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強
摘? 要: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是一門主要科目。語文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對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白x說寫”這三個教學程序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該打開教學思路,采用“讀說寫一體化”教學模式,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說寫能力,觸發(fā)學生的聯(lián)動思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同步提升,發(fā)揮讀說寫一體化教學計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際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說寫一體化教學
隨著我國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應該啟動創(chuàng)新的教學思路,為學生打造多元化的語文課堂。讀說寫一體化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強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鞏固學生的文學基礎,實現(xiàn)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值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大力實施和推廣。下面我們就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說寫一體化的教學策略展開簡單探討。
1? 注重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實施讀說寫一體化教學計劃的第一個程序,就是注重閱讀教學工作。閱讀是小學生打開文學大門的第一步,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增加詞匯量的積累,學習更多的文學知識,領悟更多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應該首先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順利開展讀說寫一體化教學工作創(chuàng)造有利的先決條件。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分解為兩個主要板塊:課堂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教學,下面我們就對這兩個板塊分別進行教學策略分析。
課堂閱讀教學中,語文教材是學生的主要閱讀素材,也是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主要獲取渠道,因此,教師應該明確課堂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通過課堂閱讀教學,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使學生更透徹的領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進而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例如,在教材《小松鼠找花生》一課中,教師可以首先鼓勵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并進行記憶和學習,然后根據(jù)課文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花生是長在地下的,激發(fā)學生認識自然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閱讀中收獲更多的知識,體現(xiàn)閱讀教學深刻的教育價值[1]。
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知識豐富、寓意深遠的課外讀物供小學生學習和閱讀,以擴大小學生的知識容量,提高小學生品格涵養(yǎng)為主要教學目的,讓小學生能夠徜徉在書籍的世界,獲得更充沛的文學滋養(yǎng),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強化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同時,也促進小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課外讀物的具體選擇上,《三字經(jīng)》、《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等等都是非常幼稚的課外閱讀素材,其中富含大量的課外知識和優(yōu)秀的思想精神,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質,完善學生的文化體系,加強學生的內在涵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與學生家長合作,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例如“晨讀十分鐘”和“睡前閱讀半小時”等等,閱讀時間雖然不長,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每天利用碎片時間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重大的意義,和家長聯(lián)合教學,不僅能促進親子關系和諧,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讓閱讀活動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使學生把閱讀當做一種生活方式。
2? 以教材為基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讀說寫一體化教學策略的第二個教學程序,就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樂于表達的學習意識。教師應該首先和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促進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當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了喜愛、欽佩、尊重的情感時,學生更容易敞開心扉對教師分享內心感受,使學生打消對語文課堂的抵觸心理,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學工作。
例如,在教材《找春天》一課中,教師可以把課堂教學場地移動到室外,帶領學生們去尋找春天的蹤影,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趣盎然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也應該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室外教學不是漫無目的的玩耍,而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教師在室外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深入觀察春天的景象,拓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回到課堂之后,讓學生將看到的景象用語言進行描述,尊重并贊揚每個學生的觀點和勇于表達的精神,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顯著提升[2]。
3? 閱讀和表達結合,增加學生的寫作訓練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時,教師就可以啟動讀說寫一體化教學工作的第三個程序,在語文教學中增加寫作訓練,鍛煉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想要學生能夠順利的開展寫作活動,教師首先應該強化學生的文字基礎,注重課文中生字生詞的文字教學,使學生透徹掌握詞匯的詞義和書寫方法,為學生打造堅固的詞匯堡壘,減少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不會寫字的情況出現(xiàn)。
教師可以圍繞著教材內容,設置一個寫作主題,引導學生發(fā)動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迸發(fā)更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然后將腦海中的內容化作文字書寫出來,形成屬于學生自己的作文作品。例如,在教材《秋天的圖畫》一課中,教師在進行課文講解時,可以結合圖畫展示教學形式,使學生對秋天的美景產(chǎn)生更直接的理解。然后教師應該著重分析課文中作者采取的比擬寫作手法,使學生掌握更豐富的寫作手法,提高學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最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我眼中的秋天》的寫作主題,鼓勵學生開展寫作訓練,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和自己的想象,用作文的形式將自己眼中的秋天進行呈現(xiàn),初步建立學生的作文主題意識,明確作文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揮閱讀教學和表達能力教學在寫作教學中的實際作用。
此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摘錄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內容中的優(yōu)質句子和段落,融合自己的創(chuàng)意元素進行仿寫訓練,攝取閱讀文本中優(yōu)質的寫作手法和思想內涵,結合學生自身的個性化思維,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作源泉,賦予學生作文更強的生命力,提升學生的作文質量[3]。
4? 讀說寫一體化教學,拓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教師通過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教學訓練,使學生具備了基本的語文綜合能力之后,就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讀書寫一體化整體教學策略的實施。教師可以采取先讀、再說、最后寫的教學形式,也可以采取讀說寫同步教學形式,在教學順序的選擇上,需要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的具體情況進行甄別,使學生能夠得到更有針對性的訓練。同時,教師也應該明確讀說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特征,每個教學步驟的內容都是融匯貫通的,不必要遵循某種教條的順序,可以讀說結合,也可以讀寫結合,還可以說寫結合等等,充分體現(xiàn)讀說寫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靈活性,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加深學生對教材的領悟和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讀書寫一體化教學策略,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該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在教學計劃中將讀書寫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融合,為學生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加快我國素質教育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李詩穎.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初探[J].華夏教師,2018(3):41-42.
[2] 施高英.分享“讀”與“寫”的快樂——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淺思[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8):54-55.
[3] 陳衛(wèi)花.對小學語文讀寫一體化教學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