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云
摘要:本文以賞析《桃竹錦雞圖》為主,分析王淵花鳥畫的風格特點。其早期師承趙孟頫,對于黃筌“黃家體格”的繼承與發(fā)展,以及元代時期文化背景所發(fā)生的變化,造就王淵的墨花墨禽風格的形成。主要解析《桃竹錦雞圖》的技法以及王淵墨花墨禽的風格特點,王淵的墨花墨禽豐富了花鳥畫的表現(xiàn)形式,不僅對元代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后人更稱贊其以墨代色。對當時以及后世都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其墨花墨禽的風格也對當代具有很好的學習和借鑒意義,其在繪畫上的成就值得更深入地探究和學習,同時對自己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有很大的啟發(fā)。
關鍵詞:王淵? ?《桃竹錦雞圖》? ?墨花墨禽? 花鳥畫
中圖分類號:J2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9-0049-02
一、王淵生平及《桃竹錦雞圖》簡介
王淵,元代畫家。字若水,號澹軒,又號虎林逸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王淵從小就學習繪畫,涉及的題材廣泛。所畫山水師從北宋郭熙,花鳥師從黃筌,人物師從唐吳道子,“故其所繪皆師古人,無一筆院體”。夏文彥在《圖繪寶鑒》中評價其在水墨花鳥畫方面的杰出成就,“當代絕藝也”,也表現(xiàn)了他對花鳥畫的重大貢獻。
王淵出生于職業(yè)畫家,掌握深厚的繪畫技法。王淵花鳥畫主要由黃筌指導,表現(xiàn)手法為“黃家富貴”,但后來由于畫院的廢棄,王淵等眾多畫師也就失去了其工作,為謀生路其想要尋得趙孟頫的指點,其繪畫思想對元代及后世都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王淵以趙孟頫等人的成就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大量風格獨特的墨花墨禽的作品,成功的將五彩為貴的設色花鳥畫轉(zhuǎn)向水墨至上發(fā)展。從王淵流傳的作品來看,其有兩種不同的畫風:一種是雙勾填彩,有工筆淡、重彩兩種表現(xiàn)方式;另一種是水墨暈染,有清新淡雅的情致,其中《桃竹錦雞圖》最具代表性。
《桃竹錦雞圖》是王淵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其為花鳥畫在元代由設色轉(zhuǎn)向墨筆的過渡性代表作。此幅《桃竹錦雞圖》軸,紙本墨筆,縱102.3厘米,橫55.4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中描繪了一株初綻花蕊的山桃,坡石周圍生長了幾桿翠竹,一只錦雞站立在畫面正中的太湖石上,悠閑地梳理自己的羽毛,另一只則半藏于太湖石后方,靜靜的看著畫面上方,溪水流泉,有動有靜,相互配合,一派和諧的春的氣息躍然畫上。右邊石間題款“至正三年冬臘月錢塘王淵若水為仲華良友畫”。作于1343年,是畫家現(xiàn)存創(chuàng)作年代最早的作品。
二、時代審美對王淵風格形成的影響
到了元代,由于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文人不得志,儒生移情于書畫,北宋啟蒙的文人畫由此興盛,甚至達到頂峰。宋代那種色彩豐富、雍容華貴的院體畫不再適合他們表達自己心中屈辱的情懷,他們的審美在精神上發(fā)生了變化,從宋代的細致壯麗轉(zhuǎn)為了簡率淡泊,“以素凈為貴”。由此出現(xiàn)了王淵墨花墨禽代表作品《桃竹錦雞圖》等,同時期代表人物作品有王冕的《墨梅圖》、張中的《芙蓉鴛鴦圖》、邊魯?shù)摹洱R聚平安圖》等。繪畫的功能從元代開始逐漸從僅僅是描繪客觀事物向抒發(fā)畫家內(nèi)心的情感的方向轉(zhuǎn)變?!澳駥懸狻薄澳荨迸c“粉筆禽卉”就在此時掀起一股新潮,元代花鳥畫在主題和技法上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繼承了宋代繪畫的韻味。
在宋代“格物致知”的理學思想的影響下,宋代寫生進入黃金時期,畫家深入自然,具體觀察事物的形象,從寫生中獲得創(chuàng)作的新鮮源泉,掀起了寫生的熱潮,傳統(tǒng)工筆花鳥畫向良好的趨勢發(fā)展。到了元代,寫生意識依然在持續(xù),其注重畫面的自然生趣,喜歡面面俱到而又精細的描繪物體,因此元代對寫生也是十分重視。王淵的墨花墨禽風格就是在寫生的基礎上,通過筆墨意趣,豐富再現(xiàn)一派春意盎然,生動有趣的春景。在墨花墨禽的創(chuàng)作上,王淵把黃筌的五彩變?yōu)閱渭兊哪?,在技法上引用山水畫法,完成了筆勢和墨韻上的多樣統(tǒng)一:“往往以黃家為體格,而純以水墨來暈染”,形成了一種端莊、飄逸、雅致的畫面境界,實現(xiàn)了由宋到元,由院體畫到文人畫的轉(zhuǎn)換。元代的花鳥畫繼承了宋畫的風格特點,墨花墨禽是在宋畫的基礎上又上了一步臺階。
三、由《桃竹錦雞圖》淺析王淵墨花墨禽中技法的使用
在中國繪畫中,色彩美是早期花鳥畫的重要特征,然而花鳥畫發(fā)展至元代,卻產(chǎn)生了劇烈變化,其明顯的標志是畫花畫鳥“不施彩而純以墨色者”的盛行。這種充分運用水墨來表現(xiàn)的花鳥畫簡稱墨花墨禽。墨花墨禽的范圍有兩種:一種是以寫意為主,具有文人墨戲之趣;另一種是以寫實為主,將工筆花鳥的賦色妍美轉(zhuǎn)為水墨清淡。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就是工筆花鳥畫中的以墨代色的興起,對此王淵則有開創(chuàng)之功。
《桃竹錦雞圖》屬于工筆沒骨畫,王淵在創(chuàng)作《桃竹錦雞圖》時運用了層次豐富的墨色變化,用筆塑造形象,用墨表達形態(tài),加入了大量豐富的技法語言,整幅作品用筆工整,氣勢恢宏,有黃筌遺韻。畫面中運用了勾、皴、點、染等技法,并將這些技法相互交融在一起,筆墨細膩工致,氣韻蒼古生動,一只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錦雞相融于和諧的春景中。
(一)分染法
工筆畫中要精確表現(xiàn)物像形體結構,取得明朗、潤麗、厚重的藝術效果,須從反復渲染、逐遍積旋中獲得,古稱“三礬九染”。此法宜“運色以輕為妙,加深者受之以漸,濃厚者層疊以薄”。在《桃竹錦雞圖》中,王淵繪畫的大部分物像都使用了染法。比如在繪畫桃花時,是先用較淺的墨色暈染出大致的花形,再進行分染,用兩支筆,一支蘸墨,一支蘸清水,先用墨筆從花瓣的根部開始染起,接著用水筆輕刷使墨色逐步向外暈開。再根據(jù)結構,經(jīng)營位置,調(diào)整各個花瓣的深淺墨色,體現(xiàn)著微妙而細膩的結構變化。在禽鳥的在造型上,并沒有進行太多的著色,開始加入更多的“點法”或者“寫法”。在宋代,禽鳥毛羽濃密細長的描述呈現(xiàn)出高度的細化,并與“寫法”中的點、畫因素更加融合,運用詳細的“點法”、精致細密的掃法和水墨淋漓的墨法,再加上筆態(tài)恣縱的寫法來描繪禽鳥,先用淡墨畫出禽鳥的造型,然后層層漬染,漬染是一種見筆觸的濕染法,墨筆較干,略帶皴擦,然后用水筆趁濕點染,破開原有的墨色,加上勾勒,絲毛或以散筆擦寫,突出了禽鳥的形狀與特征,又凸顯了嚴謹細致的畫風。
(二)皴擦法
皴擦在此幅畫面中主要運用在樹石上,元代水墨花鳥畫在山石樹木的造型上繼承了宋代山水畫的成就,也運用了元代山水中的經(jīng)典元素,對樹石的造型都有細致的布局。石頭的造型在畫面上都具有重要的構成和特殊的形態(tài)。根據(jù)繪畫的氣氛,皴、擦、點、染各種筆法交織在一起組成了這個結構。按照石塊的方向,嚴謹而明智的筆法布置凸顯了藝術家的獨特魅力。在《桃竹錦雞圖》中,湖石采用了更獨特的造型方法,大面積的墨色暈染,然后趁著水跡未干時進行皴染湖石,對層次進行營造,最后待水跡干透時再用濃墨和肯定的小筆斧劈皴法來深化湖石的形狀。石頭上沒有任何線條的勾勒,其外輪廓的顯示,是靠石頭后面背景的襯托。桃樹先用淡墨勾勒出大致的形態(tài),然后簡單用皴法對樹干進行補充,最后詳細皴擦細致的枝節(jié)。禽鳥的頸部用散筆依照結構層層擦寫而出,不拘泥于中鋒行筆,來強調(diào)羽毛蓬松的質(zhì)感。背部羽毛大小錯落,依照形體轉(zhuǎn)折而出,到了尾部全部用“落墨”點漬層染,在控制形的基礎上追求墨色變化。對于錦雞身上的羽毛,根據(jù)造型和形體,皴擦點染并用,將凹凸不平,花紋狀的紋錦表現(xiàn)得細膩渾厚,有生機活力??梢钥闯霎嫾以谂ν黄圃后w畫對自己的影響。
(三)點厾法
桃花的花萼是造型中最見精神的結構。仔細分析花萼,根據(jù)結構用重墨點出花萼,雖然每個點畫都顯得渾厚圓潤,但是塑造花萼的結構和布局都顯得非常細致精準,立見其精神結構,既尊重客觀對象,又符合繪畫的規(guī)律。在禽鳥尾部以及胸部的羽毛上,少量的采用了點厾法,因為王淵對于設色花鳥中的“隨類賦彩”有較好的把控,對物象的明度,純度較好的掌握才能使其描繪墨花墨禽時能夠得心應手。根據(jù)錦雞自身豐富的色彩變化,在羽毛的描繪上也加入了豐富的墨色和形狀的變化。
元代的“墨花墨禽”形式語言與其他花鳥畫有著不同的藝術特色,其是在五代黃、徐畫風和兩宋院體畫風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一是著重在客觀地描繪自然的基礎上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二是靈活運用筆墨,以用筆用墨的深淺、濃淡、干濕等變化,使畫面變化更加豐富,層次多變,“以無彩勝有彩”,正所謂“墨花飛舞,似五彩照眼”,別具一格的新體驗?!澳荨钡奶厣驮谟趯懸庠炀昂妥非笮问矫溃攸c在于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追求描繪客觀事物的同時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抒發(fā)心中臆氣,此種形式真正與前人的花鳥畫有了較大的差別。王淵的作品《桃竹錦雞圖》《芍藥粉雞圖》《竹石錦雞圖》等,畫家運用水墨畫桃花、山石錦雞等,形象有趣活潑,造型精細嚴謹,勾線不著色,然后用水墨渲染,清新精致獨特,進一步挖掘筆墨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