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萍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在藝術作品中以象征手法借物喻人、以物抒情,從而引發(fā)受眾的情感共鳴。象征手法是形成創(chuàng)作理念的構(gòu)思形式之一,關鍵在于尋找主客觀的共通性,借助客觀的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主體的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將某些比較抽象的精神品質(zhì)化為具體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賦予作品深意,使作品低調(diào)內(nèi)斂卻立意深刻。白居易詠草“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百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辟潛P小草頑強的生命力。用草的堅韌,激勵人們即使出身平凡,也要有不平凡的精神。王安石詠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绷韬氉蚤_與雪競相開放,而且勝雪芬芳,表達了一種頑強傲雪的精神。鄭板橋一生清苦,在畫竹寫竹中“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鞭策自己、安慰自己、成就自己。這種以象征手法托物寄情的創(chuàng)作理念將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客觀的具體“物象”上,讓人們從平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從視覺美感悟到內(nèi)在美,體會出隱藏于生活表象背后的深層哲理和人生真諦。綜上案例,怎樣將所托之情寄托于現(xiàn)實的事物上呢,首先要抓住“物”的特點,突出它與所喻之人、所托之情的共通之處,從而自然卻能深刻的表達感情。
《飲酒》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薄毒旁麻e居》中“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持膠靡由,空服九華?!薄讹嬀破淦摺分小扒锞沼屑焉?,裛露掇其英?!薄毒湃臻e居》中“酒能祛百慮,菊為制頹齡?!薄罩谔諟Y明,是他的日常生活陪伴,也是他的精神靈魂伴侶。陶淵明,一生四次出仕,四次退隱。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為官八十多天便棄官歸隱田園。從此,不為五斗米折腰,過起了“采菊東籬下”的田園生活。這也成就了他的文壇地位,成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曰:“晉陶淵明獨愛菊。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可見,因陶淵明對菊花的多次歌詠,使之成為后世對田園生活向往的抽象化表達,是隱逸之士的象征。
菊花,它不僅代表隱逸之士的氣節(jié),還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征意義。它在深秋寒霜季節(jié)仍然花開不斷,象征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品格。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被視為“高雅傲霜”的典范,寓意著高尚的情操。無論送人還是自用,賞菊都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般的享受。
“一朵一杯,一花一飲。”一朵大而飽滿的菊花,在杯中舒展、豐盈、盛開,這就是菊之上品——金絲皇菊。金絲皇菊產(chǎn)地地處山區(qū),海拔較高,一般在11月初迎寒開放,每單枝僅保留一個花蕾,其花形越大越圓潤飽滿,無論是觀賞還是茶飲,都是菊之上等品?!熬绽賶亍本褪且源藶閯?chuàng)作原型,以菊花代表隱逸之士的象征意義作為創(chuàng)作理念,以藝術手法營造一種田園生活的意境。“菊蕾壺”以筋紋器造型為基底,筋紋器是紫砂三大器型(光器、花器、筋紋器)之一,其器型原理是依據(jù)大自然中的瓜果、植物花形提煉加工而成,運用幾何形等比例分割和重合變化,如合菱、菱花等,常見有三、六、八、九、十二、十八、三十六瓣之分。筋紋器又被稱為“筋囊貨”,“筋”為“骨”,表現(xiàn)的是收勒之力;“囊”為“氣”,表現(xiàn)的是鼓脹之力。“菊蕾壺”作六等分,瓣面大小如一,線條緊致流暢,六瓣菊花圓潤飽滿,呈現(xiàn)出勻稱豐腴的寶相。壺鈕也作六等分,與壺身呼應。壺嘴、壺把、蓋面舍棄筋紋線條,作光器處理,這樣的創(chuàng)新巧思簡單處理卻顯新穎別致,簡潔大方。泥料方面,選用了段泥中的上品青灰泥,不同于朱泥的鮮艷嬌嫩,紫泥的端莊厚重,青灰泥燒成后色澤青穆沉靜,一經(jīng)泡養(yǎng)有青鐵古玉質(zhì)感,柔滑如脂,低調(diào)內(nèi)斂,契合隱逸之士的氣節(jié)?!熬绽賶亍保罩紊鷦?,菊之韻濃郁,意境幽深淡遠,平淡見奇,娓娓道來,讓人身臨其境。
現(xiàn)今塵世,人如流水馬如龍,熱鬧也喧囂,絢爛多彩也紛繁復雜,人們在追求高質(zhì)量的物質(zhì)需求中忙忙碌碌,在偶爾休憩中就急需要心靈的慰藉?!吧街泻问??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成為多少俗塵滾滾中人的向往?陶淵明在一千多年前就告訴我們:“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迸菀粔夭?,品一杯茗,于一隅安靜里,融于自然,淡然歡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