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戴維
[摘 要]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教育理念直到如今也值得學習。本文從《論語》中探索其蘊含的教育和學習之法,嘗試解決“建筑物理”教學中常見的問題,使學生可以有效地將所學的建筑物理知識應用到建筑設計中。
[關鍵詞] 建筑物理;《論語》;教學研究
一、引言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論語》是保留了孔子生平和思想的重要材料,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其中關于教學的理念放在如今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對孔子的教育思想進行解讀,繼承其中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使之為今人所用,將極大地提高我們的教學質(zhì)量。
“建筑物理”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主要從生理、心理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人們對房屋建筑內(nèi)、外環(huán)境的物質(zhì)和精神要求,是一門利用工程技術(shù)手段來完善建筑設計的課程,是為人們創(chuàng)造適宜的物理環(huán)境的學科。它主要從聲、光、熱三個方面入手,詳細分析了建筑物理環(huán)境對建筑的影響,提出了利用技術(shù)手段來優(yōu)化建筑設計的方法。然而,目前的建筑物理教學存在著較多問題,最明顯的是學生普遍存在著重藝術(shù)、輕技術(shù)的問題,造成了學生對教學目的的不理解,進而學習上不求甚解,難以將技術(shù)手段合理地應用在建筑設計中。因此,本文從《論語》中的思想出發(fā),探索改善建筑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
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論語》的開篇是《學而》篇,《學而》篇很短,只有十六章,每章不過幾句話。第一句就是非常出名的一句,也是《論語》關于教育理念中最為重要的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翻譯過來就是:“學了又時常溫習和復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1]”然而僅僅從字面上理解經(jīng)典的話,那便等于沒讀過,所以直譯之后,應當再加以意譯。
《說文解字》認為,“習,數(shù)飛也[2]”。朱熹以此解釋“習”字:“學之不已,如鳥數(shù)飛也[3]”。朱熹認為“習”字是學之不已之意,又引程子曰:“習,重習也”??梢娭祆渌狻傲暋庇胁粩嘀貜退鶎W之意,相當于今天的溫習、復習等意,習的對象很顯然是書本知識。然而古人還有君子六藝,如禮、樂、射、御、書和數(shù),許多事僅用口習是無法進行的,即僅用溫習、復習的方式就不行了,而需動用眼、耳、鼻、舌、身等諸多器官,因此,“習”字還有練習、實習、實踐的意思。像禮(包括各種儀節(jié))、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這些,尤其是非演習、實習不可。
因此,在我們進行“建筑物理”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在課后的復習和實習。首先說復習,對于復習的改進,可以從每節(jié)課上課前的提問入手。在每節(jié)課或每周課開始的時候,抽出一段時間對上一期教學內(nèi)容進行提問,對回答對或錯的同學給予相應的獎勵和懲罰,比如適當?shù)貙⑵綍r成績與課堂提問掛鉤。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溫習,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教師對以往上課的內(nèi)容查漏補缺,也是一種復習。至于實習,本校開設了“建筑物理環(huán)境設計實驗”,提供了一周時間給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可以將在課堂學習的知識在實踐周中通過對建筑熱環(huán)境的實地測量進行應用,極大地緩和“建筑物理”偏技術(shù)和與學生平時接觸偏設計之間的矛盾,使得學生可以將課堂上學習的技術(shù)知識與實際的設計知識加以結(jié)合。
接著是“不亦說乎”,字面上的意義是在課堂上學習了知識,自然要去反復實踐實習,僅僅溫習書本上的知識,算不得“習”。學習之后進行實習,就會感到高興嗎?答案是否定的。以傳統(tǒng)六藝射箭為例,老師傾心教,學生認真學,隨后自己拿著弓箭練習,這樣也算是“習”,但僅僅這樣便會高興嗎?我想大多數(shù)人無法從中得到快樂,甚至會感到疲憊和煩躁,從而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那么,是由于孔子的學習境界高所以才不累嗎?顯然并非如此??鬃尤绻麑W習射箭,那么他最高興的應該是突然遇到外敵,這樣才能手持弓箭去抗擊敵人,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射”的真正用途。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這樣想,學習后怎樣才會使人感覺最不快樂?是學習后不溫習功課?是學習后沒有機會練習?都不是,是學習之后,沒有用武之地,白白地學習,這才是讓人最不高興的。因此這句話真實的意思是學習進而有所得,最后能讓自己在恰當?shù)臅r機一展所學,這不就是令人高興的事嗎?
因此,要想真正地實現(xiàn)“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不僅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課后進行溫習,期末進行實習,還要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學習“建筑物理”的作用?!敖ㄖ锢怼弊鳛橐婚T理論課,大部分學生只對設計課程有興趣,覺得偏技術(shù)理論的“建筑物理”對設計沒有幫助,十分枯燥。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注重與設計知識相結(jié)合,注重與實際應用相結(jié)合。具體來說就是“建筑物理”中存在著許多規(guī)范中的內(nèi)容,但目前所用教材是2011版的,最新版“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guī)范”是2016版、“建筑采光設計標準”是2013版,這兩個版本都有很大的變動。熱工方面是隔熱和保溫計算全部作了更新,書本上的公式和計算方法都已經(jīng)過時,光學方面是采光標準和分區(qū)有了很大改變,雖然上課已經(jīng)作了新規(guī)范的講解,但課本的落后加大了學生溫習的難度,需要進行更新。其次,“建筑物理”有許多實驗課程,但課程大多只是簡單地學習儀器的使用,目前需要將實驗于設計、實踐活動更加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充分理解學習這門課的必要性,掌握建筑物理的應用方法,充實自己的水平,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實現(xiàn)“不亦說乎”。
三、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其表面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中,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還有什么遺憾呢?”好像是孔子的自我評價,然而這句話真正表達的是孔子的學習之法。
前文說的主要是教育之法,這句話則展示了孔子學習的方法。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往往會放松自己,同時由于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所有課程往往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只是為了所謂的“分數(shù)”。但是,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考試,而是為了豐富知識,為了獲取能力,為了更好地生活,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
大多數(shù)學生在孩童時期接受的教育往往是以題海戰(zhàn)術(shù)為主,以為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樣一來,即便最終學有所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機會,步入具有很高社會聲譽的大學,卻很容易陷入迷茫,稍有挫折便會無法克服,渾渾噩噩。同時,從高中時期較嚴苛的環(huán)境來到大學校園較寬松的環(huán)境,就更易放飛自我。就算后來意識到自己當年犯下了巨大的錯誤,卻仍在巨大的慣性推動下難以靜下心來重新學習,人生自然無法取得進步。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明確了學習目的是十分必要的。
四、結(jié)語
《論語》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儒家經(jīng)典之一,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其中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將其應用到“建筑物理”的教學實踐和改革中將十分有意義?!皩W而不厭”“誨人不倦”是其中的重點,將其真正的含義用在上課、實習以及課后復習上,會使得教師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課堂評價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韓非.論語全解[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2]徐鉉.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
[3]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4]于文斌.淺析儒家文化中“學”與“教”的思想——以《論語》為例[J].大眾文藝,2019(14):221-222.
[5]李寧,王頻.綠色建筑發(fā)展背景下的建筑物理課程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2019(11):176-177.