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謙
這個任務有點難——只身深入野外,不偽裝,不直接接觸野生動物,還要在7天之內(nèi)獲取多種動物的秘密信息。
“咕嚕博士,你咋不讓我上天呢?”接到任務后,糖兄抱怨道。
“你可以使用動物情報交換站呀。”糖妹提醒糖兄。
聽到這句話,糖兄的嘴角彎出一個好看的弧度。
第二站:臭糞堆
放眼望去,沿河邊向東大約300米,有七八十個大糞堆。三三兩兩的河馬有的正用尾巴瘋狂地甩著便便,有的正認真地聞著糞堆。糖兄心里樂開了花,這里的每一個糞堆都是一個情報交換站啊。河馬在糞堆旁留下便便的同時,把自己想要說的話也留在了那里。
“這坨便便的主人正當壯年,還是雄性……這一坨的主人想告訴大家離東邊的水草遠點,因為那里有毒……”忙活了半天,糖兄收獲了一大堆情報,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第一站:冰柱子
啟動時光機,糖兄第一站來到狼的領(lǐng)地。在糖兄的記憶里,狼是用尿液留言的。它們的情報交換站就是樹樁、草木棍、倒木等等。意外的是,時光機把糖兄拋在了一個大雪紛飛的山坡上。樹樁、倒木什么的全都看不見,這下去哪里找情報交換站呢?
等了幾個小時,糖兄發(fā)現(xiàn),狼群隨便選了一個突起的物體,依次在上面排尿,久而久之,就凝結(jié)了好大的一個冰柱子。一個新的交換站誕生了!
哺乳動物用糞便、尿液、腺體分泌物等來“說話”,這叫“化學通信”。貓科動物把尿液噴在樹干或巖石上,所以它們的情報交換站就是樹干或巖石。
印度犀、野豬、獾把糞堆當作情報交換站。野豬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熟悉的地段活動,活動范圍一般是8~12平方千米。它們的情報交換站就是領(lǐng)地中央的大糞堆,高度可達1米多!
第三站:大樹干
蹭,蹭,蹭,大熊貓?zhí)鹌ü?,后肢使勁扒著樹干,把肛周腺體分泌的信息留在了樹干上,樹干就是它的情報交換站。
得來全不費工夫??!糖兄正準備上前采集情報,一頭羚牛突然沖了過來。羚牛二話不說,上來就朝著樹干一頓蹭。它們的氣味更濃烈,三兩下就把大熊貓的信息覆蓋了!
天哪,這下大熊貓可要和同伴失聯(lián)了。糖兄很無語,臨時改變主意,獲取了羚牛的情報。
第四站:北極冰面
最后一站,時光機把糖兄拋到了北極的冰面上。
糖兄不愧是編輯部王牌情報員,他瞬間就意識到,身下的遼闊冰面就是情報站。北極熊一邊行走,一邊把腳掌的味道散布在冰面上。
北極熊熊掌上的汗腺很大,行走時,熊掌上一簇簇的毛把足臭涂抹在冰面上。在一年的不同時間,北極熊在冰上留下不同的氣味足跡,其他北極熊嗅探這些足跡,跟隨足臭運動。
在北極這樣的地方,一頭形單影只的北極熊借助足臭和其他熊溝通,想想就覺得很酷。
順利完成任務,糖兄回到編輯部。這一趟,他可有講不完的故事要顯擺了!
跟大熊貓和羚牛不同,有些草食動物的情報交換站就建在覓食區(qū)的樹枝、樹葉或草叢上。長得高的動物把情報站建在更高處,比如,長頸鹿的情報站就要比黑斑羚的高得多。
★長頸鹿在合歡樹上摩擦頭部,是用自己前額和眼眶周圍的分泌物做標記。
★成年雄性考拉靠胸脯上分泌的物質(zhì)在樹上做標記。
★水豚一邊拱著鼻子前進,一邊把鼻子上的分泌物蹭在水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