好壞的標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也是評價學生能力的重要部分。中職美術教學不僅僅是美術知識教學和審美教學,其教學內容中含還有文學、歷史學、設計學等諸多學科,因此綜合性強。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可以增強個人內心體驗,產生情感活動,這是德育的體現(xiàn)[1]。因此,中職學校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可以在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理念,讓二者在課堂上充分融合、補充,既發(fā)揮美術教育的優(yōu)勢,又能健全學生的個人品格,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教師以身作則,增強德育滲透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是學生的表率,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生活中,教師都需要堅持為人師表的原則,在儀容儀表、說話談吐、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等方面均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首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以端莊高雅、大方得體為主,這可以讓教師具備藝術氣質,讓學生感到親切感。教師也可以根據教授的課堂內容進行打扮,比如在服飾的美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身著民族服裝、漢服等,讓學生直面服飾的演變過程,同時領會到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魅力,產生民族自信心。其次,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語言藝術。對于學習注意力集中、學習效果好的學生,以鼓勵為主,讓其繼續(xù)保持優(yōu)點;對于學習能力欠佳或者存在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教師再對其進行教育時要注意用詞,在尊重所有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告知其存在的錯誤,了解原因,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讓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不能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若是自己在教學中出現(xiàn)錯誤,要敢于向學生承認并改正,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一個有擔當?shù)慕處?,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和信服感,將教師當做自己的榜樣。因此,教師為人師表,在進行德育時要以身作則,在學生面前樹立、保持良好的形象,展示良好的人格,讓學生認識并遵守學習中應該遵守的原則,并用于生活中,這樣即為教師潛移默化地將德育融入課堂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格。
二、分析美術教材,發(fā)掘德育元素
在中職美術課堂上進行德育,要從美術教材的實際出發(fā),教師要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首先要認真研究教學內容,發(fā)掘出教材中隱含的德育元素,這樣才能保證后續(xù)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美術教學中,德育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作者的思想與精神,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向學生展示美術作品,帶領學生一同探索作者的生平及精神世界,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蘊含的作者的偉大藝術修養(yǎng)[2]。學生都知道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作者是達·芬奇,其是一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科學家、畫家,《巖間圣母》《最后的晚餐》等作品均體現(xiàn)了他精湛的藝術造詣。教師要在課堂上滲透德育,可以從達·芬奇的經歷說起。達·芬奇十四歲那年起從師藝術家弗羅基俄,其給達·芬奇上的第一課就是雞蛋,且在今后的漫長時間內,都只讓達·芬奇畫雞蛋。達·芬奇對此存有很大的疑問,便詢問老師為何總讓他畫雞蛋,老師回答:“雞蛋固然一般,但是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事物,即便是同一個雞蛋,投來的光線不同,角度不同,畫出來的雞蛋也不一樣。因此,畫雞蛋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只有將基本功練習到位,在繪畫時才能讓畫筆聽從的指揮,得心應手。”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受到啟發(fā),于是天天拿著雞蛋畫畫,三年間畫雞蛋的草稿紙堆得很高,久而久之,其基本功十分扎實,成為了偉大的藝術家。教師將這個故事告知學生,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被困難、艱苦打倒,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不要輕易放棄,不要怕吃苦,只有堅持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三、欣賞藝術作品,感受精神力量
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欣賞美術作品是一個重要的途徑。在我國千百年的文化流傳中,美術寶庫珍貴彌足,美術作品中充分蘊含了中華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美術課堂的欣賞教學即教師引領學生對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學生面對美麗、豐富的藝術作品,會激發(fā)欣賞情趣,學生會對美術的表現(xiàn)方法、視覺語言等有基礎的了解,使其初步掌握美術基礎知識及基本創(chuàng)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藝術的熏陶下,逐漸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審美情操,拓寬其知識面,進而擴大藝術視野[3]。比如,教師在教授中國傳統(tǒng)文化部分的內容時,可以選擇“中國古代青銅藝術”為主題,從互聯(lián)網上搜集一些青銅器的照片、視頻、繪畫作品,讓學生觀察青銅器上的花紋、文字、結構、色彩等,再進一步向學生介紹青銅器的鑄造工藝,引導學生觀察細節(jié)之處。青銅器種類豐富、造型雄偉、紋飾精妙、鑄造精良、創(chuàng)意高深,其光輝的成就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文明的演變與進步,其所達到的藝術境界空前絕后,各大博物館均將之作為館藏重器。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青銅器繪畫、攝影作品,學生可以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了解到古人的奇思妙想,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文化傳承的意義,產生熱烈的愛國之情,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中富含著一定的社會道德、社會思想、人生價值、人生追求,教師在美術課堂上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欣賞,除了可以讓學生對美術作品有直觀的感受外,還能帶領學生深入理解作品蘊含的深意,學生能潛移默化接受德育的洗禮,進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四、組織美術活動,構建良好品格
道德不可空口而談,而是要從人的實際行動體現(xiàn)道德的約束。在中職美術課堂上滲透德育,并非將美術變?yōu)樗枷肫返抡n程,教師也不能僅憑借說教及喊口號對學生進行德育,而要重視實踐活動對于德育的意義,舉辦美術活動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品德。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部分美術知識及創(chuàng)作技能,自然會想要將自己新奇的想法通過繪畫作品表達出來,教師則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常用的美術活動為繪畫比賽、黑板報比賽、優(yōu)秀美術作品展覽、現(xiàn)場作畫等,這不僅可以延伸、拓展美術知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其在創(chuàng)作中獲得情感體驗,鍛煉自己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舉辦主題黑板報比賽,將全班學生分成幾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繪制黑板報。學生會以小組的形式搜集相關主題資料,探討黑板報的內容,比如配文、配圖、板報結構、色彩分布等,接著按照學生各自的特長進行分工,有的學生繪畫技巧好,負責畫圖;有的學生寫字好看,負責配文;有的學生對色彩較為敏感,負責填涂顏色……學生通過合作分工,一起完成黑板報作品。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領會到集體主義的意義,有利于其樹立集體意識,在相互交流中團結協(xié)作完成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其合作能力??傊?,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美術活動,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品德,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美術教學是發(fā)展德育的重要途徑,學生不僅能在其中獲取美術知識,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還能在知識的傳遞中感受美術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力量,有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提升其品德。在實際的美術德育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在課堂上滲透德育;對美術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發(fā)掘德育元素;讓學生欣賞藝術作品,感受其中的精神力量;組織學生進行美術活動,促進其構建良好的品格。如此才可以讓學生真正明白德育的意義,主動接受德育的洗禮,才能提高其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艷.中職美術欣賞教學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05):45-46+136.
[2]何萍.中職教育中美術教育功能與德育教育的結合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157-158.
[3]龍晴琴,夏金星.中職美術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思考和探索[J].職教通訊,2017,(27):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