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 覃奮
【摘要】目的 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康復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以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4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措施不同進行分類:對照組(n=23,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n=23,采用積極心理學理論護理),對比兩組最終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在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學理論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了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積極心理學理論;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5..01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多發(fā)于青壯年人群,且起病緩慢,臨床表現往往涉及感覺、知覺、思維、情感以及行為等多方面的異常和精神活動不協調的綜合征[1]。本研究對我院的4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研究,采用積極心理學理論護理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的4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均符合研究標準,并按照護理措施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3例。
對照組:男7例,女16例,年齡25~65歲,平均(46.12±5.07)歲;
觀察組:男9例,女14例,年齡23~67歲,平均(47.23±5.33)歲;
所有患者均為自愿參與,個人及家屬都簽訂相關知情同意書。兩組間患者各項基本資料均無顯著差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只進行常規(guī)的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積極心理學理論護理,內容為:
①入院護理:入院后,護理人員要熱情地接待,為患者做好全方位的檢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結合相關的病例資料,制定科學合理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挑選接受過專業(yè)心理專家或心理咨詢師培訓的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②心理護理:在日常護理中,與患者多進行交流取得其信任,鼓勵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波動,及時掌握其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安慰,提升依從性,減少應激反應。③家庭支持:告知患者家屬家庭支持對患者康復的重要作用,獲得家屬的支持和配合。叮囑家屬多給予患者陪伴、溝通、傾聽、鼓勵、夸獎,并盡可能滿足其需求,保持患者積極的心態(tài)。④馬斯洛積極心理學理論康復護理[2]:康復期患者需要與社會保持聯系,故可鼓勵并帶領患者參加廣場舞、太極、瑜伽等集體活動,促使患者找回對生活的熱情,改善患者的認知和社交能力。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統計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所有數據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x±s”(t檢驗),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在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詳情見表1。
3 討 論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加,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臨床上對精神分裂癥尚未發(fā)現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往往只采取抗精神病的藥物進行
治療,與此同時配合有效的臨床護理,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3]。本文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在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的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積極心理學理論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了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倪明慧.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臨床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7,8(14):166-167.
[2] 徐? ?靜.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3):268-269.
[3] 陳君鳳.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