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振國
本文介紹芝麻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苗期管理,病蟲害防治,以期為提高芝麻產量做參考。
芝麻是一種耐旱、喜溫、喜光作物,其經濟價值很高,用途較多,副產品可做肥料,飼料,也可以進一步加工成多種產品。芝麻還是小麥等作物的好前作,利于種地與養(yǎng)地相結合,提高土壤肥力。芝麻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一、選地整地
芝麻地要求非重茬地種植,以減少病害發(fā)生,應選擇土壤肥沃、排水方便、疏松的旱地或旱坡地為宜。芝麻怕漬水,應在平整土地基礎上進行開溝起畦種植,地里有溝,芝麻增收,大溝通小溝,旱澇都豐收。一般畦高15-20cm,畦寬2-3m即可,為便于澆灌排水,畦長不要過長,土地要深翻15-20cm。農家肥0.5-1t/畝混過磷酸鈣30-40kg/畝堆漚腐熟后均勻撒施基肥。亦可用尿素9kg/畝、氯化鉀1kg/畝、過磷酸鈣30-40kg/畝均勻撒施,然后深耕細耙起畦播種。如果是麥收后進行鐵茬播種的地塊,一般每畝施三元復合肥N12%、P18%、K15%25公斤-35公斤,可用耬先播化肥,然后再錯行播種芝麻。
二、苗期管理
播種后,保證全苗、壯苗是芝麻增產的關鍵。如果播后下雨土壤易板結,土壤下層也會因為過于潮濕而出現缺氧,導致種子無法萌動,出苗受阻。因此應在雨后土壤發(fā)白時,及時淺鋤或橫向輕耙,破除土壤板結幫助幼苗出土。幼苗出土后,適時進行查苗,斷壟缺苗的要補種。一般芝麻長出兩對真葉時除草間苗,保留健壯的幼苗。幼苗之間只有保持健康的距離,才能夠使它在后期生長時更好地吸收營養(yǎng),滿足它生長的需求。出苗后20-5天遵循“密留稀,稀留密,不密不稀留壯苗”的原則定苗。大概在長出第5片葉子的時候開始定苗,株距在5厘米左右,定苗不能太早進行,避免影響到芝麻后期的健康生長。一般早上七八點或者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適合定苗,定苗以后要及時的澆水,增加定苗的成活率。初花期前除草松土3次,除去田間雜草提高土壤通透性,保證幼苗正常生長。
芝麻中期生長需要較多的水分和養(yǎng)分來滿足植株生長與開花結蒴需求,同時要防止芝麻發(fā)生植株徒長、落花落蒴現象。此期芝麻生長速度較快,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在此期間既要防止雨水過多對芝麻造成的漬害、病害、死株嚴重,又要防止長期干旱對芝麻造成提早停止生長,影響芝麻產量。因此,伏旱要及時澆水,在傍晚時,隨澆隨排,最好夜間澆跑馬水。遇大雨后要及時排水,確保雨后地面無明水。第三次除草松土時進行培土,防止大風大雨造成倒伏。
適時打頂,打頂要選擇晴天進行,摘掉頂端1厘米長左右的莖就可以,一般可以增產10%左右,晚播芝麻的打頂增產效果顯著。芝麻封頂時要及時打頂,打頂早將會影響植株正常生長,減少結蒴,影響產量;打頂晚就不能起到調節(jié)養(yǎng)分攻籽增產的效果。
三、病蟲害防治
芝麻最常見的病害有枯萎病、立枯病、病毒病、莖點枯病以及葉部病害等。這些病害有許多共同之處,因此可以采取農業(yè)綜合防治措施:一是輪作不重茬,合理倒茬;二是起畦種植,深溝排水,做到旱能澆水、澇可排水;三是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中耕除草時避免傷根及時培土防倒伏增施磷鉀肥;四是進行藥劑防治,可在初花期開始噴灑40%多菌靈、代森鋅等藥劑溶液,每周一次,能夠有效地防治葉部病害、枯萎病以及莖點枯病。
苗期地老虎的危害在全國芝麻產區(qū)都普遍發(fā)生,咬食芝麻嫩葉嫩莖,造成芝麻缺苗斷壟,若不及時防治,嚴重影響芝麻產量。地老虎3齡前幼蟲危害是咬食芝麻幼苗生長點以及嫩葉;3齡后幼蟲分散為害,夜里咬斷幼苗;成蟲一般在傍晚活動,有很強的遷飛能力。防治可于傍晚進行,用5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噴殺3齡前幼蟲,連噴2次,殺幼蟲效果95%以上?;驀娛?0%氧化樂果加2.5%溴氰菊酯1000倍液混合噴霧效果更好。
中、后期芝麻蟲害主要有蚜蟲、芝麻天蛾、鬼臉天蛾。大量蚜蟲群集在芝麻嫩葉背面吸食汁液,造成葉片蜷縮,影響芝麻產量。其防治方法可用洗衣粉、尿素、清水按1:4:400的比例配制成合劑均勻噴灑,每畝用量60kg。這個合劑既有防治蚜蟲的作用,又具有葉面施肥的功效。
芝麻天蛾、鬼臉天蛾的危害主要是其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葉片全部被吃光,有時也危害嫩莖和嫩葉。其防治方法可在幼蟲盛發(fā)時,使用25%滅幼脲3號懸浮劑500~600倍液或2%巴丹粉劑,每畝用2.5kg,亦可噴灑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者25%愛卡士乳油1500倍液。而成蟲盛發(fā)時可以利用其趨光性采用燈火誘殺。
(作者單位:467300河南省魯山縣農業(yè)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