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南唐司空圖的“韻味說”,以及南宋的“妙悟說”自出現(xiàn)開始,分析它們審美意蘊的文章一直層出不窮。它們出自不同的時代背景,但它們都產(chǎn)生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染之下,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審美意趣方面對“韻味說”與“妙悟說”進行異同分析。
關鍵詞:韻味說;妙悟說;主體性;審美意趣
一、以禪入詩
司空圖的“韻味說”與嚴羽的“妙悟說”理論都存在著以禪入詩的痕跡,這與唐宋時期釋家佛法的盛行有關。此外,禪宗里的某些觀念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家思想有著相通的精神,它們在不知不覺中加強著對文人思想的干預,因而使得文人的創(chuàng)作透著隱隱約約的禪宗思想。
司空圖在《與李生論詩書》中說道“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后可以言韻外之致耶”,“倘復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以及他在《與極浦書》中說“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談哉!”這里提到的“四外”說與佛家色空觀中的“假相非相”之說有其相似處,不難看出司空圖已經(jīng)認識意境的多層次性與立體性。佛家色空觀講究空納萬境,萬境皆空,如水中月鏡中象,講究虛實、有無的觀念,司空圖的理論在“虛實”觀念上著重把握詩歌意境中的虛象,他從詩歌意境中的實象出發(fā),引領創(chuàng)作者和讀者去理解詩歌中的虛象。他認為在對實象、實景的體會中,可以進入有一種虛無縹緲的“四外”之感,正是這種特別的審美感受,才造就了詩歌意境的獨特美。而嚴羽的“妙悟”說則是直接體現(xiàn)著釋家思想對其理論的影響。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評價唐詩時說道:“故其妙處透切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焙苊黠@,他承襲了司空圖一定的詩歌理論,即虛虛實實、不可捉摸的藝術境界,其中水月的意向常出現(xiàn)在佛經(jīng)故事中,如“一月普現(xiàn)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正是出自《永嘉證道歌》。
二、道家與釋家思想的影響
與嚴羽不同的是,司空圖的“韻味說”更多的是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他所提出的“象外之象”正是出自老莊哲學中的“大象無形”。老莊哲學認為世界萬物的本源是道,即“有”與“無”、“虛”與“實”、“動”與“靜”的結(jié)合統(tǒng)一,“象”出自于萬物之“道”,但它具有有限性,并不能真正的體現(xiàn)“道”,然而老莊哲學不認為“道”與“象”不能相互認識,“道”既然包含“道”,那人類就能從“象”出發(fā),去除外衣,因此就能認識“道”,體悟“道”。司空圖提出的“四外說”也有其相通的含義,即從“象”去體會“象”,從“景”去體會“景”。老莊哲學中還講究一種超脫凡塵的處世態(tài)度,他們認為“無為”即是“有為”,他們在“無為”的處世中自然而然的理解世界萬物的“道”,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實境》中的“性情所致,妙不自尋”以及《二十四詩品·沖淡》中的“素處以默,妙機其微”正是受到老莊養(yǎng)靜致虛的思想影響。此外,道家哲學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講究一種率性沖淡的生活方式,這與司空圖的“物我兩忘”、“情景交融”詩歌理想相一致。《二十四詩品》的《典雅》、《實境》、《自然》等不少篇章都體現(xiàn)了司空圖沖淡自然地道家思想,如他在《精神》中說道:“生氣遠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誰與裁。”他認為詩人只有在自然而然的理解中,才能明白什么是“真”,因而創(chuàng)作出符合詩人當時自然心情的詩句。如在《疏野》中說道:“惟性所宅,真取弗羈。拾物自富,與率為期。筑屋松下,脫帽看詩……”司空圖在這里強調(diào)詩人作詩取材應當順從本性,擺脫世俗功利的影響,從生活中挖掘作詩的意義,這樣做出的詩才顯得自然真實。
嚴羽《滄浪詩話》中的“妙悟”理論則主要來自于禪宗思想。錢鍾書在《談藝錄》中評價嚴羽的禪喻詩道:“滄浪別開生面,如驪珠之先探,等犀角之獨覺,在學詩時功夫之外,另拈出成詩后之境界,妙悟而外,尚有神韻?!眹烙鹨远U喻詩的不同之處,在于他能從禪理的角度理解詩意,更能用禪理的語言去闡明詩意?!稖胬嗽娫挕肥灼对娹q》中,嚴羽明確的提出以禪悟論詩的目的:“禪家者流,乘有大小,宗有南北,道有正邪。學者需從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義,若小乘禪,聲聞辟支果,皆非正也。”嚴羽曾提出“論詩如論禪”,在他的觀念里,闡釋詩道與闡釋禪道有其異曲同工之處。禪道的理解在于一個“悟”字,如上文所提到的禪宗之悟有深有淺,有大有小,有分限之悟,也有透徹的頓悟,嚴羽認為論詩也在于一個“悟”字,而詩之“悟”的最上乘就是“妙悟”。他在評價謝靈運時就用到了“透徹之悟”,即其詩能達到透徹玲瓏,無跡可尋,達到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眾所周知,嚴羽的“妙悟”學說是對禪宗大師大慧宗杲的禪學理論借用,宗杲認為“道物之極,言、默不足以載?!彼磳ξ淖志心嘤谖淖种g的參禪,強調(diào)在心的參悟,這是言語所不能傳達的感受,嚴羽的“妙悟”說提出詞、理、意興的詩歌要素(“南朝人尚詞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興,唐人尚意興而理在其中,漢魏之詩詞理意興無際可求?!保?,這詩之三要素正是基于心之妙悟。詞在于詩人的日積月累和對詩詞的特殊體會,理在于詩人對人生意趣的理解,意興是詩人在詞、理之間表達出的詩人獨特的領悟,只有詩人“悟”到了三要素的“妙”處,才能用言語描繪。而詩人的描繪之詞也僅僅是詩人所“悟”的其中之一,并不被做到完全的表達詩人的思想活動。
參考文獻
[1]紀莎莎.論司空圖試論中的意境[D].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10.
[2]和靜.論司空圖“韻味說”的意蘊和標準[J]保山學院學報,2012.
[3]王苑.嚴羽妙悟說的詩禪學緣探微[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6.
[4]孟凡蕭,殷學明.從嚴羽《滄浪詩話》“妙悟”說論詩人主體性[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
[5]鄭偉.嚴羽的詩歌哲學及其美學史意義[J].文學評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