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進
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學科學日常教學的真情實況,分別從“德——“學必以德為本”,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智——“學而不思則罔”,鞏固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體——“動如流水靜如玉”,促進學生健康體質建設”“美——“少年心事當拿云”提升學生高尚審美情操”“勞——“人美在勤勞”,增強學生勤奮勞動體驗”五個基本點出發(fā),對如何構建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課堂進行了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素質教育;德智體美勞;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情操;勞動體驗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落實,小學科學課堂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其中“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學活動就不失為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共同發(fā)展與進步的有效培養(yǎng)策略。社會的進步讓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接觸比以往更多的知識,所以小學科學課程的開設大大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與此同時科學知識的教學與促進學生的德育教學也是有著密切關系,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思維與能力并重的觀念,從而實現(xiàn)綜合素質的提升。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學模式,它不僅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在理論觀念方面也為學生指明了方向,而這與小學科學的教學目標是不謀而合的,因此積極構建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課堂將在很大程度能夠幫助學生順利成長。
一、德——“學必以德為本”,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精神
德育是開展其他教育的基礎,在小學科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小組合作探究知識的情況,因此每一位學生就要自覺培養(yǎng)團結互助的意識,從而齊心協(xié)力突破知識學習的重難點。如教師在教學“觀察一種動物”這篇文章時,就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合作學習小組,每組探究一種或者多種動物,之后更是可以在組內進行任務詳細分配,每位學生各司其職,最后再由總結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整理學生們的探究結果并形成書面文字或語言。在這個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團結互助,當他人遇到困難時要及時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從而實現(xiàn)團隊的進步,而這種團結互助的精神恰好就是小學科學和德育教學的有效結合點,教師們要努力把握好結合的程度和方向,最終促進學生們綜合能力的成長。
二、智——“學而不思則罔”,鞏固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
小學科學知識的學習是為了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最終促進學生能力與思維的共同發(fā)展與進步。如教師在教學“做一頂帽子”的過程中,首先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展示多種帽子的樣式,并帶領學生們分析這些帽子的功能以及制作材料等等。之后學生就可以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去探究怎么制作一定合格的帽子,有的學生負責選擇材料,有的學生負責設計款式,有的負責制作帽子等等,在最終制作結束后,教師可以挨個讓每位學生介紹自己在任務用到的創(chuàng)意,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們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死學,要巧妙靈活的掌握知識,要有著自己的學習思維,而不是隨波逐流,只有這樣才能做真正掌握知識。
三、體——“動如流水靜如玉”,促進學生健康體質建設
小學生要想能夠長期學好知識,就必須要保證一個健康的身體,從而教師在開展小學科學的相關課程時,也要充分融入體育鍛煉的環(huán)節(jié),從而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課堂上高效學習。如教師在教學“我們自己”這一大章節(jié)知識時,首先可以向學生們介紹人體的構造,讓學生知曉人體的潛力以及在鍛煉過程中容易受傷的部位等等,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條件等因素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從而保證日常健康體質的維持。這章節(jié)知識也包括“測試反應快慢”的內容,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況自然也就會擁有過人的反應,這不僅僅有助于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反應迅速,也有利于學生在小學科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敏捷的思維,從而能夠在課堂時刻跟隨教師的教學進步,確保了成績的穩(wěn)定進步。
四、美——“少年心事當拿云”提升學生高尚審美情操
學生在學習小學科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掌握一些基礎的科學現(xiàn)象或者理論等,更要努力培養(yǎng)自身的高尚審美情操,從而能從“美”的角度去認知科學,探究科學。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地球家園有什么”的過程中,就要讓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美,然后再從美的角度去學習科學。正如學生們所知,我們生活的地球充滿了神奇的科學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等等,而也正是這些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此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講述一個小故事,在我國古代人們對月亮的認知很少,所以就想象月亮上面住著美麗的嫦娥仙子和玉兔,而月食現(xiàn)象也被人們稱之為“天狗食月”,所以古時候人們會通過敲鑼打鼓的方式來嚇走天狗,進而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們更加向往這類美好的故事,這時教師在結合現(xiàn)時代科學知識向學生具體闡述這些奇妙的現(xiàn)象,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意識。
五、勞——“人美在勤勞”,增強學生興趣探究體驗
小學生要在學習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善于動手實踐,從而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趣味,增強活動體驗,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如任課教師在教學“分離水和食鹽”的知識時,就要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探究活動,讓學生們在實驗的過程中明白用加熱的方法可以將濃鹽水中的食鹽分離出來,進而在此基礎上充分激發(fā)學生們參與興趣探究實驗的渴望。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演示一遍實驗操作,讓學生們仔細觀看其中的步驟與注意事項,從而有效避免自己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遺漏關鍵環(huán)節(jié),這里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實驗探究的過程中涉及到了酒精燈,教師務必要規(guī)范學生們的實驗操作,從而防止學生們受到傷害??茖W一門探究的學科,學生要樂于鉆研,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知識,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加接近科學知識的本質。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課堂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基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教學模式的。這種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師以及學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教師來說,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并且在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融入其他眾多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積極因素,從而保證學生們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學生自身也要時刻督促自己,努力吸收課堂上的知識營養(yǎng),并將其與生活進行有效聯(lián)系,從而利用科學的手段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
參考文獻
[1]?秦洪波.如何在素質教育下構建高效的小學科學課堂[J].新課程(小學版),2015(004):240-240.
[2]?向林.探究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教育,2016(12):00245-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